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引燃“信息疫情”:劇焦慮與種族主義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是第一個真正的社交媒體“信息疫情”(infodemi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傳播真假信息,助長恐慌和希望。所謂“信息疫情”,是指網上有過多真假不一的各種信息,可能導致人們在需要幫助時,找不到正確的指引,反而可能被虛假信息所誤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報導中分析稱,雖然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和Zika(寨卡病毒)都引起過全球恐慌,但當前的社交媒體放大了人們對冠狀病毒的擔憂。
“它使得虛假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造成了一種高度不確定的環境,加劇了個人和網絡的焦慮與種族主義。”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在新聞公報中提出,呼籲對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蔓延的“信息疫情”(infodemic)進行管理。
世衛組織還試圖通過與推特、臉書、騰訊和短視頻平台TikTok合作來管理虛假信息。例如,世衛組織最近發布了一個谷歌搜索警報,將世衛組織的信息推到搜索結果的頂部,以便人們進行冠狀病毒相關的查詢。世衛組織還與臉書合作,瞄準特定人群,以廣告形式為他們提供重要健康信息。
社會媒體也有類似的行動。TikTok試圖刪除有意誤導用戶的視頻,它在一份聲明中稱,“不允許(發布)可能對我們的社區或廣大公眾造成傷害的假消息。”Facebook也試圖刪除含有可疑健康建議的帖子,騰訊則對網上流傳的冠狀病毒謠言進行審查。
“儘管社交媒體一直在傳播虛假信息,但它也是經過核實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世界各地的記者利用中國的社交媒體更準確地了解情況,並為後代收集和存檔經過核實的報導。社交媒體上每天流傳著大量關於疫情真相的個人軼事和報導,這也促使政府發布更準確的信息。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社交媒體上的一些行為值得挖掘,以便在未來爆發疫情時能夠進行捕捉和跟踪。一些服務機構已經在使用相關技術,幫助公共衛生官員監測冠狀病毒的進展。
2020年1月,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生物安全專家雷娜•麥金太爾(Raina MacIntyre)在《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推特上的熱點可能是研究疾病傳播的良好指標。她說,這可能有助於相關組織更早作出反應,在病毒爆發為全球緊急衛生事件前阻止其蔓延。
社交媒體也成為集體表達悲傷的場所。“在微博和微信上,絕望和善良的故事比比皆是”。“除了被隔離者和無法接受治療的病人的恐懼表情外,還散佈著人們捐贈、做志願服務以及以意想不到的慷慨方式互助的軼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這些個人故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疫情的重要方式,在恐慌中給予人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