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史前物種填補早期演化史空白
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0日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科學家報告了德國發現的一個史前爬行動物新種。該發現填補了早期演化史上的空白,而其解剖學特徵將增進我們對鱗龍型類早期演化的理解。
鱗龍形下綱是最大、多樣性最豐富的四足動物譜系之一,有超過1.05萬個物種。作為現代蜥蜴、蛇和爬行動物楔齒蜥屬的祖先,鱗龍形下綱的樣本只在一些三疊紀遺址發現過,而對它們早期演化的大部分認知尚處於空白。
此次,德國斯圖加特自然博物館科學家卡波利拉·索博拉爾及其同事,在德國費爾貝格的中三疊紀(2.47億—2.37億年曆史)沉積中發現了這個小化石。分析顯示,該化石樣本是一種此前未知的早期鱗龍形下綱物種。這一物種被命名為“V.bartholomaei”,作為費爾貝格遺址挖掘到的最小樣本之一,它可能是該處採集到的第一個幼年動物化石。
研究人員認為,名為“V.bartholomaei”的物種與鱗龍形下綱的其他種不同,它獨有的特徵包括相對下頜來說又窄又薄又短的牙齒;但它具有現代蜥蜴和楔齒蜥祖先的一系列特徵。研究發現,這一物種可能是這兩個譜系的共同祖先,增進了我們對早期爬行動物演化的認識。
除了這個化石,其他證據也顯示德國費爾貝格是理解早期鱗龍形下綱演化的重要遺址。由於早三疊紀的化石記錄非常有限,中三疊紀的樣本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義,不僅可以理解脊椎動物如何從二疊—三疊紀大滅絕(約2.52億年前)中恢復,還能理解它們是如何分化成現代物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