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兩週後你還需要辦公室嗎?
在 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 這本書上,作者Jason Fried 顯得有些幸災樂禍:“獻給所有正堵在路上的朋友們。”他同時是遠程協作軟件Basecamp 的創始人。隔間形態辦公室的設計者Robert Propst 在他人生暮年,還在為自己1968 年設計出來的格子間道歉。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那麼聰明,追求進步,很多粗魯的經營者只是弄一些又小又窄的格子間,然後把人往裡面塞。都是些像老鼠窩一樣簡陋的地方。”
一面是人們正在遭受這兩種身心上的不自由,一面是互聯網公司紛紛效仿Google 將辦公室改造成開放式,共享辦公熱風吹來,以及遠程辦公在疫情之下潮起。那麼,傳統形態的辦公室是否最終將會消失?
在隔間被設計出來之前,在工業革命催生出生產效率更高的工廠之前,農民和商人往往都是在家工作。他們生活和工作區域的劃分相對模糊。後來,由於對高效的渴求,人們將生活和工作區域分離開來,創造了辦公室。但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溝通工具的進化和普及,人們似乎又被趕回了家。在這個意義上,遠程辦公完成了一輪復興。
走出家門,去辦公室
工業革命之前,隨著第一批家庭辦公室的湧現,為了管理國家事務,人們需要建立一個集中場所。第一批行政大樓出現了。烏非茲美術館(The Uffizi Gallery)便是其中的代表,由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於1581 年建成。因為在18 世紀之前曾被當作政務廳,烏非茲美術館被認為是辦公室的前身。這座最古老的辦公室,迄今已有近500 年的歷史。
烏非茲美術館|維基百科
1760-1840 年間,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勞動力從“小作坊”走向生產更集中的“大工廠”,人們跨過家門,外出工作。到了19 世紀早期,電話、電報、打字機和公共電力誕生、革新,讓美國現代辦公室發生了第一次變革。
二戰之後,或許是對納粹集權心生反抗,以及對監視的反感,歐洲開始流行一種更加隨性的辦公佈局。人們不再規整地坐成一排排,可以走動、閒聊,僅用屏風和綠植來分隔私人空間。這種被稱作“辦公室景觀”(Bürolandschaft)的設計蔚然成風。
1968 年,設計師Robert Propst 在“辦公室景觀”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出了小隔間。那是一套組裝辦公桌以及能從桌面上展開的隔斷。“Propst 本想要給辦公室帶來民主的氣息,卻開創了一套辦公室格局和一項價值上十億美元的產業,並且讓奴役有了更具體的形態。”《紐約時報》作者Pagan Kennedy 寫道。
“90 年代,隨著互聯網泡沫帶來的狂熱幻想,各種烏托邦式辦公空間更是源源不斷出現:彷若微型城市一般的辦公場所,有著保齡球場地的辦公場所,堪比大學校園的辦公園區,猶如佈置過的家庭車庫或娛樂室的小而舒適的辦公室。”Nikil Saval 在他的《隔間:辦公室進化史》中作了描述。推崇開放式辦公的Google 就是其中的典型。另外,它還撤下了辦公桌上的隔斷,以期員工可以減少隔閡,增強溝通。這些公司似乎都在承接Propst 的意願,讓辦公室變得更加民主、開放。
在家工作|Pixabay
與此同時,Google 也允許部分員工,或讓人們在特定情況下遠程辦公。這家公司打造的一套基於雲的辦公套件,正在為全世界提供服務。去年,Google 還專為尋求遠程工作的用戶優化搜索引擎。求職者在搜索時只需將位置設定為“在家工作”,就能更精確地找到目標。這也從側面說明,遠程工作者越來越多了。
從家庭作坊,到工廠,到隔間,辦公室的形態一直在改變。現在,人們拆掉了隔斷。未來,他們或許還會直接拆掉辦公室。
有計算機,還要辦公室做什麼?
據美國知名招聘網站FlexJobs 發布的報告,以非個體戶(self-employed)且遠程工作時長超過一半工時的人為單位,2005-2017 年間,美國遠程工作者數量增長了159%,2017 年總共有470 萬人遠程辦公,占到美國勞動力總數的3.4%(高於2015 年的2.9%)。
現在,#WorkFromAnywhere 和#DigitalNomad 這類標籤,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數字遊民”們樂於宣揚這種不受時間、地理束縛的“隨處工作”方式。但他們所倡導的要走出辦公室的“遠程辦公”,卻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
這個概念的提出,始於1973 年,甚至還早於世界上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的出現。那年,美國正值全國能源危機。前NASA 工程師Jack Nilles 適時提出,遠程辦公是解決城市擴張、交通擁堵和不可再生資源匱乏等問題的一種創新方法。
如果再向前追溯,在工業革命催生出生產效率更高的工廠之前,農民和商人往往就是在家工作。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溝通工具的不斷進化,人們有了“不在場”的權利。如果說工業革命將人們趕到辦公室,那數字革命就是又將他們趕回家去。
IBM 5150|Flickr
1975年,IBM推出了現代個人計算機的鼻祖——IBM 5100。這台重達25公斤的電腦,配備了1.9MHz的處理器,最大6 4K iB內存、5英尺的黑白顯示屏和QWERTY鍵盤。6年後,IBM發布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台個人計算機IBM 5150(IBM PC),售價為1565美元起。
1979 年,IBM 為了緩解辦公室主機擁堵,拿5 位員工做了一個實驗。IBM 在員工家里安裝了四四方方的綠屏終端,讓他們在家遠程辦公。1983 年,公司已經有2000 名員工開始遠程工作。自開始實驗的30 年後,IBM 在一份報告裡宣稱公司在173 個國家有約38.6 萬名員工,其中40% 根本不待在辦公室。超過5800 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被拆除,節省了近20 億美元。
1983年,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ARPANET)開始採用所有主機間的共同協議TCP/IP,這催生了現代互聯網。同年,北美引進了移動電話系統(AMPS),使第一代(1G)模擬移動電話進入商業市場。兩年後,微軟推出了第一版Windows操作系統。
1997 年,IEEE 頒布了第一代無線局域網標準——802.11 協議,之後,技術幾經更迭。從當年的802.11 再到2019 年的Wi-Fi 6,Wi-Fi 速度提升了5000 倍,至10000Mbps。
1999 年,像Basecamp(原37signals)這樣的工具開始出現,它們為管理層和員工提供了一個集中地來遠程管理工作流。至今,仍有超過10 萬家公司在使用這個項目管理軟件。2003 年,視頻聊天工具Skype 推出。2016 年,在線協作工具Slack 的日活躍用戶3 年間增長到了400 萬。2019 年,視頻協作軟件Zoom 表示已有5.08 萬員工超10 人的客戶,比2017 年增加了5 倍。
便攜的個人電腦,幾乎無處不在的Wi-Fi,和解決在線溝通難題的工具的不斷完善,部分承擔了人們必須在辦公室的責任。
“我們將重新變回手藝人”
“隨著21世紀初期遠程辦公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設計師和理論家開始瞥見實體辦公室本身的終點。實體辦公室將被隱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坐在咖啡館和起居室裡、連著互聯網的辦公群體所取代。一家名義上位於印度孟買的公司,員工可能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新迦南市待著,穿著睡衣睡褲就可以參加公司的網絡會議。”Nikil Saval寫道。
數字遊民們樂於宣揚這種不受時間、地理束縛的“隨處工作”方式|Pixabay
像Erik Veldhoen 這樣的堅信遠程辦公潛力的創業者,告訴Saval,數字革命帶來的變革將不輸當年的工業革命。數字革命已經在改變著人們感受時間和空間的方式。在他們看來,工業革命就是場延續了兩百年的錯誤,這場錯誤殘忍地將人類困在固定的位置日復一日地工作,而新紀元將帶領我們回到前工業化時代。他說:“我們已經處在勞作的末代,我們將重新變回手藝人。”
“諸如工廠等工作場所,來到世界的時候可是伴隨著咣當聲和鳴笛聲的,動靜頗大;獨獨辦公室毫無聲響。”在遠程工作樂觀主義者看來,辦公室或許將在這段沉默中爆炸,分散成一個個家庭辦公室,和一個個共享辦公工位。“辦公室未必會從此消亡,但它的重要性必定會減弱。”Remote 的作者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