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幾億人糧食的蝗災怎麼來的?連印巴都坐下來好好說話
南亞“老對頭”印度和巴基斯坦常年因克什米爾問題大打出手,但最近數月,兩國卻罕見接連舉行了五次會談。這五次會談並非針對政治糾紛,而是籠罩兩國的一個更大敵人:沙漠蝗蟲。事實上,這一波災害已經影響到兩個大洲十多億人的糧食安全。
原標題:吃掉幾億人糧食的蝗災怎麼來的?連印巴都坐下來好好說話
記者| 安晶
那麼,這些規模達數千億隻的罕見蝗蟲大軍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它們對我國的威脅又有多大?
蝗災壓境
2月1日,在遭遇27年來最嚴重沙漠蝗災後,巴基斯坦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16日,東南部信德省和西南部俾路支省初步統計顯示,蝗災已造成包括小麥、大麥、蔬菜、棉花、園藝作物在內的8萬公頃農作物被毀。
在印度,雖然該國26年來遭遇的最嚴重蝗災在1月底得到控制,但最糟的時刻尚未到來。印度政府警告,該國將於6月迎來更嚴重的蝗災襲擊。有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在東非和中東,也門、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吉布提、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阿曼、伊朗、沙特阿拉伯均遭到蝗災影響。肯尼亞遭遇了70年來最嚴重蝗災,索馬里已經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截至1月的蝗災影響地。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聯合國已在本月10日發出警告,呼籲國際社會立刻行動起來,防止沙漠蝗蟲在非洲之角釀成“災難”。據預計,該地區將有2000萬人的糧食安全受蝗災影響。
目前在肯尼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已經有超過1300萬人正處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的狀態,還有2000萬人正在嚴重糧食不安全邊緣。
今年這場歷史性蝗災無疑將讓食品安全問題雪上加霜。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公佈的信息,一隻沙漠蝗成蟲一天能吃掉與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約2克。
一個普通規模的沙漠蝗群通常由4000萬隻蝗蟲組成,能在一天內飛行達150公里,吃掉3.5萬人或20只駱駝或六頭大像一天的糧食。
而一個沙漠蝗群的大小可以從一平方公里到數百平方公里不等。
此前在肯尼亞東南部已經出現了40公里寬、60公里長的蝗群,在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聚集了多達1.5億隻蝗蟲。
烏干達遭遇蝗災。圖片來源:Twitter
更為可怕的是沙漠蝗的繁殖能力。依天氣和環境而定,沙漠蝗每代存活期約為三個月。如果條件適宜,蝗群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可增加20倍。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如果各國不採取行動,到今年6月,蝗群的種群數量將增加400倍。
蝗災形成
沙漠蝗是一種棲息在沙漠地區的蝗蟲,可以在獨居和群居兩種狀態之間切換。獨居的沙漠蝗沒有殺傷力,主要分佈在北非、中東和西南亞的炎熱沙漠地帶。
這一分佈帶的範圍約為16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30多個國家。
神奇的是,獨居狀態下的沙漠蝗與群居時的沙漠蝗從外貌和行為上有著明顯區別。獨居的沙漠蝗為淺褐色,群居後的成蟲變成黃色,成熟前則為粉紅色。
左為獨居沙漠蝗,右為群居後的沙漠蝗。圖片來源:劍橋大學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此前對獨居和群居沙漠蝗的大腦進行過分析比較,發現群居蝗蟲的大腦比獨居蝗蟲大了30%。
沙漠蝗從獨居狀態切換為群居通常發生在持續乾旱、食物匱乏之時。為尋找新的食物,沙漠蝗會聚集在一起一同遷飛。切換為群居模式後,通常在連續降雨和濕潤天氣之時,沙漠蝗可出現爆炸性繁殖。
而今年這場歷史罕見蝗災的導火線要追溯到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
糧農組織蝗蟲預測高級官員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在接受《國家地理》採訪時指出,2018年5月,氣旋風暴Mekunu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無人沙漠地帶,降雨讓沙漠中出現了季節性湖泊。
由於該沙漠地帶原本就是沙漠蝗的棲息地,湖泊的出現為蝗蟲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
這之後五個月,氣旋風暴Luban襲擊了無人沙漠地帶附近的也門和阿曼交界處,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
克雷斯曼推測,這兩場氣旋風暴幫助當地的沙漠蝗在短短九個月內繁殖了三代,讓阿拉伯沙漠的蝗蟲數量增加了8000倍。
爆炸性繁殖後,為了尋找新的食物,當地的沙漠蝗開始了跨大洲的遷飛之旅。
圖片來源:BBC
2019年春天,第一批蝗群進入也門、沙特和伊朗。伊朗的蝗群又繼續在6月進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和印度雨季的延長再度為蝗群的繁殖提供了絕佳條件。
夏季來臨時,第二批蝗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10月,東非地區遭遇了罕見大雨;緊接著12月,又一場氣旋風暴登陸索馬里。這一系列濕潤氣候促成了蝗群的繼續壯大。
到12月底,蝗群開始入境肯尼亞,席捲該國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到今年1月,肯尼亞就遭遇了70年以來的最嚴重蝗災。肯尼亞上一次遭遇蝗災還是在2007年,當時的規模遠不及今年。
之後,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均遭到蝗災騷擾;到本月9日,蝗群抵達了烏干達和坦桑尼亞。
對於多國為何會遭遇如此大規模的蝗災,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受印度洋偶極子(印度洋海溫異常現象,和厄爾尼諾類似)影響,非洲之角地區(非洲東北部)去年10月、12月遭遇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雨。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是正常情況下的400%。
而2018年,阿拉伯半島南部遭遇了兩場氣旋風暴;2019年,附近地區共出現了九次氣旋風暴。往年,相關地區沒有或者很少出現氣旋風暴。這種炎熱潮濕氣候為沙漠蝗的爆炸性繁殖提供了完美條件。
與此同時,還有研究人員指出,各國的政治問題也成為此次蝗災的“幫兇”。
由於連年內戰,也門缺乏防範蝗災的系統和能力,導致蝗群不受阻擾的壯大並向其他國家遷飛。在索馬里,部分地區由恐怖組織索馬里青年黨控制,政府無法在相關地區採取防控措施。
繼續備戰
由於難以預測蝗群的行動路徑,殺滅是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殺滅的辦法主要有三種:飛機噴灑殺蟲劑、汽車或者人工地面噴灑。
研究人員指出,最好的防禦措施是找到蝗蟲可能聚集、準備切換為群居狀態的地區,在其轉為群居之前殺滅。這種地區通常為半乾旱、雨量充足的地點。
面對今年的超級蝗災,多國已經採取措施試圖控制事態發展。
肯尼亞政府在防控蝗災上投入了500萬美元,派出五駕飛機和地面工作人員噴灑殺蟲劑。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也採取了類似行動。
巴基斯坦則於16日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簽訂兩項協議。糧農組織將為巴基斯坦提供70萬美元援助金,協助巴基斯坦應對蝗災。
但聯合國此前警告,相關地區採取的空中和地面噴灑措施遠遠不夠,呼籲國際社會為應對蝗災募集7600萬美元的應急金。截至10日,聯合國僅收集到了2000萬美元。
糧農組織15日再度警告,沙漠蝗群的新一批產卵已經開始,下一批蝗群將於3月和4月襲來。而印度已經開始準備應對6月可能出現的更大規模蝗災。
3月到6月蝗群遷飛預測。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至於此次蝗災是否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中國農業農村部信息顯示,中國歷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
由於中國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沙漠蝗對中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中國史料中尚未發生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和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佈。
再加上中國邊境地區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但危害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