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報告幕後:樣本滅活需56℃水浴30分鐘靜置20分鐘
核酸檢測呈陽性,表明又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確診。2月11日,四川綿陽一名患者的樣本經核酸檢測並通過复核,確診為陽性,綿陽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那麼,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報告是如何出爐的呢?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進四川綿陽市404醫院檢驗科,獨家揭秘核酸檢測全過程。從2月1日開始,該醫院成為了綿陽市可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的實驗室。
從接收樣本開始,這群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隱形戰士”,都是三級防護,他們需要對樣本滅活,核酸提取、擴增等,然後對結果進行分析,並最終出報告,這個過程要持續6個小時。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則需要更換試劑再次重複操作一次,進行複核。也就是說,一份新冠核酸陽性報告出爐,至少需要12小時。
整個操作中,他們直面“新冠病毒”,特別是在安全櫃內打開樣本蓋子提取核酸時,需要講究手法,需要輕輕地、溫柔地打開蓋子,一不小心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污染安全櫃,也可能讓其他樣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陽性”。
接收樣本
安全櫃內打開轉運箱
3層密封,每打開一層都要消毒
2月10日下午3時許,綿陽市404醫院檢驗科醫生張旭和同事陳孝剛來到“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樣本處理區”,用75%乙醇對實驗室內的生物安全櫃的空間和檯面以及核酸提取儀進行消毒。實驗室內擺放著多個儀器,一旦他們開始實驗,就要等到實驗結束才能出來,而消毒是每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前都必須做的準備工作。
消毒完成,張旭和陳孝剛互相幫忙,穿著防護衣、護目鏡、隔離衣,並戴上N95口罩、雙層手套,套上腳套等,按照三級防護的標準穿戴好,進入實驗室,對送到的裝有90多份標本的轉運箱進行消毒,然後將標本轉運箱放入生物安全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看到,生物安全櫃高兩米多,上半部分是密封的,外表上貼著“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幾個字,下半部分有一塊玻璃,打開玻璃,裡面就可以放置樣本。
隨後,張旭和陳孝剛坐在生物安全櫃前,雙手伸進櫃裡,慢慢打開標本轉運箱。因為轉運箱是密封的,他們一人開箱,一人用75%乙醇進行消毒。“轉運箱共有3層密封,每打開一層就要進行消毒,還要檢查是否密封好。”張旭說。
病毒滅活
56℃水浴30分鐘,靜置20分鐘
降低開蓋導致的氣溶膠污染
樣本為何要在生物安全櫃內內取出呢?這個生物安全櫃到底起到什麼作用?張旭介紹,生物安全櫃在運行時,可以將櫃內空氣向外抽吸,使櫃內保持負壓狀態,通過垂直氣流來保護工作人員;外界空氣經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後進入安全櫃內,以避免樣品被污染;櫃內的空氣也經過過濾器的過濾後再排到大氣中,以保護操作者和實驗室環境。
張旭和陳孝剛取出轉運箱中的樣本後,在生物安全櫃內用75%乙醇對裝有標本的密封袋進行噴灑消毒,用吸水紙擦拭後,又小心地將樣本拿到實驗室內另外一種名叫“水浴箱”的儀器內,放置在水浴箱中的試管架上。
“在放入樣本前,我們已提前將水浴箱預熱至56℃,這個過程叫做’病毒滅活’。”張旭告訴記者,病毒滅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在不影響檢測結果的情況下,確保檢測人員安全,病毒滅活後,操作人員感染風險會大大降低。
一個簡單的將病毒放入水浴箱的操作,張旭的護目鏡上已經蒙上了一層水霧。在等待病毒滅活的時間裡,張旭和陳孝剛聊著當天看到的手機新聞,幾乎都是有關疫情的。而他們的聊天,因為穿著防護服,必須大聲說話,但為了防止口渴喝水上廁所,他們又只能少說話,多數時候坐在凳子上,看著時間。
樣本滅活時間為30分鐘,滅活之後,需常溫靜置20分鐘,以防高溫開蓋導致的氣溶膠污染實驗室和人員。
提取核酸
開蓋要溫柔,還要講究手法
一不小心就可能形成氣溶膠
“蒲老師,我們需要試劑了!”陳孝剛拿出對講機喊道。“收到!”蒲琴在另一區域用對講機回答。蒲琴在實驗室的“製劑準備區”,在張旭和陳孝剛進行病毒滅活等工作時,蒲琴也沒有閒著,身著二級防護裝備的她,一直在進行RT-PCR擴增體系的配製。
而蒲琴所在區域與張旭、陳孝剛所在的核酸提取區僅由一個傳遞窗交流,傳遞窗像是一種雙層門,一個區域的門打開時,另一個區域的門則無法打開。當收到陳孝剛發出的消息後,蒲琴打開傳遞窗門,將試劑放在傳遞窗,然後關上門,用對講機通知陳孝剛。這時,陳孝剛又打開門,拿出試劑。“我們兩個區域挨著,不過是完全隔離開的,防止污染其他區域。”陳孝剛說。
待樣本滅活靜置後,張旭和陳孝剛兩人再次坐在生物安全櫃前,雙手分別伸進安全櫃,開始配合操作,一人拿樣本,一人編號。隨後,張旭拿出一個樣本採集管,非常溫柔地打開蓋子,用專業儀器吸取一定量的樣本,然後陳孝剛進行配合,加入核酸提取試劑,提取完成後,立即將提取物進行封蓋處理。
“加入核酸提取試劑,就是把病毒細胞破壞,讓核酸釋放出來。”陳孝剛說,兩人配合操作,可以互相監督試劑是否加錯、防護裝備是否破損,還可以加快提取核酸的效率。在張旭和陳孝剛看來,提取核酸這一步,是最危險的一個操作步驟。張旭告訴記者,打開樣本採集管的蓋子,必須要輕輕地、非常溫柔,有時還要講究手法,比如什麼時候一隻手開蓋,什麼時候兩隻手配合開蓋,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開蓋的力度大了,很可能就會形成氣溶膠,這樣會污染生物安全櫃,也會污染手套,甚至有可能讓安全櫃內的樣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陽性’。”張旭說。
報告出爐
檢測結果如果是陽性
需換試劑再重複一次操作
90多份樣本,張旭和陳孝剛在提取完核酸後,在生物安全櫃內將提取核酸加至PCR擴增反應體系中,花了差不多近3個小時。“蒲老師,核酸提取完了。”陳孝剛再次用對講機喊。“好的。”蒲琴用對講機回答。蒲琴來到實驗室的“擴增區”,該區域同樣和“樣本處理區”緊挨著,“樣本處理區”位於實驗室三個區域的中間。同樣,蒲琴通過傳遞窗拿到了構建好的擴增體系準備上機。
隨後,蒲琴將擴增體系放入擴增儀,核對擴增程序是否與試劑說明書相符,啟動擴增程序,待反應開始後離開實驗室。“這就是對提取的核酸進行分析,等著出報告就行。”蒲琴告訴記者。
當天晚上10時左右,經過6個小時的程序,報告出來了,其中一份報告顯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看到這一份報告,張旭、陳孝剛、蒲琴三人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們隨即報告給院感科和感染科主任,醫院用負壓車將病人轉運到分院隔離治療。
當天晚上的實驗完成,蒲琴將擴增後產物用一次性醫療垃圾袋裝好紮緊,轉移至擴增產物廢物處理區。張旭和陳孝剛又對實驗室進行了桌面和儀器的擦拭消毒、拖地徹底消毒,空氣紫外線照射等。第二天早上上班時,張旭等人換了一種試劑,再次對頭天晚上檢測到的陽性樣本進行複核,結果仍然是陽性。他們再次報告隔離患者的主治醫生,以及院感染科。
12日,綿陽市404醫院檢驗科主任鄧建軍告訴記者的,一份報告出爐需要6小時,如果某份是陽性,則需要更換試劑再進行複核檢測,整個流程和第一次一樣,重複操作一次,又需要6個小時。
人物故事
三個小組每天輪班
年齡最小的今年才30歲
直面病毒的“隱形戰士”
張旭、陳孝剛、蒲琴,他們三人是一個核酸檢測小組,和他們一樣的還有兩個小組。三個小組,每天2-3班倒。鄧建軍介紹,從2月1日開始,該醫院順利通過驗收,成為了綿陽市可以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的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的有9個人,7男2女,每天和病毒劍鋒相對,近身搏鬥,就是為了識別出新冠病毒的真面目,他們都是’隱形戰士’。”鄧建軍說。
張旭是他們組年齡最小的,今年30歲。2月1日剛剛開始進行核酸檢測時,就出現了一例陽性,他的心裡也有些擔心。“說不擔心不可能,雖然我們防護很到位,但畢竟是和新冠病毒近距離接觸。剛開始那兩天,我回到家中,都不敢抱兩歲的孩子,害怕有風險;而晚上也很難睡著,閉上眼就是白天的檢測經過。”張旭說,不過,經過十多天的工作,整個操作流程更加順暢了,他也從心理上克服了這種擔心。
陳孝剛也只有31歲,對他來說,工作時穿防護服才是一種考驗。他告訴記者,每次進實驗室,除了防護衣外,他上身就穿了一件秋衣,但即使如此,幾分鐘後就會出汗,而且護目鏡也會出現水霧,渾身很難受。
“他們同樣是這場抗擊疫情戰鬥的主角,更是一個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團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識別者’的作用,讓新型冠狀病毒’無處可躲’!”鄧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