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子刊: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臨床進展和結果
在受到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患者中,一部分患者因為多種原因會發展成嚴重的肺炎。這些患者通常是病情最為危急的患者。自疫情爆發以來,與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相關的臨床研究很少。近日,《柳葉刀》子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金銀潭醫院聯合團隊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對金銀潭醫院收錄的52名新冠肺炎危重(critically ill)患者的臨床疾病進展和結果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更大(>65歲),並且具有基礎疾病史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患者風險更大。
這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觀察性研究。包含52名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接受治療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這些患者都經過檢測確診受到SARS-CoV-2感染。危重患者的定義是入住ICU並且需要機械通氣,或者吸入氧氣分數(FiO2)超過60%的患者。研究人員收集了這些危重患者的電子病歷數據、護士記錄、驗血結果以及放射科檢測結果。他們對生存患者和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的多項臨床特徵進行了比較。這項研究獲得了金銀潭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患者基本特徵
所有患者均為武漢市居民,由其它醫院轉至金銀潭醫院接受治療。患者平均年齡為59.7歲,67%的患者為男性,40%的患者患有慢性病,其中包括7名(13.5%)腦血管疾病患者和9名糖尿病患者。患者的其它基本特徵見下表。
患者的臨床疾病進展和接受的治療手段
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98%),咳嗽(77%),和呼吸困難(63.5%)。在52名危重患者中,6名(11%)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最初出現時沒有發燒,直到最初症狀出現2-8天后才開始發燒。從症狀出現到放射學確認肺炎的中位時間為5天,從症狀出現到入住ICU的中位時間為9.5天。
大部分患者出現器官功能受損,其中35名(67%)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15名(29%)患者出現急性腎臟損傷,12名(23%)出現心臟損傷,15名(29%)出現肝功能異常,1名(2%)患者出現氣胸。
醫院獲得性感染在7名(13.5%)患者中出現,包括1名患者受到碳青黴烯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33名(63.5%)的患者接受高流量鼻導管氧療,37名(71%)的患者接受機械通氣。23名(34%)患者接受抗病毒療法,49名(94%)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30名(58%)的患者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18名(35%)患者接受抗流感藥奧司他韋(oseltamivir)的治療,14名(27%)接受更昔洛韋(ganciclovir,用於治療鉅細胞病毒)的治療,7名(13.5% )患者接受抗HIV感染藥物洛匹那韋(lopinavir)的治療。
52名患者中,32名患者在入住ICU後28天內去世,從入住ICU到去世的中位時間為7天。與生存患者相比,逝者生前更容易出現ARDS,更可能接受機械通氣。81%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在28天內去世。
與生存患者相比,逝者平均年齡更大(64.6歲比51.9歲),更有可能同時患有慢性病(53%比20%)。
一些討論
在論文的討論環節,作者指出,這些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嚴重肺炎的基本病理生理學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以往研究表明,老人和男性發生ARDS的機率更高。這些危重患者的表現也與以往研究一致。
研究人員也表示,這項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因為情況緊急,ICU護理的一些細節信息並不完全,例如機械通氣的詳細參數。而且這一屬於回顧性研究,患者人數仍然較少。研究人員希望這些數據能夠鼓勵更大型的隊列研究或潛在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