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柳葉刀子刊發文:新冠患者痰液病毒載量高
目前,患者的核酸檢驗(RT-PCR)是新冠肺炎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病毒動態仍未完全確定。當地時間2月24日,北京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發表了一篇通訊文章,報告了從82名不同感染階段確診患者中收集的不同類型的臨床樣本病毒載量,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原標題:港大潘烈文柳葉刀子刊發文:新冠患者死亡時痰液病毒載量很高)
澎湃新聞記者賀梨萍
該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載量在早期(出現症狀5-6天)達到峰值,這與SARS達峰時間不同(得在出現症狀的第10天)。新冠患者的痰液病毒載量要高於咽拭子。同時,患者在出現症狀前可能就已經有傳染性了。研究還發現,一名新冠患者死亡時痰液病毒載量很高。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Leo LM Poon)、北京疾控中心王全義。潘烈文是新興病毒領域的專家,他對核糖核酸病毒的生物學、傳染病的分子診斷方式等均有涉及,主要研究範圍為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2003年,非典(SARS)暴發,潘烈文是最早發現非典型肺炎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並最先破解首個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序列的學者之一。
北京的2例患者入院後每天連續收集樣本,包括咽拭子、痰液、尿液、糞便。1號患者收集時間為發病後第3-12天,2號患者收集時間為發病後第4-15天。這些樣本均由N基因特異性定量RT-PCR檢測確認。
咽拭子和痰液樣本中的病毒載量在發病後的第5-6天左右達到高峰,範圍在10^4-10^7拷貝/毫升(圖A, B)。這種病毒載量模式的變化明顯不同於SARS患者,SARS患者一般在發病後10天左右病毒載量達到高峰。而痰液樣本的病毒載量普遍高於咽拭子樣本。
這兩名患者的尿液或糞便樣本中均未檢測到新冠病毒RNA。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載量動態變化。1號患者咽拭子、痰液樣本連續的病毒平均載量(A),2號患者咽拭子、痰液樣本連續的病毒平均載量(B),80例患者不同感染階段咽拭子、痰液樣本病毒載量(C),咽拭子樣本病毒載量與痰樣本病毒載量的相關性研究(D)
研究團隊還研究了另外80例患者不同感染階段的呼吸道樣本,包括鼻拭子(1)、咽拭子(67)和痰液樣本(42)。病毒載量的範圍為641-1.34×10^11拷貝/毫升,咽拭子平均病毒載量為7.99×10^4拷貝/毫升,痰液平均病毒載量為7.52×10^5拷貝/毫升(圖C),唯一一份鼻拭子(發病後第3天)顯示病毒載量為1.69×10^5拷貝/毫升。
作者們表示,總的來說,發病後早期病毒載量較高(>1×10^6拷貝/毫升)。
研究者發現,在發病後第8天死亡的一名患者中採集的樣本顯示,當時的痰液樣本病毒載量非常高(1.34×10^11拷貝/毫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接觸過新冠患者而處於密切監控的兩個人,在發病前一天的RT-PCR檢測結果即呈陽性,這表明受感染的人在出現症狀之前就具有傳染性。
另外,在其中17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發病第0-13天)中,9例患者的糞便樣本顯示RT-PCR陽性。作者們提醒,雖然糞便病毒載量低於呼吸道樣本,為550-1.21×10^5拷貝/毫升份,但在處理糞便樣本時仍應考慮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