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折而“折”:摩托羅拉Razr真是完成度100%的手機嗎?
隨著Razr在美國即將上市及部分外媒逐漸拿到樣機,,甚至是零售版,與當初驚豔之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Razr遭遇了從設計、使用、維修等對於一款智能手機基本必備要素的挑戰。而這些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摩托羅拉官方宣稱的歷時4年時間研發的Razr真的是一款完成度100%的智能手機嗎?注意4年這個研發的周期。
去年年底,聯想發布了摩托羅拉Razr折疊屏手機,一時間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部分的外媒和幾乎中國的媒體一片驚豔之聲。外媒Cnet甚至將其評為2019年度創新獎“Innovation Awards”。
不過,隨著Razr在美國即將上市,及部分外媒逐漸拿到樣機,甚至是零售版,與當初驚豔之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Razr遭遇了從設計、使用、維修等對於一款智能手機基本必備要素的挑戰。而這些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摩托羅拉官方宣稱的歷時4年時間研發的Razr真的是一款完成度100%的智能手機嗎?注意4年這個研發的周期。
最大賣點成槽點 鉸鏈創新獨特在哪裡?
眾所周知,對於新型的折疊屏手機來說,無論哪種折疊方式(豎向內折、豎向外翻、橫向對折等),鉸鍊是決定折疊屏手機體驗最根本的(畢竟要頻繁折疊,否則折疊的意義在哪裡呢),也是衡量廠商在折疊平手機創新技術實力的主要標準之一。
此前,三星 Galaxy Fold折疊屏手機屢屢推遲上市,最大的問題和改進最多的就是鉸鏈部分。為此,Razr研發和上市之時,將鉸鏈部分作為了創新和產品的最大賣點,甚至摩托羅拉在後來官方的宣傳中,都以Rzar的核心是鉸鏈不是屏幕(屏幕對於智能手機也很重要)為題,以藉此突出Razr作為折疊屏手機相較於對手折疊屏的優勢所在。
但不幸的是,就是在這個最大的賣點上,Rzar好像“折”(she)了。
日前,CNET使用了一款名為Square Trade FoldBot的測試機器,通過反复折疊、展開的方式來測試新機。在此之前,CNET用同樣的機器測試過三星Galaxy Fold折疊屏手機,三星的這款產品連續測試了12萬次沒有出現折疊方面的問題。
不幸的是,摩托羅拉Razr在第27218次之後就結束了,而且在最後幾秒鐘的測試裡,該機已經無法正常折疊。結果是,當測試團隊將Razr從測試機器上取下來時,它已經無法正常合上了。雖然Rzar的屏幕沒有損壞,但一旦轉軸有了明顯故障,那麼折疊屏手機失去了意義和價值不是嗎?對此,CNET根據2017 年的一項研究,美國人每天平均會看80 次手機的數字計算,摩托羅拉Razr 的壽命可能僅有一年多。
對於這一測試結果,摩托羅拉自然不會認同,認為CNET的測試方法不對,即CNET用於測試的FoldBot“會對轉軸帶來過度壓力”,因為該設計“沒有讓手機以預期的方式開合” 。同時,摩托羅拉也在自己的視頻頻道放出了測試折疊的視頻(折疊疊方式溫和了許多),並在標題寫到“flips for years”,表面其對Razr折疊機能用上數年是有信心的。
我們不知道業內,尤其是用戶看到摩托羅拉的這番解釋得出怎樣的邏輯判斷?
首先我們不知道對於這些新型的折疊屏手機,業內的測試標準是什麼?比如上述CNET使用的Square Trade FoldBot測試。但有一點是摩托羅拉不能否認的,就是Razr在自己最大的賣點上輸給了三星。這可是此前三星折疊屏手機最大的短板,現在人家的短板超過了你的長板,甚至說是最大的賣點。
其次是摩托羅拉自己的測試,對此,我們認為創意策略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科技分析師卡羅琳娜•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的評價頗代表實際用戶的心聲。她說,“歸根結底,你不能交代每一位用戶,你該這樣折疊它”。而實際情況是,對於折疊屏手機,沒有人願意每天打開或者合上它的時候都小心翼翼(按照摩托羅拉測試的規定)。能夠“快翻快合”,甚至隨意的折疊方式才是折疊屏手機產品最核心的用戶需求和體驗之一。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讓Razr 像傳統翻蓋機那樣耐用,據摩托羅拉自己介紹,它們花了四年時間去改善屏幕鉸鏈工程設計,其間經過了十九代的升級改善,才最終完成這個叫做bashel (鐘型鉸鏈技術)鉸鏈,並且還邀請部分外媒參觀了其位於芝加哥的總部實驗室,以展示有許多工業機器人對開發中的新設備展開各種嚴苛的測試,其中對於鉸鏈耐用性是重點。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摩托羅拉內部對於自己最大賣點的測試標準低於業內嗎?要知道,廠商為了證明自己產品的賣點,往往採取的測試標準要遠遠高於業內第三方的標準,但在摩托羅拉的測試中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也不得不讓業內合理質疑Razr的創新性,確切地說是其官方宣稱的獨特鉸鏈創新究竟在哪裡?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處處妥協的Razr 意味著什麼?
如果說,上述是Razr核心賣點的缺失,那麼接下來的評測和比較則讓Razr作為智能手機可能是一款處處妥協的產品。
例如近日,以暴力測試而知名的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就放出了Razr的測試。雖然說該YouTuber以暴力測試著稱,但我們發現其測試中的某些項目並非如此。
比如在屏幕硬度測試,Razr 內屏(折疊屏)在硬度2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明顯划痕(此處注意:內屏是應用的核心屏幕),遠低於一般手機在硬度6-7才會出現明顯划痕的要求。也就是說,Razr不僅連基本的手機屏幕硬度都沒有達到,甚至相距甚遠。
而根據摩托羅拉官方介紹,Razr的顯示屏是整體一次切割,不會有暴露的邊緣,大大提高折疊的次數。顯示面板前後都有五層定制的防護層,能夠防止劃傷和磨損,還通過納米塗層做到了其他折疊屏設備做不到的防水防潑濺的功能。但第三方測試的結果,竟然連基本的手機屏幕硬度都未能實現,原因何在?
又如沙石測試,JerryRigEverything在Razr 內屏上灑滿小石子與沙子,然後折疊再展開,雖然屏幕無礙,但鉸鏈處似乎摻了沙子,每次折疊時都有噪音出現,這是否意味著Razr核心賣點的鉸鏈又出現問題了?
除了JerryRigEverything,另外一個典型評測來自於知名科技博客The Verge,其經過多方試用得出的結論是,Razr妥協太多。有關詳細的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https://www.phonefoldable.com/the-verge-motorola-razr-review-folding-flip-phone-flops/。我們只是截取比較重要的方面以示我們的讚同。
在該試用中,其同樣對於Rzar的鉸鏈設計提出了質疑,首先就是打開和關閉時,會發出吱吱的噪音。雖然摩托羅拉聲稱,聲音絕不會影響產品的質量,但該測試仍認為,聲音確實會影響“產品質量”。這裡我們更願稱之為“產品體驗”。其次則是為了鉸鏈而犧牲了屏幕的觸感。
除了Razr的核心鉸鏈外,該測試還在配置、實際應用等方面做了測試,最終的結論是。Razr這款售價1499美元的折疊屏手機,連現在六分之一的價格都不值(就是250美元,入門千元機水準)。即便覺得折疊屏這個價格是合理的,但實際上打開、關閉的體驗並不好。
最後是知名拆解機構iFixit最近對於Razr的拆解。iFixit在肯定Razr設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認為Razr是有史以來內部最複雜的智能手機,並給出了1分的可修復得分(滿分10分)。
需要注意的是,iFixit指出,Razr在設備的鉸鍊和兩側的顯示屏之間有一個小縫隙,主要出現在設備處於折疊狀態時。這個小縫隙有可能會導致異物進入,之前三星的可折疊手機Galaxy Fold就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似乎又是鉸鏈的問題。此外,iFixit還對Razr的使用壽命提出了質疑,這些設備在正常使用下能使用多久依然是個未知數。
如果說上述只是媒體的評測,那麼The Verge的記者將Razr帶到了前不久的三星S20系列手機發布會上,直接拿它與在該發布會上發布的三星Galaxy Z flip折疊屏手機進行了比較。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該The Verge記者得出的結論是Razr完全不是Z flip的對手,三星折疊機Galaxy Z Flip全方位勝過Razr。
該報導稱,Razr犯下的每一個錯誤Galaxy Z Flip都能避免,要知道這些錯誤數不勝數。例如三星的可折疊手機不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而且可能有著更加優秀的攝像頭,更大的電池和更快的處理器;它還採用玻璃屏幕,支持無線充電等。詳見:https://www.theverge.com/2020/2/12/21134261/samsung-galaxy-z-flip-vs-motorola-razr-folding-flip-phone-camera-battery-processor。
我們認為,拿三星新近發布的Galaxy Z Flip與Razr是最為客觀的,畢竟最主要的折疊方式相同(更易於比較雙方在鉸鍊及相關屏幕技術的創新實力),而且價格接近(Galaxy Z Flip的價格為1380美元),更易進行配置和體驗的比較。但結果是Razr因為妥協造成的錯誤讓業內大失所望。
併購前創新DNA 及價值消耗殆盡 併購後降成本創新實力何來?
看了上面的論述及分析,也許人們會詫異,既然妥協如此之多,為何Razr發布之時,會引起如此的轟動?其實很簡單,看到Razr,業內自然聯想到了15年前Razr V3,也多慣性思維地認為今天的Razr能夠復刻當年Razr V3的所謂成功。事實到底如何?
2004 年,摩托羅拉研發的Razr V3 問世。這款全金屬機身的超薄翻蓋手機打破了當時手機給人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一上市就開始大賣,兩年內銷量高達5000 萬部。摩托羅拉的營收當年就大漲35%。
為此,摩托羅拉宣布要超過諾基亞,重回手機老大的位置。但採取的辦法不是繼續創新,而降價。V3的價格從上市時的500美元,一路跳水,到了2006年,僅為50美元。在研發上,幾乎顆粒無收,新機都是在V3的基礎上小修小補,換一個殼子或者顏色就成了新機,甚至到當時任蘋果 CEO喬布斯推出第一部iPhone時,摩托羅拉仍然在賣Razr。
最終的結果是,摩托羅拉的利潤率越來越低。據計算,當時,摩托羅拉平均每部手機的利潤只有5美元。加上之前的大量裁員,創新停滯。一直以來摩托羅拉都是專利註冊排名前十的美國公司,但到了2006年,它跌落到了第34位。
之後摩托羅拉為了自救也曾努力,發布了安卓旗艦DROID (又名Milestone,里程碑),這款手機的口碑和銷量都很不錯,但仍無法阻止iPhone和同是Android陣營的三星的崛起,最終摩托羅拉的手機部門被出售給了谷歌,並最終落到了聯想的手裡。但那是,谷歌已經擁有了最為在意的專利,另外,曾經的摩托羅拉頂級工程師也已經被谷歌收入囊中。
不知業內看了上述所謂摩托羅拉因Razr崛起到衰落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在聯想最終併購摩托羅拉移動時,摩托羅拉此前的創新DNA及價值已經消耗殆盡。
更為重要的是,在聯想併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後,依然採用的是價格和降低運營成本(例如裁員)來發展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例如2018年就傳出要削減近50%摩托羅拉芝加哥總部員工,其中多為研發人員。雖然聯想否認了這個說法,但也承認確實裁員,只不過沒有如此大的比例。
但是從後來聯想移動業務盈利為先,且不斷壓縮市場規模和運營成本的策略以及低價策略看,與當時摩托羅拉發展隕落時發展的策略並無二致。而如此策略之下,摩托羅拉移動到底能獲得多少創新資源的支持?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
隨著Razr的發布,有關Razr的研發報導也逐漸被媒體披露,我們從中還是發現了些端倪。
例如在提及Razr的設計時,摩托羅拉設計副總裁Ruben Castano稱“我們並沒有直接著手進行Razr的設計,但這是可以理解的,團隊甚至從原版Razr的設計方案中抽了一頁,將零件推入底座的較厚部分中,並增加了許多其他硬件,包括用於4G LTE的22頻段蜂窩無線電波天線、指紋傳感器、Wi-Fi和GPS等”。
又如,摩托羅拉創新產品總經理Jeff Snow表示,自7月份以來,他一直在沒有打開翻蓋的情況下使用Razr。取而代之的是,他選擇在較小的輔助屏幕上分類消息和其他通知。
摩托羅拉移動高管對於上述的表態到底要說明什麼?
我們看到的是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在研發Rzar之時,也未逃出上述業內的慣性思維,過於注重形式(折疊),而忽略了功能及與智能手機間在應用和體驗上本質的區別(即便是折疊的形式也需要結合智能手機的應用全新設計),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Razr會有許多的所謂妥協,甚至妥協到在萬元價位段手機的完成度是否符合萬元價位段的手機定位。
尤其是Jeff Snow那番對於Razr應用方式的論述,先不說,這種說法對於智能手機用戶的實際應用多麼荒唐,僅限於Razr的範疇討論,也似乎佐證了為何Razr在折疊測試的表現上如此糟糕,甚至要讓用戶按照自己制定的“姿勢”來折疊手機。看看摩托羅拉高管,人家至少4個月都沒有折疊操作過(弱弱問一句,Razr是被當備機使用嗎)!
綜上,一個自詡耗時4年,折疊是最大創新和賣點(鉸鏈技術),並為此做了諸多妥協,但最終這個賣點還存在槽點;同時,除了折疊外,也未產生任何其他突出亮點,再結合目前摩托羅拉移動的發展戰略,我們很難確定,在萬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中,Razr是不是完成度100%的手機產品?會不會因為折而折(she)?
所幸的是,聯想推遲了Razr的上市銷售,儘管其聲稱與技術無關,是因為供不應求,但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