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我更想報復性掙錢!
疫情造就的超長“假期”讓大家長期宅在家,阻止了不少人的“剁手”消費,“疫情快點過去,我要報復性消費”的呼聲不絕於耳。當很多人還在喊著“報復性消費”的口號時,部分人已經付諸實踐。
疫情過後?我現在就等不及了
有人聽說喜茶開始接單後,立即電話詢問,卻被告知已經爆單無法訂購,於是便毫不猶豫地點了兩個超大杯的星巴克。“雖然我也喝不完,取完餐之後就開始後悔,但實在憋了太久。”
快遞的恢復也為消費提供了土壤。有人一天花掉了三分之二的工資;有人由於按捺不住想逛街,三天網購了五條千元以上的裙子……
網友曬出淘寶訂單
還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起,去景區旅遊。多地多個景區出現遊客“爆滿”的情況,不得不及時調整遊客限流管控措施。如,江西萍鄉武功山景區根據景區防疫防控要求,24日起,將景區限流人數從5000人下調至3000人,關閉線下售票窗口。
近日,在甘肅,蘭州一家烤羊肉串店恢復營業,一天賣出超6000串烤串,有的客人為飽口福站著擼了40串烤肉約合有2斤肉;在浙江,杭州大廈購物城5小時銷售額1100萬,更是讓不少人驚呼,低估了大家的消費熱情。
但也有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想報復性剁手的人肯定不少!不過,那麼久沒上班,你還有錢’報復’?”
我想報復性消費,但錢包不允許
“1月份的工資倒是發了,但是2月份沒有績效收入,很可能只有基本工資,我還得交房租啊。”至今還未開工的吳小姐表示,目前花唄賬單還未還清,還款也得排在消費之前,“哪兒還有錢買買買。”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消費嗎?”有微博在線調查顯示,一些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會。說“不”的理由有兩種:一種反問“報復性消費,拿啥報復”;另一種則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點錢” 。
“房貸可以延期,但又不會缺席。”一位孩子上初中的家長這樣說,“孩子們不用賺錢養家,我們不行。現在生活開銷也沒減多少,但工資都打了好多折扣,能還得出房貸就不錯了。”該家長表示,她已經卸載了手機裡諸如京東、唯品會、噹噹、淘票票之類的軟件。
“手有餘糧心不慌”, 當代很多年輕人早已習慣了“月光”,超前消費,真正在疫情中穩如泰山的,是那些被人笑為囤積癖的朋友們。”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信息顯示,有人因醫用酒精、洗手液、口罩以及一些生活物資囤貨過多,表示可以轉賣給亟需的人。
一段時間,話題“囤積癖站起來了”頗受關注。一名熱愛囤積的網友表示,自己並不會報復性消費,因為家裡的囤貨不一定能完全消耗完,正好趁此機會清理庫存。
微博網友展示的疫情期間冰箱庫存
奢侈品不能當飯吃,低慾望生活也不錯
“現在發現,以前的很多消費都不是必須的,以後口紅化妝品一定會少買。”袁小姐說,她本打算在過完年後找人代購一件心儀很久的Burberry(博柏利)襯衫,但現在需求變淡了。“突然就覺得沒那麼想要了,或者說覺得花這個錢不太值。”
此前,諮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袁小姐表示,以後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超前消費了,“這段時間在家,覺得基本生活需求就只有那麼一點。”
如袁小姐一樣,有人也表示,如今在家宅了21天以上,暫時變成了一個低慾望生活的人。“如今,在家不能點外賣,每天自己研究做美食,自己煮咖啡奶茶,習慣養成了,更不會去高消費了。”袁小姐說,現在每天吃普通的飯菜,搭配一些小零食看各種劇,暫無任何出門、購物慾望。”
朋友圈中大家紛紛自己下廚
新年三願:健康、理財、有工作
“2020年我要存錢+理財,不被消費主義洗腦。”不少網友表示,疫情過去後,絕不會單純地報復性消費,而是得報復性掙錢。
“我和許多人一樣,購物車裡早已堆滿了寶貝,大量好物也迫切地需要’拔草’。就等疫情結束後狠狠地消費,任性地花錢,以解我’心頭之癢’ 。但當我陸續收到銀行的短信、支付寶的通知,京東白條的提醒時,我就知道,我錯了。”坐標北京的一位職場人士反思。
“因為疫情,一些工廠停工、公司停業,很多人收入銳減,但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白條等都不能不還”,他說,而且這些都是疫情之前的債,疫情期間的開銷還沒算。“這次疫情讓我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儲蓄和盈利能力,能否經受得住一次危機的考驗。”
“手裡有多少現金流夠你維持半年?這次讓人認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有人分析,目測疫情結束後和健康直接相關的健身項目、保健品等需求會增加,人們會考慮保險、理財類投資,尤其是醫療及人壽保險。
“我先報復性上班吧,有錢再談消費。”吳小姐說,新年願望已經從“脫單”變成“家人健康、學習理財、有工作”。
疫情過後,
你想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