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中小企業陷生死局,美團送3萬份餐要40億貸款引爭議
疫情肆虐,撕扯著每個人的心,中小微企業更是飽受重創。好在種種跡象表明,疫情拐點已有些眉目,對“新”生活的期待支撐著我們更積極的“抗疫”。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深受疫情影響,未來三個季度如何促進經濟恢復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文| 師天浩
不久前,央行安排3000億元再貸款額度,並且鼓勵銀行以更低利率發放貸款,為飽受疫情抑制的經濟打了一針強心劑,可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宛若一盆涼水。
2月11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團點評申請40億元貸款,部分用於幫助為疫情中心武漢的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食品和送貨服務的融資,引起一陣嘩然。
一面是中小微企業嗷嗷待哺,一面是巨頭企業“橫刀奪愛”。疫情專項貸款本意是拯救數百萬、千萬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業,若被巨頭們“巧立名目”全部拿去,反而成了助力大魚“吞噬”小魚蝦米的屠刀。
疫情當前企業善行應被支持,可以“愛心之名”的行“小聰明”之事,總讓人難以接受。
抗疫專用貸款剛上線就惹“爭議”
中小微企業是一個經濟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人員達到23300.4萬人,佔全部企業就業人員的比重為79.4%。而疫情影響的持續,也正在成為扼殺牠們的“病毒”。根據專家預計疫情會在4月前後才會結束,以此來推算,中國將有85%的中小微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因為它們現金流大多數都難撐過3個月。
圖片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密切跟踪研判疫情影響的人民銀行,近日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30項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專門措施,超預期提供流動性支持穩定金融市場,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這對於因“不可抗力”因素陷入生存絕境的中小企業主,無疑是雪中送炭,站在全社會角度,對於保就業也居功至偉。
可路透社的爆料,猶如一顆巨石丟在湖水之中,激起一片難以抑制的疑問聲。路透社援引兩位銀行消息人士稱,包括美團點評、小米、滴滴、三六零、曠視科技等在內的300餘家中國企業正尋求總計至少574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以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和開展相關肺炎研究工作。該報導稱,美團點評申請40億元貸款,部分用於幫助為疫情中心武漢的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食品和送貨服務的融資。
除了美團引起大家的眾怒,其他巨頭的理由同樣帶來很大爭議。根據名單顯示,小米尋求5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以生產和銷售包括口罩和溫度計在內的醫療設備;奇虎360正尋求1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以購買與醫療相關的產品,並為跟踪和遏制該病毒的應用程序提供資金;曠視申請了1億元人民幣的技術開發資金,其中包括提高對戴口罩人群的識別率。
這些巨頭很多都是上市公司,擁有充足的融資渠道,包括美團、小米、360無論營業利潤還是現金流儲備,動輒都是數十億、數百億規模,它們給出的理由大多讓人難以信服。大家都知道,疫情專項貸款利潤比普通貸款要低,這種做法更引起業界的憤慨。
人民銀行2月7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透露,專項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的利率不能超過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100個基點,目前為3.15%,鼓勵金融機構以低於貸款利率上限的利率發放貸款。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的貸款利率貼息50%,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
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拿到這筆貸款,除了能夠“省掉”一點利息,並不足以左右它們的日常運營。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筆貸款就是生死,拋開利息的高低外,專項貸款也意味著“門檻”更偏向於受災嚴重的企業,巨頭的“攪局”被業界所非議,也就沒什麼可奇怪。
幾大巨頭申請這筆貸款,不僅違背了抗疫專用款設立的初衷,也讓本就生存堪憂的中小微企業雪上加霜。
為送餐40億貸款為何引起大家不滿?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百餘家互聯網企業馳援武漢、抗擊疫情,感動著國人,也為全國抗疫提供了難得的幫助。不完全統計,僅BAT就合計成立了16億元專項基金抗擊疫情。它們出錢、出力、出物全方位馳援武漢等地,展現了中國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疫的團結一面。
圖片來源:網絡整理
在這個馳援的“隊伍”裡,美團、小米、360也是活躍的一員。那麼,為何美團為疫情中心武漢的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食品和送貨服務的融資的40億貸款,引起了大家的不滿,觸怒了公眾的逆鱗呢?
根據美團2019年Q3財報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美團營收實現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公司實現經調整淨利潤19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1.4億元,經營現金流穩健,賬面資金很充足。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月11日,該公司為醫護人員免費送餐達到3.6萬份。按照每單40元(餐費+配送費)計算,成本在144萬左右。即使算上美團設立的2億元專項公益基金,所有的“善行”都是在力量之內,沒有“急迫”到申請專項貸款的地步。
即使如此,也不是業界不滿的根本理由,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上市一年多後,美團市值一直徘徊在6000億港元上下,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超過百度、京東的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在它的華麗的財報中,金融業務也是亮眼的一塊新業務。
早前的美團上市招股書中特別提到,2016年毛利率提升是因為支付及小額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根據美團的年報,美團小貸業務2018年全年的無抵押應收貸款為39.88億元,比2017年的17.76億元,同比增加了124.55%。
據《棱鏡》報導,美團在此次救疫中聯合金融機構向全國商戶提供了100億貸款,其中第一批面向湖北商戶開放,利率在0.05%的常規日利率基礎上,面向湖北商戶下浮30%,為日利率0.035%(年利率約為12.8%)。申請期間為2月10日至6月30日。
疫情影響下餐飲業深受其害,將是中小微企業現金流斷裂的重災區。美團40億貸款就充滿了爭議,要知道百餘家互聯網企業馳援武漢、馳援全國,卻鮮有公司因為“付出了”就要申請這筆款項的意思。以3.6萬份免費食品的名義申請貸款,真的僅僅是為了“送飯”嗎?背後一定有自己的算盤。
有人指出,這或是左手貸款,右手放款。
國家抗疫專項貸款的3000億如果直接被中小微餐飲商拿到手裡,專項再貸款年利率不高於1.6%,將是一筆利率很低的貸款,這些省下來的錢將會助力它們早日恢復正常的運營情況。可巨頭們如果把這筆專項貸款分了,40億專項貸款先貸給平台,平台再放貸給商戶,則就有4億多的“差價”。
難怪有人質疑美團的目的,這樣左手一進,右手一出,就是一筆不菲的“中間利潤”。
央行一再呼籲,要確保專項再貸款資金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跑冒滴漏”。有人動“心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找“漏洞”,為這個經濟恢復計劃帶來非常多的不確定性,也為中小微企業的命運蒙上了生存陰影。
銀行青睞大企業,中小企業更該被關注
2月7日,在北京市金融局的推動下,西貝餐飲集團收到來自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的1.2億元款項。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了解,一些參與疫情防控配套設施生產的企業,已經享受到相關貸款政策的優惠。一家緊急生產負壓救護車的國有汽車製造企業財務高管向記者透露:“雖然我們拿到了政府貸款的優惠,但是很多中小企業融資還是很困難。”
雖然央行三令五申,可大企業仍然更容易拿到貸款。
“日常也好,疫情下也好,我們也理解,銀行的放貸標準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企業還貸的風險評估,大企業更容易拿到貸款。“一位上海的醫療器械生產商CEO告訴記者。
如何看待疫情專項貸款的去向,要回溯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恢復被疫情影響的經濟。中小微企業是在疫情中受災最重的一方,它們中85%的現金流很難支撐3個月,而且作為消化掉社會八成勞動崗位的貢獻者,它們更應該獲得這筆款項。
好在,以“愛心之名”垂涎專項貸款的巨頭公司並不多,只有幾家。5部門出台30條金融舉措支持疫情防控;各地也陸續出台了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
對於巨頭公司而言,這“點”錢只是彩頭,對於中小微公司而言,就是生死。好在尚沒有銀行批復以上貸款申請的消息,一切還來得及。
美團奉獻了愛心,公眾大怒並不是否認它做的善行,而是站在維護整個社會經濟的角度。只有社會監督,讓專款真的專用,才能真正的發揮它恢復經濟這一責任,莫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巨頭也應該“量心而行”,它們找銀行進行普通貸款不是難事,其他的融資渠道也五花八門。專項款本就是有利於中小微企業“復產”,非要和中小微企業“搶錢”,無論是站在商業道德還是社會責任方面,都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