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前行長:疫情防控或加快推進數字貨幣的發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社會公眾關心的使用現金支付是否安全的問題近期得到了相關的權威解釋。更多的人傾向於在特殊時期使用無接觸的電子支付手段,專家表示,這或許還將推進數字貨幣的發行和使用。
儘管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現金表面存活多久,但考慮到其主要通過與受感染者的接觸和飛沫傳播,為了確保安全,人們正在減少面對面的現金直接交易。
在周六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介紹,為保證公眾使用現金的安全與衛生,春節前人民銀行緊急向武漢投放了40億元的新鈔,提高了銀行網點工作人員和辦理現金業務群眾的安全感。同時,暫停了現金跨省調撥,以及部分疫情嚴重地區的省內調撥,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降低在途感染及傳播的風險。
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回籠現金,採取紫外線或者高溫等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場。範一飛說,“目前的措施還是有效的,我們要確保老百姓使用現金的安全和衛生。”
他同時談到,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移動支付領域工作。“目前,這方面業務發展很快,最近三年來移動支付筆數和金額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83.5%和39%,應該說我國的電子支付還是比較領先的。”“下一步,還要採取一些措施,鼓勵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全天候為客戶提供金融投資、生活繳費、網絡購物等多項服務。“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在周末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在當前防控疫情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加快數字貨幣發行。
“不過,我國的現代化新興電子支付平台已經非常成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線上支付平台在全球已名列第一、第二位,” 李禮輝談到。“應用於零售業務場景的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市場的選擇,也取決於數字貨幣的效率、成本和便捷性,以及由此決定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
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談到,總體看,受疫情影響,數字貨幣的推出或將進一步加快。“這主要是因為疫情病毒使得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的頻率大大下降,現金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受到了’排斥’,從而使需要當面進行支付的“紙幣”的使用量進一步減少。”
“機構和個人都會在短時間內更加傾向於使用包括數字貨幣在內的非直接接觸的交易媒介,而這種傾向會很快地形成一種用戶粘性。數字貨幣將會以此為契機,加速其發行與應用,” 楊東說。
此前,範一飛曾表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已經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