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治療是“稻草”還是“神藥”?專家:尊重科學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已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新冠肺炎特免血漿,10餘位危重病人在治療後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當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也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體內含有大量綜合抗體能對抗病毒,並呼籲已康復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一時間,“恢復期血漿治療”作為“重磅消息”成為關注熱點。
此前,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高級實驗師張化俊向《中國科學報》透露,正在測定臨床治愈病人血液中抗體的效價,如果效價高且安全可行的話,將會比疫苗能更快地用於臨床治療。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則表示:“有部分患者恢復期血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非常高。”
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當下,對眾多確診患者來說,血漿治療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兩位免疫學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謹慎樂觀。
《中國科學報》:據報導,新冠特免血漿已經在臨床應用到10多名患者身上,並且在短時間內就取得較好效果。您認為在此次疫情中,血漿治療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黃波:
現在下結論說有特別明顯的效果還為時尚早,方案需要進一步優化。可以嘗試,但不一定可以大面積推廣。
血漿療法的原理很簡單,收集康復病人的血漿處理後進行混合用於治療。
但實際上,不是每個康復病人的血漿都是有用抗體,必須把康復患者最有效的血漿、最好的抗體挑出來。
可能10個患者裡只有一兩個患者的體內抗體有效,其他可能效果一般,如果混合起來可能效果就弱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經費做比較多的檢測。
匿名專家:
我很支持,也很期待,但是謹慎樂觀。
康復期血漿療法歷史悠久,從動物血漿中提取抗體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但是近五六十年臨床不常用,如果有其他好的藥物和方法一般都不會選用血漿療法。
在對抗埃博拉病毒時曾使用,也有少數案例成功。
因為沒有特效藥,在第五版治療方案指南中加入了血漿療法,針對重症病人使用。
現在只是小規模使用,能保證安全性和療效。但我認為大規模使用的可能性不大。
大規模製備和小批量應用概念完全不同,有很多製約因素。
如果是血漿一對一的治療,治療水平難以保持一致;如果是混合的,雖然可以提高穩定性,但如果裡面有一個人帶有乙肝或HIV等病毒,就有可能導致傳染病。
歷史上不管是破傷風還是白喉都是大批量血漿混合來製備,一旦血漿混合,很難保證效果的均一性。
《中國科學報》:您是否認同將血漿治療看成治療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
黃波:
救命稻草不太準確,這不像電影裡描述的,一針打下去就有效,如果有這樣的奇效之前早就大範圍使用了。
比如之前埃博拉病毒感染時也有血漿治療,有一定效果,但不如預期的那麼理想。
匿名專家:
是救命稻草,可以救命,但是只是“稻草”,大規模使用難度很大,不能神話,不要看作“神藥”。
《中國科學報》:血漿療法比較古老和成熟,用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還要注意哪些問題?還需要進行哪些科研工作?
黃波:
首先是從免疫學角度加深對抗體的認識。
一定要注意,新冠肺炎是一個免疫性疾病,最終控制、消滅體內病毒的是靠機體的免疫細胞。
抗體作為機體對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被寄予厚望。
然而,並非只要機體產生出抗體,就能控制住病毒,有些抗體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促進新冠肺炎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群,個體體內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針對病毒的抗體,有中和性抗體,也有非中和性抗體。
中和性表面抗體與病毒結合阻止病毒進入細胞;非中和性表面抗體與病毒結合,介導免疫細胞吞噬、清除病毒。
如果進入的時機不對,病毒可能會反而激活巨噬細胞,促進炎症風暴,在中後期導致肺部免疫損傷。
所以,針對不同的病毒抗體,篩選病人血漿是一個挑戰,這個工作要做的比較細緻。
匿名專家:
恢復期血漿對部分重症患者可能有治療作用。
但總體受益還是要進行免疫學研究,首先就是補齊基礎研究。
這次從2月8號開始的治療,現在就公佈了結果,進展還是很快。也許會跳過基礎研究的步驟大面積試用。
我想這是一個緊急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血漿療法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需要紮實的基礎研究才能夠使用。
比如,康復期患者的血漿中發揮效果的抗體的種類和含量都是未知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抗體?抗體對人體有沒有其他安全性的風險?
另外,缺乏康復期血漿和正常人血漿的對照實驗。對於重症患者來說,後期出現各種生理和免疫功能紊亂以及營養衰竭現象,即使輸入正常人的血漿,也可能起到緩解作用。
還需要提醒大家,剛剛出院的人、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捐獻血漿要量力而行。
尤其是一些感染比較嚴重的人,細胞因子風暴可能還沒過去,免疫沒有完全恢復,不適應捐獻。
《中國科學報》:一般來說,完成基礎研究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疫情嚴重的特殊時期,是否應該鼓勵進行各種嘗試?
黃波:
應該鼓勵各種嘗試,但是不管是藥物、疫苗還是血漿,都必須要有科學依據,不能太粗放。
關於做藥、疫苗、抗體需要多長時間,這在科學界是有基本常識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超越科學規律,除非使用了非經典的、打破常規的方法,否則只能遵循基本科學規律。
尤其是我們對於抗體複雜性的認識還需要加深,接種疫苗、產生抗體很容易,但是要產生這種保護性中和抗體卻很不容易,這給疫苗研髮帶來巨大挑戰,我們應持謹慎的態度,開展深入細緻的工作。
匿名專家:
嘗試確實是好的,我也很期待。但是這次整體看起來確實不夠慎重,有點病急亂投醫。無論是藥還是疫苗,我個人認為短時間之內難有顯著進展。
冠狀病毒已經存在很久了,但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商品化的冠狀病毒疫苗上市,必須客觀看待這一問題。
當然,新冠病毒也可能發展成跟人類長期共存的普通病毒,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完全消滅它,只能控制。
如果做這種打算,現在應該有一個過渡計劃,從高壓狀態慢慢過渡到普通防治,降低威脅。這也需要進行藥物、疫苗等方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