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屎+石墨烯”論文作者:開始就覺得好玩但期刊主編呼籲停止灌水
一屎激起千層浪。王璐根本沒想到,他的一篇“鳥屎+石墨烯”的論文,會讓學術圈炸開了鍋。這篇研究鳥屎提升石墨烯性能的論文於1月14日登上ACS Nano,這可是納米材料領域的權威期刊,影響因子達到13以上。
論文的題目叫:“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 ?”,換成中文就是:“ 啥破玩意(Crap有屎的意思)都能提升石墨烯催化性能?”
在這篇新論文中,作者認真地將鳥屎和石墨烯摻在一起,並對屬性做了對比分析。論文中稱,將鳥屎換成任何材料,都能發表一篇類似的SCI 論文,甚至餵鳥吃不同的東西,可以拉出不同的屎,進一步“提高”雜質催化劑的質量,從而產生更多的“鳥屎”論文。
(來源: bird poop problem)
要知道,自從石墨烯被發現之後,就成了材料學領域的寵兒。純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同素異形體,它作為催化劑的效率並不像一些研究人員所希望的那樣高。但科學家們發現,添加少量的雜原子,如硫、鉀或鹵素(該過程被稱為摻雜),可提高材料性能。
這一發現引發了一波測量石墨烯摻雜一種或幾種元素效果的論文浪潮。研究者們變著法子摻雜一些其他材料,幾乎都能帶來石墨烯性能的提升,也容易發論文。因此,這篇論文發表之後,不少學術圈人士紛紛點贊,認為作者意在諷刺當前石墨烯學術圈浮誇的灌水現象,以正學術風氣。
那麼,作者的初衷究竟是什麼呢?如今,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王璐,接受了DeepTech 的採訪,解釋了這一研究的來龍去脈,以及對待科研的一些個人看法和態度。
“其實,開始就是覺得好玩。”目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的王璐博士說道,“而且這並不是最近(2019年)的研究,這篇論文寫好都應該過去有三、四年了吧。”
圖| 論文在ACS Nano 官網截圖(來源: ACS Nano )
他表示,那時候石墨烯摻雜的研究也處於起步不久的階段,論文“灌水”的情況也遠沒有現在這樣嚴重。而且,在當時用雙元素摻雜也是相對比較新鮮的事情,所以就做了這麼個研究。
“如果單獨看這篇文章,以科研的角度來講,其實連我自己都知道這篇文章也是一篇水文。”王璐很坦誠地解釋道,“這是實話實說,因為文章所分析的內容是非常淺層的,並沒有搞什麼深入研究。自己發表的其他論文和研究結果也早滿足了博士畢業要求。”
他表示,這篇文章在幾年前寫完之後也沒想到要發表,自己本來都快忘了這事兒。但在2018年的中旬,博士時期的導師Martin Pumera聯繫到了我,希望我用閒暇的時間把“鳥屎+石墨烯”這篇文章整理出來。而2019年年初,Martin在ACS nano發表了一篇戳穿皇帝新衣的重磅文章——“超純石墨烯是一種不良的電催化劑”。
Martin 在文中直接點明石墨烯的電催化活性完全是依靠內部雜質而產生的。此前認為石墨烯的電催化活性好,是因為製備石墨烯的純度不夠,從而讓一些金屬等元素的雜質混入了其中。
圖| 論文中石墨烯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圖像(來源: 王璐)
“然後Martin就幫著把鳥屎這篇文章的內容做了一次很大規模地修改。怎麼形容呢?叫美化也不對,算是他把文章藝術加工了一下吧。”王璐說,“我的博導平時就是一個挺喜歡吐槽的人,而且他對近幾年這種不求甚解的研究文章一直也挺反感的。”
所以,網上評論的“一開口就是老陰陽了”;還有文章中的表述:“有人可能會誇大其詞地說,就算是人在石墨烯上吐口唾沫,它也會成為更好的電催化劑”,以及“在電催化領域石墨烯曾是一種神奇的材料,但現在已經不再神奇了,我們需要給它添加一些東西,讓它再次偉大(MAKE IT GREAT AGAIN),這幾乎成了一種範例。”內容,很多都出自於Martin教授這位學術界“老江湖”。
但其實,他本身也是希望研究人員能把關注重點放在更為有意義的研究上。
Martin也通過王璐,向DeepTech解釋了這篇文章的目的,他表示:這篇文章並不是很嚴肅,用雞的糞便做摻雜是為了表明任何東西都有增強其電催化的作用。那為什麼還要用化學物質來摻雜?同樣,我也不會說雞的糞便是一種有價值的摻雜劑。做這個研究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揭露些很基礎的東西——石墨烯的這種摻雜,然後去測電催化性是多麼沒有意義的事情。
圖| Martin Pumera 教授(來源: Martin)
王璐也具體解釋了下:“ 其實不管對於什麼新材料來說,剛開始研究的路子都是廣撒網。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包括化學的、物理的去修飾材料,大家都有這個過程。之後再驗證哪種方式得到的性能最好,接下來才會說去研究為什麼通過這種方式能得到好的性能。在研究明白為什麼好之後,進一步去研究怎樣會更好,或者說如何把它結合在實際的應用,並思考大規模生產等這些更貼近生活的事情才是有意義的。”
“但目前太多文章都是按照’鳥屎’論文的套路,摻雜一些不同元素,對比後發現有提高電催化性能的可能,再歸結到協同效應或者基團結合的效果上。這其實推動不了對石墨烯電催化性的研究,Martin希望人們能去深入探尋背後的理論。 ”他說道。
對於為什麼就選擇了鳥屎這個問題,王璐表示,其實當初導師提供了幾種不同的摻雜物實驗計劃,但他一眼就發現了鳥屎。“畢竟我也感覺這個很有意思麼,就選擇了先摻雜鳥屎。”他說道。
不過,他倒是也認為,自己導師Martin 在設計實驗時,或多或少還是有些惡趣味在裡面的。“否則也不會說,在2019 年又把這篇文章改了許多,並且還投到了ACS Nano。”王璐說道。
對於這篇文章,他也透露了一個細節:“ACS Nano 的審稿人和編輯們應該是經過了一陣子討論的吧,因為從投稿到最後發出來過了能有小半年。尤其這篇文章的標題又那麼直白,他們應該也是有所考慮。”
圖| 德雷克塞爾大學教授、ACS Nano 副主編Yury Gogotsi(來源: Drexel U)
最終ACS Nano將其按照一篇perspective (觀點類)文章發表,這也是期刊對Martin和王璐帶有些惡搞性質的呼籲態度的一種肯定。
由於這篇文章帶來了過於火爆的社會討論,ACS Nano的副主編Yury Gogotsi在近日對外表示:“ACS Nano發表本文的目的是阻止無用的研究氾濫,這些研究只會浪費研究人員、處理和檢查論文的人,以及審閱和閱讀論文的人的時間。”
Yury 說道:“作為ACS Nano 的副主編,我負責監督出版論文的內容。而Pumera 和王璐的這項研究以非同行評審的觀點文章的形式發表,這讓Pumera 試圖引起人們注意的動作起到了效果。在發表後的兩天內,該文章就成了雜誌今年閱讀量最高的論文。”
不止在國外,這篇論文也火到了國內。在被問及這篇論文在國內火了之後有什麼反應,王璐表示,自己也很吃驚,根本沒有想到會這樣。結果朋友圈都被刷屏了,節奏被帶得也過火了。
“我現在就一直縮著,什麼也不敢說啊。”他很無奈地解釋道,“有些自媒體就很過分了,我都被他們搞害怕了,莫名其妙的連照片都一起爆出來了。我的聯繫方式很好找啊,領英和學校官網上都能直接找到我,這問都不問就發。”
圖| 王璐,他還表示別的媒體從網上找的照片沒經同意不說,也實在有點模糊(來源:王璐)
“或許被炒火的原因還和國內的石墨烯產品有關。”他想了想,說道: “ 畢竟這個概念被普及得太廣了,也被搞得很熱。市場上很多所謂石墨烯的產品,比如保暖內衣、理療保健儀器什麼的,都是在炒概念,實際效果不明。這讓好多人都分不清科研到產品,實際中間還有經過很長的時間去研究沉澱的。一個新材料要落到實際產品(以石墨烯為主體的),我覺得可能還需要個二三十年。 ”
對於未來,王璐表示在多倫多的博士後研究結束後會選擇回到國內高校繼續工作。目前已經確認在今年夏天將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理工學院,之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過電催化/光電催化/光催化的方式製備可再生新能源。
個人介紹
王璐本科與碩士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材料系,在Inkson Beverley教授的指導下完成本碩連讀,並首次接觸到碳基納米材料(做的是納米鑽石到洋蔥型碳的轉化)。
而後於2012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系,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16年在Martin Pumera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學業,博士期間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不同雜質與摻雜劑對二維材料電催化特性的影響。
Martin Pumera教授於2006年獲得日本物質與材料研究中心(NIMS)終身職位,然後在2010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研究多種材料的基礎電化學性質、納米機器人、納米材料的毒性等。
Martin Pumera 目前已連續3 年(2017~2019 年)當選高被引學者(Clarivate Analytics)。他目前是捷克的先進功能納米機器人中心的主任,同時作為傑出教授任職於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也是未來能源與創新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