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醫藥能否再度證明自己?
鐘南山團隊開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肺炎一號方3天內獲廣東藥監局臨床應用研究應急審批;4個試點省份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 2月以來,各級衛生部門紛紛要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新冠肺炎“戰疫”,是否會成為中醫藥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
剛剛率醫療團隊進駐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武漢市的醫院、隔離區、方艙醫院中醫藥治療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過,我多次提到,中藥治療是對症,目的是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而不是針對病毒本身。雖有一些中藥經過體外實驗證實了具有抗病毒功效,但尚缺少臨床評價的證據,應該加快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開展臨床循證評價。”
張伯禮(左一)在武漢中醫院檢查重症病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科學報》:武漢市要求所有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都必須服用中藥,是這樣嗎?目前效果如何?
張伯禮:
目前,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大多都在接受規範的西醫支持和對症治療。前段約有30%的患者採用了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低於全國的85%水平。
近日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發布了《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中推薦使用中藥協定方的通知》,要求對在院確診和疑似病人輕症和普通症患者都服用中藥。
中醫藥不僅在一些醫院和隔離區、方艙醫院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廣度和深度均前所未有,同時,在武漢各個區的集中隔離點的發熱患者和居家隔離有需求人員也都服用了中藥。九州通、天濟等藥企及時提供煎好的藥液和中成藥。
從目前反饋來看,服用中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病人總體感覺症狀改善。
武漢兩家中醫定點醫院均採用了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症狀改善明顯,病人痊癒及轉為重症比率均明顯優於不用中藥者。至今已經有百餘名患者治愈出院。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逐漸成為目前普遍的治法。
全國有24個省區發布了各自的中醫藥防治方案,截止到目前,除湖北省外其他省市中醫和中西結合救治了一萬多患者,佔確診病患的80%以上,已經有一千多患者治愈出院。
《中國科學報》:中醫關注新冠肺炎患者的哪些病症,制定了怎樣的治療方案?針對病程的不同階段,治療重點有何不同?
張伯禮:
此次新冠肺炎根據病因症狀及病機分析,似屬中醫文獻記載也較少的濕毒疫。主要證候要素是濕、熱、毒、瘀及氣虛,濕邪致病的特點明顯。
因為華中地區氣候濕潤,今年武漢又是暖冬季節,加之年末又遇較長寒濕天氣觸發,形成了濕毒疫癘之氣致病的外在條件。
從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症狀來看,早期是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突出,以及食慾差,噁心、便溏腹瀉等,舌淡多見膩苔。
從發病病程也表現出濕邪重濁粘滯、病情纏綿的特徵,多數起病緩慢,潛伏期長,症狀溫和;但是到後期少數患者可加速發展為痰瘀壅肺、邪毒閉肺、內閉外脫等較重證候;病毒轉陰後的恢復期,常見邪氣留戀、餘熱未清的症狀和體徵,特別是有部分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組織損傷的修復需要很長時間。
中醫藥可以全病程發揮作用,早期治以宣肺透邪,芳香化濁、平喘化痰、通腑瀉熱等治法,明顯改善主要症狀,平穏退熱,不反复,止咳化痰平喘,改善消化功能,起到防止病邪深入,不向重症發展的作用。
如果已經到了重症期,採用清熱化痰通腑洩濁,可以減輕肺部滲出,提高氧合水平,穩定血氧飽和度,減少激素和抗生素使用強度;採用清熱涼血,透營轉氣治法,則可控制炎症反應過度,截斷向危重症發展。
危重症則可以在西醫規範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一些清心開竅、益氣固脫、涼血養陰的方藥,搶救患者生命。
特別要重視的是恢復期的治療,病毒的核酸檢測雖然已經轉為陰性,但乏力、咳嗽、精神狀態差等症狀仍然存在,肺部尚有殘餘炎症,此時應繼續服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通絡散結的中藥,改善患者狀態,同時可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和損傷臟器組織的完全修復。
《中國科學報》:非典期間,我們在中醫藥治療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並在此次疫情應對得以藉鑑?
張伯禮:
2003年的SARS中,中醫藥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的經驗表現在縮短平均發熱時間、改善全身中毒症狀、促進肺部炎症吸收、改善免疫功能、減少激素用量、減輕副作用等方面。
這次我們吸取了當年防治SARS的經驗和教訓。比如在激素的使用上,非典是倉促上陣,是一種遭遇戰,而這次有所準備,所以在激素使用上比較慎重。
但是我們強調激素該用還得用,激素控制炎症反應,減輕肺滲出是有效的。
上次非典中醫藥是後半程介入,而這次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更加強調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中醫藥從過去的參與者到了現在和西醫並肩戰鬥的一支主力軍。
過去中醫只是參加會診,而這次早期成建制介入,組建中醫病區,有一大批定點醫院,管理方艙醫院等,採用中西結合的方法進行救治,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中國科學報》:對居家隔離的患者在自用中藥方面有哪些建議?
張伯禮:
居家隔離的患者相對來說病情較輕,服用中藥可改善症狀,促進痊癒。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相關防治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發布了地方方案,包括一些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經驗方。特別是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推薦了“清肺排毒方”廣泛使用。
可以說,其治則基本是類似的,應該說都會有一定效果。當然,規律的生活方式以及積極豁達的心態也是會促進患者痊癒的。
《中國科學報》:此次疫情中,中醫藥開展了多項基礎研究和臨床觀察試驗,有一些初步結果了嗎?
張伯禮:
目前,多個中醫藥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正在開展。
科技部第一批8個應急攻關項目中就包括了中醫藥的臨床研究及對已上市中成藥及組分中藥的篩選與評價,很多單位正在積極篩選評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
比如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儲備了近6萬份中藥組分,目前正在通過組分庫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組分篩選有效中藥組分,但成藥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這次中醫藥也承擔了國家科技應急攻關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床研究,組織了五省八家醫院進行相關研究。
湖北省參加研究的單位還採用現代信息手段,病區內用手機 APP採集信息,傳輸到外面平台進行數據處理,目前研究已經啟動,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初步成果已經總結。
《中國科學報》:饒子和院士團隊之前發布了30種可能對新冠肺炎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其中包括了大黃、虎杖、山豆根、紫草等中藥材。
但同時,也引來了對中醫藥抑制病毒的質疑,您怎麼看?
張伯禮:
饒子和院士團隊研究發現植物藥活性成分虎杖苷和脫氧土大黃苷與新冠病毒水解酶結合較好,可能對病毒有抑製作用,虎杖、山豆根等中藥材中可能含有抗新冠病毒有效成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我希望這個工作能夠繼續深入下去,畢竟很多新藥都是這樣發現的。
不過,雖然有一些中藥經過體外實驗證實了具有抗病毒功效,但尚缺少臨床評價的證據,應該加快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開展臨床循證評價。
我多次提到,中藥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特點,治療是對症,目的是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調動自身的抗病機能來抵抗疾病,而不是直接針對病毒本身。
我們得病,是病毒和人體免疫力博弈、鬥爭的結果,如果病毒勝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被感染,這也是更積極的預防對策。
當然,有些中藥也確實具有抑制病毒作用。
《中國科學報》:中醫在重大傳染病防治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與西醫配合?
張伯禮: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可以說中醫藥在疫病防治全過程、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對於普通型患者可改善症狀,縮短療程,促進痊癒;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可減輕肺部滲出,控制炎症過度反應,防止病情惡化;對於恢復期患者,可促進康復進程等。
中西醫是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各有優勢,應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協作攻關。經驗表明,中西醫結合救治療效更加明顯。
具體來說,西醫主要是支持療法,包括呼吸支持、循環支持、營養支持等生命保障;而中醫藥在對症治療、改善症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控制病情進展等方面發揮作用。
具體療法則有湯劑、中成藥以及一些理療方法,對部分重症患者還普遍使用了中藥注射劑。
對普通型患者,中醫應該發揮主要作用;重症患者,肯定要上呼吸、循環支持,以西醫為主,中醫做配合。而恢復期康復中醫藥更有優勢。
對於新冠肺炎尚無有效藥物的時候,更應發揮中西結合的優勢,救治更多病患,打贏抗疫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