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被仿製:談侵權尚早批量生產是挑戰
瑞德西韋製劑仿製成了,到底會不會牽涉到專利侵權,仿製是否合規?而實驗室合成下,要進行批量化生產,難度有多大?這些問題需要釐清。被視為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韋,到底能否得到臨床數據支撐,目前還有待驗證。在這個時候,國內本土藥企相繼有消息傳來,在仿製該藥上迎來突破。
如2月11日晚間,在科創板上市的博瑞醫藥(688166.SH)發佈公告稱,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並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
比博瑞醫藥更早幾天,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官網宣布,公司仿製瑞德西韋工藝攻關取得突破。
資本市場的爆炒也隨之而來,博瑞醫藥的股價瞬間如同插上翅膀,繼2月12日漲停後,2月13日開盤繼續漲停報收。
瑞德西韋製劑仿製成了,到底會不會牽涉到專利侵權,仿製是否合規?而實驗室合成下,要進行批量化生產,難度有多大?這些問題需要釐清。
原研藥未上市談侵權尚早
最早出自吉利德手中的瑞德西韋,在體外和體內動物模型中證明了對MERS和SARS病毒病原體的活性,它們也是冠狀病毒,在結構上與新冠病毒類似。針對MERS和SARS有限的臨床前數據表明,瑞德西韋可能對新冠病毒具有潛在的活性。
吉利德已與中國衛生部門達成了協議,支持對2019-nCoV感染者開展兩項臨床試驗,以確定瑞德西韋作為冠狀病毒潛在治療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關的臨床試驗已在武漢緊鑼密鼓展開。
2月11日晚,博瑞生物醫藥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已於近日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並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公司還表示,如果該產品能獲批上市,疫情期間將主要通過捐贈等方式供應給相關病人。
瑞德西韋作為一種在研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國家獲得批准,正在臨床的瑞德西韋為何能夠被仿製?國內藥企的仿製是否合法合規?博瑞醫藥公司所言“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的流程合理與否?
2月13日,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在回复第一財經記者時稱,相關部門已經介入,後續公司會召開說明會介紹相關情況。
“雖然現在仿製的瑞德西韋原料藥與製劑已在批量生產,但是依然處於研發階段,沒有商業獲利,不會侵犯任何專利問題。他同時透露,博瑞醫藥的第一批瑞德西韋製劑將在幾天內完成製備。”王徵野也表示。
與此同時,吉利德方面在回复第一財經記者時表示,已知悉博瑞醫藥發布了公告。“我們的關注點仍然是迅速確定瑞德西韋用於治療COVID-19的潛力,並儘我們的全力幫助應對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們認為,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數據對於決定藥物的後續舉措十分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修訂後的新版《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規定,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中國政府可以向具備實施條件的公司頒發《強制許可證》,生產專利藥品的仿製品。
從事藥物研發的王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表示:“從藥政法規來講,由於瑞德西韋在全球尚未有上市,國外最初的研究是為了對抗埃博拉病毒,但仍處於二期臨床;按照中國的藥政法規,它應該仍屬於一類新藥,即大家都可以做,所以不存在仿製一說。現在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其中可能會繞不開其他專利的問題,現在的專利掌握在吉利德手裡,也許中國進行強制許可,或者吉利德對外許可,如原來的達菲,國外的藥企授權給中國的東陽光、上海醫藥等。”
換言之,在原研藥未正式上市前,要討論國內的藥企是否會侵權,為時尚早。
有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瑞德西韋的這個藥物對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否有效,還不好說。如果有效,要涉及到專利的話,有可能吉利德自身會放棄專利,這樣可以贏得名利雙收。
批量化生產挑戰相當大
博瑞醫藥並非是目前唯一一家宣佈在仿製瑞德西韋有所突破的藥企。2月6日,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官網官網宣布,公司仿製瑞德西韋工藝攻關取得突破。
華納大藥廠表示,公司在化學仿製藥領域具備較好的基礎,之前就關注、跟進過瑞德西韋的專利及研究進展。“這次在中國疫情爆發之後,成立了以譚躍博士為負責人的項目攻關團隊,集中陳曉光博士等研發骨幹,全面啟動了瑞德西韋的工藝研發工作,並已經完成實驗室工藝的研發,計劃盡快推動中試工作的展開、爭取在6-7月份實現對國家藥監局的註冊申報,在獲得國家局的批准後組織商業化生產,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也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廣州亦有公司通過實驗室成功合成了幾百克的瑞德西韋製劑。
根據博瑞醫藥公告,公司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藥的仿製和製劑生產後,需經過藥物臨床試驗、藥品審批等多個環節。若瑞德西韋最終轉化為產品投入市場,需要獲得吉利德作為專利權人的授權,這一過程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有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符合藥用標準的原料藥,不一定能保證療效一致、安全一致。“原料藥是一種化合物,化合物不可能都擁有完美的理化參數。化學定制合成原料藥通常被理解為是按照藥物生產上的要求而定制的,其用途是用於製藥。正規原研藥物需借助各種輔料、劑型才能實現療效。”
他同時還指出,國內研究成功的瑞德西韋,也不一定趕得上應用。
“目前已經申報新冠肺炎的相關藥物臨床已近40個了,臨床方案其實都是排他性的,即用了A藥就不能用B藥。等博瑞醫藥做完了體外和動物試驗,可能疫情已全面控制了,哪裡去找病人呢?”也有藥物研發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發出這樣的疑問。
上述從事藥物研發的王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藥企雖然可以合成上述藥物,但要批量生產的話,技術上的挑戰仍不可小覷。“一是合成難度很大,涉及到好幾個手性碳、手性中心,合成過程中還涉及到很多受管控的危險化合品,這些危化品容易引起爆炸,如吉利德的工藝就涉及到三氯化硼等,不知道其他藥企現在是否開發出新工藝;二是反應條件比較苛刻,涉及到超低溫反應條件;四是多步驟反應中涉及到右格式試劑,可能對生產環境也有要求;五是據文獻報導,存在柱層析純化操作,規模製備難度大。”
她還表示,現在都應該是按照1類新藥,無論是誰,理論上都要去藥監局申請,大家最後都是拼成本拼質量,而現在就是在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