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花錢給網約車貼防護膜,結果隔壁塑料廠的股票漲停了?
昨天表弟在刷差評的“今日最佳”社群時,發現了這麼一張圖。乍一看與其他的搞笑圖片並無二致,甚至在刁鑽的拍攝角度和立意上尤有過之:2020年的網約車裡,覆蓋著一層七八十年代農村推廣的塑料膜,穿行在現代都市中,將農業增產和現代科技完美結合,深得鄉村賽博朋克的精髓。
連表弟久經洗禮的雙眼也被蒙蔽,直呼有內味兒了。
在當時表弟看來,這種行為就像拆了自家孫子的雀氏紙尿褲,自己炮製口罩的村口老大爺,又像疫情期間把水桶戴在頭上,捍衛菜市場王者地位的大媽。
硬核,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正當表弟打算將這張指導城市科技發展方向的圖片分享到微博上,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時候,卻被熱搜抽了個大嘴巴子:滴滴要給全國的網約車都裝上這種罩子!
甚至滴滴出行的官方公眾號上還上線了公告,宣布要投入一個億的專項資金用於報銷全國滴滴網約車的防護膜費用。
一億元啊朋友們,聽起來不多,但換成塑料膜就是相當大的數量了。
一張塑料膜就能擋住讓我們苦守家中一個月的肺炎病毒?表弟覺得不太樂觀。
更魔幻的是,熱搜出了不久,一家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塑料製品廠股價直接被拉到漲停。
難不成這些個身價是表弟好幾倍的大佬們集體在腦袋上戴了水桶,特別認可這種硬核的防護方式?
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表弟表面穩如老狗,其實背地裡已經查起了關於滴滴防護膜的具體資料。
表弟找到的官方“貼膜教程 “ ▼
要想知道這種方法能不能行得通,首先得看它的材料。防護膜太薄了容易破損,需要經常更換,抗滲透的性能不好就起不到隔離病毒的作用。
滴滴官方“ 貼膜教程”中的建議材料▼
聚乙烯是塑料的一種,有幫忙家裡種過大棚蔬菜的差友應該對這玩意很熟悉,地膜有很強的抗滲透能力,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
當然用完的地膜需要回收,否則下次作物會因地膜強大的抗滲透能力吸收不到養分死亡。
農業地膜▼
這種強大的抗滲透能力恰恰是對抗病毒傳播時最需要的,在一些前線的醫院裡,沒有防護服的醫生也會用一次性雨衣當做應急防護使用。
一張厚度合適的地膜,直接把棚裡棚外隔成兩個世界,更別提飛沫和氣溶膠了。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試行第六版) 》▼
前段時間大家都見過把塑料袋當口罩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雖然塑料袋能隔絕外面的空氣,但他也不能呼吸了啊。。
而只要通過對角線開窗,防護膜在隔絕車內空間同時,還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這和負壓救護車的道理相似。
表弟在找資料時也發現了一些醫生的看法▼
當然前提是密封要可靠。
比起不能完全封閉的一次性雨衣,從遮陽板、地毯、安全帶幾個角固定好、加裝了密封條的滴滴防護膜,在阻斷病毒傳播的效果就要好很多。
擔心司機安裝不規範,滴滴還做了教程視頻▼
所以這個看起來有點沙雕防護膜,實際上非常有效,在同一輛車上的司乘二人,就像在兩個空間。
雖說理論上是可行的,也有了教學視頻,但也不是誰家都備著地膜的,購買材料和報銷的流程是否足夠方便呢?
擔心防護膜太醜,一位滴滴司機的女兒還給爸爸畫了一幅畫向乘客解釋▼
剛才表弟在淘寶搜了下聚乙烯地膜,這價格也不便宜,按照滴滴公司給的每車2m x 3m 的規格,毛估估一張膜也要8 塊錢。
就算地膜隔開了司乘空間,病毒也有可能在前後乘客之間傳播,這才是我們擔心的。
帶著這些疑問,表弟聯繫上了一位在河南鄭州做滴滴司機的朋友,才發現防護膜的使用情況比想的要樂觀。
朋友告訴表弟,他的車在五天前就貼上防護膜了,甚至前天還免費更換了一次。
最早是滴滴公司通知他去服務點貼膜,視頻裡的材料直接就發到手上,安裝起來也挺方便,兩個算不上心靈手巧的大男人,五六分鐘就貼好了一輛車。
防護膜一定要壓到地毯下面,密閉性才好▼
他認識的網約車司機朋友裡,除了個別從外地返回鄭州還在隔離,其他人的車都已經貼上了防護膜,為了圖方便都是和他一樣在服務站拿的材料。
按照滴滴出行公眾號的說法,全國各地都會陸續上線,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盡快普及防護膜,滴滴還支持司機自行購買材料安裝再報銷▼
當問到表弟最關心的使用效果時,他得意地告訴我,他覺得好用極了。
“ 這當中有一層,看著就得勁。車速稍微上來一點,就被吹變形了,但就是不透氣,現在敢和我聊天的乘客都變多了! ”
聽著沒什麼道理,也沒有平時追求的嚴密邏輯,但表弟感覺到了他的安心。
但當表弟為了面子一定要他說點缺點時,他說:“畢竟塑料的不頂幫(結實),你得注意著,每個乘客下車都得給後車廂消毒殺菌,檢查有沒有破損的地方,要是破了就得趕緊換新的”
現在他對附近防疫服務站可熟了“ 每天要先去公司報導,量體溫,等師傅給車做完消毒,貼上帶了消毒日期車貼,才算出車了。 ”
滴滴防疫服務站,工作人員在為司機測量體溫▼
表弟查了一下,滴滴目前在全國157個城市都建立了防疫服務站,像杭州就有4個,方便司機就近免費領取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物資,並配備專人對車輛進行全車消毒,還為每位出車的司機準備了肺病險。
每輛車在防疫服務站經過全車消殺之後才能出車▼
聊了半天,雖然得到的信息都讓表弟更覺得自己裝b裝成了傻b,但作為朋友,還是提醒他千萬要注意安全。
結果這個憨憨的老實人丟下一句“ 我這好著呢,有什麼好注意的,在武漢那的志願者兄弟才是好樣的。 ”
朋友這話不好聽,也沒什麼道理,在哪做保障工作都是一樣重要的,也都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但表弟卻沒有一點反駁的慾望。
滴滴在武漢等地發起成立保障車隊的號召,應者景從▼
互聯網讓我們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但至少現在,還沒辦法讓物資和人跨越空間的距離。
在一線戰疫的醫護人員需要去醫院,生病的人需要去醫院,隔離在家的人需要生活物資,復工的人們著急到崗做自己的貢獻。。。
這個時候,無數滴滴司機就成了他們的擺渡人。
滴滴醫護保障車隊的志願者▼
拋開各種保障車隊、志願者的名頭,他們做的和平時一樣,人們點點手機,他們就很快出現在身邊。
但如果你把城市看成一個病人,他們就像是一根粗壯有力的血管,不停將有益於病人恢復的養分和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角落,只要血液還在流淌,病總有好的那天。
很常規,網約車也不是什麼高端科技,但日益壯大的各種互聯網產業就紮根在滴滴司機、快遞員、外賣小哥們提供的堅實基礎上。
就像這張防護膜,不好看但好用。
也許若干年後當我們回憶起這次疫情時,會有人懷念地說:“ 那時候,連打的車都是貼了防護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