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證券電話會遙望網絡揪出“假高管”
華創證券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原本波瀾不驚的會議卻上演了現場“打假”的一幕。會議中,遙望網絡董秘馬超突然現身,當眾拆穿華創證券邀請的該公司“高管”並非遙望網絡的人員,實為“假高管”。一場專業的電話會最終在華創證券分析師的連聲道歉中結束。
據媒體報導,針對此次“電話會”事件,華創證券在2月20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電話會議中的“假高管”為遙望網絡離職員工,而華創證券相關責任人員並未掌握和核實其已從遙望網絡離職的情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近年來華創證券研究所引發的各類非議不在少數。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暴露了華創證券研究所在合規等環節上存在問題。另有行業人士指出,之所以“假高管”“假專家”有可趁之機,與一些券商研究所為博取影響力的心態有關,從側面反應了目前券商賣方研究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假高管試用期沒轉正而離職
2月20日,遙望網絡董秘馬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所謂“高管”2018年時曾在公司工作,因試用期沒轉正而離職,其所提的經營性目標也與實際情況不符。
馬超表示:“我們去核實了這次他們請的人,這個人在2018年3月底到2018年9月上旬在我們公司工作,試用期沒轉正,只是公司下面一個產品經理。”
關於電話會議裡的嘉賓“陳總”提及了不少遙望網絡的經營數據,馬超表示:“電話會議裡的專家要對遙望網絡2020年作數據預判之類,我們都很敏感,既是非公開信息,也是一種預測性的行為,我們是不可能講這個東西的,這種就很尷尬。另外,我們內部的確有經營性目標,比如2020年平均月流水之類,基本沒向市場公開透露過,而且電話會議裡這個’陳總’講的經營性目標和公司實際的經營目標也是不符的,可能也是瞎講。”
業內:華創研究所把關不嚴
在接下來的採訪中,記者註意到,一些機構人士此前也遇到過“假專家”“假高管”。上海金輿資產基金經理趙彤向記者表示,這類專家是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邀請的,但第三方專家庫也可能提供了不真實的公司高管。“中介機構應該也沒有動力去核實這些專家的身份,所以有很多從上市公司離職的員工以及一些無關人員會為了賺錢而去冒充專家。這個現像在國內非常普遍。”
某券商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通過第三方渠道請的“專家”裡面可能有“假貨”,這在業內不是什麼秘密。此次華創證券出現的問題反應了華創證券研究所在相關合規等問題上把關不嚴。
對此,記者2月20日採訪了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宗新。他表示,對國內證券分析師的信息來源與信息發布,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管;應通過監管壓力與投資者訴訟壓力(針對傳遞虛假信息與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倒逼分析師行為的嚴謹與規範。
據媒體報導,遙望網絡董秘在電話會中表示,這已經不是涉事的華創證券傳媒團隊第一次發生類似的“事故”了。
事實上,近年來,華創證券研究所引發的各種非議也不在少數。
去年8月,華創證券研究所相關分析師涉嫌“抄襲門”引發業內熱議。當時愛分析發布了原創報告被華創證券研究所抄襲的聲明。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4月1日,華創證券傳媒團隊曾發布報告《電子競技深度報告之1:從小眾娛樂到千億產業》。此後的4月下旬,華創證券傳媒團隊再度發布報告《金亞科技:WCA流量起飛,市值空間打開》。
不過,這幾份後來被一些買方人士非議的報告發布後沒多久,金亞科技便走上了“不歸路”。從2018年8月8日起,金亞科技停牌至今,而截至2018年8月7日收盤,金亞科技的股價只有0.77元/股,距離2015年5月創出的歷史最高點已經縮水98.5 %,期間持有的投資者可能損失巨大。根據今年2月3日金亞科技發布的公告,公司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華創證券近年人才流失較多
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華創證券的基金分倉佣金增速明顯低於同樣大量引進分析師的國盛證券等券商。
例如,去年上半年國盛證券基金分倉佣金同比增長668%,而同期華創證券基金分倉佣金僅同比增長3.34%。2018年全年,華創證券基金分倉佣金同比增速為6.66%。
據Choice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2019年上半年,華創證券在業內的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2位、第21位、第19位。與此同時,近年來研究所上升勢頭較快的國盛證券、東吳證券2019年上半年的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已超過或接近華創證券。
有分析認為,雖然華創證券研究所近年來引進人員的動作較大,但其人才流失也同樣較多。
早在2014年華創證券研究所就曾出現過“離職潮”,涉及多位研究所核心管理者。據了解,近年來,從華創證券研究所離職的重要分析師包括前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以及通信、電新、汽車、傳媒等行業的相關核心分析師等。此外,曾擔任華創證券固收團隊負責人的屈慶已於去年從華創證券離職。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中小券商研究所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將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