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人再次感染可能性極低
近日,成都市一出院患者再次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消息在朋友圈廣為傳播。據報導,成都市衛健委宣傳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已證實此消息,該患者此前出院時各項指標已符合當時採用的診斷方案要求。目前該患者已被重新收治。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這病毒真是太狡猾了,不愧是流氓病毒。”有網友說。但更多的是不解和擔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治癒後還會再感染復發?
或體內存留病毒出院時未檢測到
“理論上存在再感染的可能,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極有可能是患者體內存留有病毒,出院時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檢測出來。” 南方醫科大學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趙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趙衛表示,從報導看,該患者於2 月10 日出院,符合當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的出院標準,即連續兩次、間隔時間超過24 小時核酸檢測為陰性。現在又檢測為陽性,極有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雖然患者已經痊癒,從外在看沒有症狀,但體內可能還留存有病毒,只是數量很少,所以沒有檢測出;二是患者體內病毒數量並不少,超過了檢測下限,但由於採樣或檢測過程中的失誤,致使檢測出現假陰性。當然目前採用的核酸檢測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陰性情況,具有系統誤差導致的可能性。
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雷學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發生類似情況的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檢測標本的差異,按照第五版診療方案,出院病人是對上呼吸道鼻咽拭子進行檢測,這在患病初期是合適的,隨著病情后期發展,病毒在下呼吸道標本里檢測到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所以,新版診療方案對出院標准進行了修正,把下呼吸道肺泡灌洗液的標本檢測作為出院標準。
雷學忠也認為,該患者再次出現陽性,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續、少量的存留,導致的一種延續狀態。
“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雖然患者已經痊癒,沒有症狀,但病毒依然可以在體內留存和排出,具有傳染性,而且時間還很長,可以達數月之久。 ” 趙衛解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不是可以在人體內長期留存,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至於人們比較擔心的痊癒後會不會再次感染,趙衛表示,這種可能性極低。因為一旦痊癒,人體內就有了針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再次感染的機率很小。但也有些病毒,像丙肝病毒,特別容易發生變異,使人體的免疫保護追不上其變異的速度,即會發生患者痊癒後,原有免疫力不能應對變異的病毒,有效保護人體,會發生再次感染的現象。“但目前看,新冠病毒應該不存在這種問題,因為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患者來源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它還是很穩定的。” 趙衛強調。
如僅是個案公眾大可不必恐慌
“目前發現的這一情況還要繼續研判。如果只是個案,公眾大可不必恐慌,而且就此判斷當前防治方案是不是需要改變,也為時尚早。” 趙衛說。
趙衛表示,如果在更多的治愈人群中發現這種現象,那就要考慮診療救治方案的變更,比如是不是要增加核酸檢測的次數等。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權威專家也表示,他們一直在開會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型病原,科學認知仍在不斷完善,具體原因還要進一步研判。
但事實上,他們在修訂第六版診療方案時已考慮到這種潛在的風險。在出院後注意事項中,特意增加了以下內容:“患者出院後,因恢復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體風險,建議應繼續進行14 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建議在出院後第2 週、第4 周到醫院隨訪、複診等。”
雷學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他們現在對出院標準要求更加嚴格,“比如由原來的連續兩次檢測為陰性才滿足出院標準,現已增加至3 次”。
同時,他也提醒公眾,不必對此過於緊張,該病例尚屬極少數,即便再次檢測出陽性,但從疾病表現來說,也不是很重的類型。只要通過進一步的隔離、處理,這類病人也可以得到較好的治療。
本報記者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