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沙塵暴兩千年前的主因也是人類活動
蘭州大學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論文(開放獲取),報告兩千年前人類活動已成為影響亞洲沙塵暴的主要因素。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沉積最厚的沙塵暴堆積區,其面積達到64萬平方公里。
粉塵從源區揚起,大量沉降到黃土高原,該區域研究可揭示亞洲沙塵暴的歷史。研究團隊在2009 年鑽取了山西北部呂梁山山頂名為“公海”的高山湖泊的湖芯樣本。通過提取樣品中的沙塵暴組分(沉積物中直徑為19 至78 微米的顆粒),該團隊重建了過去2000 年亞洲沙塵暴的歷史。
通過對比過去2000 年沙塵暴記錄、粉塵源區人口數量以及夏季風雨量,團隊揭示了兩千年來亞洲沙塵暴的變化規律——東亞夏季風增強時,降雨增加,生態趨好,戰亂減少,王朝興盛(如漢、唐、北宋、明朝等),人口迅速增加,農業發展,開墾草原和荒漠草原為農田,林草植被遭到破壞,進而粉塵源區擴展,最終導致沙塵暴活動快速上升;
相反,東亞夏季風減弱時,沙塵暴活動減少。該研究表明,東亞夏季風降水變化不僅對中國朝代文明的更替具有重要影響,還產生巨大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