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專家再次呼籲:禁止全球的野生動物交易
“對野生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把它們保留在野外的棲息地”“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應盡量減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飼養異寵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無論是否處於疫情暴發地區,飼主都要做好對自己和寵物的防護工作”……
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孫全輝博士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再次呼籲,疫情防控期間,不論是野生動物還是家養寵物,都應該用科學、正確的態度對待和保護。
孫全輝說,野生動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於人來講,與野生動物保持一定距離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把野生動物用於娛樂、當作寵物、當成食物和藥物,就可能增加這些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向人類傳播擴散的風險,危及人類健康。
其實,野生動物的肉類無論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都非常一般,吃野味的人無非是追求虛榮、迷信野味所謂功效及好奇心驅使,希望嚐鮮。杜絕吃野味,既需要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執法,也要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民眾摒棄吃野味的陋習。
從疫病防控角度,野生動物和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都可以傳播病毒,都會帶來公共衛生的風險。因此,食用野生動物應該徹底放棄,永絕後患。
孫全輝強調,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正確的做法就是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保護好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而把野生動物視為資源並進行產業管理的做法,是當前野生動物保護領域亂象叢生、各種違規違法活動屢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這次疫情也進一步表明,野生動物的商業利用還存在很大公共衛生隱患。“解決這一黑色利益鏈條最強有力的唯一途徑,就是禁止全球的野生動物交易。從長遠來講,應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才能防止類似的疫情再次暴發”。
出於喜愛和好奇,一些人將野生動物當作寵物飼養或觀賞,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及獸類等,“我們稱之為異域寵物(異寵)。”孫全輝指出,所有的野生動物,都不應作為寵物來飼養。飼養異寵既會給野生動物帶來巨大痛苦,威脅野外種群的生存,也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態入侵等風險陡升。
野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們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它們的攻擊性、毒性以及攜帶的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研究顯示,在調研的1410種人類疾病中,約有61%由動物性致病源引發,目前已知約200種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種與異寵有關。
孫全輝告訴記者,人們現在大規模圈養利用野生動物的歷史只有幾十年,而畜禽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少則數千年多則上萬年。沒有任何研究證據顯示,現存的野生動物可以再被馴化,因為動物能否成功馴化是多種歷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過程在現代無法複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圈養的野生動物在行為上有可能表現得馴服,但它們的基因沒有產生適應性改變,因此並沒有被馴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