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者血漿抗體可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模擬疫苗已開始動物試驗
生物常識告訴過我們,人在感染了某種疾病並且治愈康復後,體內針對這種疾病的抗體仍然會留存,如果同一種病原再次入侵人體,抗體就會快速做出反應消滅病毒。因此,當含有病毒抗體的血漿或者血清被注入危重症患者的體內,理論上可以認為這些抗體能夠幫助危重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中和病毒。
依照這一原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團隊已經開始研製疫苗,預計最早將於6月開始人體臨床試驗。
激發免疫應答產生抗體
帝國理工大學疫苗研發團隊研究員Paul McKay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對產生血液抗體的免疫應答機制最感興趣,通過模擬這種免疫應答機制,已經研製出疫苗,並開始了動物試驗。
McKay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使用病毒表面的抗原來研製疫苗。這是因為當病毒再次進入體時,病毒抗原就能很快地被人體識別,激活免疫應答,使人體產生抗體來中和病毒,從而達到防止感染的目的,即便疫苗無法完全殺死病毒,至少可以減少病毒在體內擴散的能力。”
McKay告訴第一財經,已經將這種疫苗注入小鼠體內,並將在未來幾週觀察小鼠體內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應答。McKay教授預計,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將最早於今年6月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對於模擬人體免疫應答機制研製疫苗的方法,一位病毒免疫領域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方法並不簡單,因為血清成分非常複雜,首先需要分析其中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的成分,也就是有效抗體,才能用於疫苗模擬。”
他解釋道,疫苗的原理是識別病毒抗原,將滅活的抗原註入人體,誘導出抗體,等到下次同樣的抗原再進入人體時,抗體就能自動識別病毒抗原,從而對病毒進行中和,降低病毒的感染性。“現在另一個技術上的難點是,哪怕知道是哪些抗原,也不一定能分離出能夠識別這些抗原的抗體,全世界的頂尖科研團隊都在為此努力。”這位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帝國理工大學團隊曾在17年前研究過SARS冠狀病毒,這讓他們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中佔據優勢。
血漿抗體療法已被驗證
也有觀點認為,相比滅活疫苗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而言,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漿或者血清治療感染病患的方法更加直接。
從事疫苗和血液製品研究生產的超級大廠——中國生物2月13日晚間宣布,他們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康復者血漿中,已檢出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滅活處理後,製備出的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已經拯救了11名危重病人。
臨床一線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症患者,在接受血漿抗體治療的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這證明康復者身上帶有抗體的血漿,可以起到治療效果。
其實早在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只有少數治癒者抗體特異性強
不過這種療法在實際操作中,也不像理論聽上去那麼簡單。其最大的挑戰在於抗體數量的稀少。不僅僅是因為治愈患者人數相較於重症患者的人數仍然杯水車薪,截至2月14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9278例,累計出院病例3862例;更大的挑戰在於,並不是所有的治愈病人的血漿內都有足夠多的抗體,只有少部分的治癒者的血漿中含有特異性很強的病毒抗體,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抗體都能使用。
有研究表明,抗原特異性的B細胞在外周血液中的含量十分稀少,而即便分離到B細胞後,對其序列的擴增和測定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即便表達出抗體,抗體的中和效果也需要進一步鑑定。
另一方面,治療過程並不是簡單地分離出血漿再輸給患者,還需要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才能用於臨床治療。但即便是這樣,正如上述研究人員所說,血清成分複雜,對於是否會對病人產生其他風險還不確定,因此輸血過程也有可能出現感染風險。
另一種科技手段是可以通過分析治癒者的血液,提取出有效地中和病毒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序列,用於治療和預防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發生。不過這種方法需要經過臨床試驗的驗證,從抗體的發現到使抗體能夠在高產細胞中大量表達需要很長時間,因此這種方法對於應對突發疫情不是首選。
綜合以上各種方法來看,在目前沒有其他更好的藥物治療和替代手段的情況下,直接把康復病人的血漿用於重症患者的治療是一種權宜之計,能讓一些命懸一線的危重症患者,看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