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兇?救星?泰國槍擊案中的雙面Facebook
虎嗅注:暴亂中的社交平台總是難免成為眾矢之的。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工具化屬性導致它如菜刀一般既可成為庖廚的助手,亦可成為嗜血的兵器。剛剛發生的泰國槍擊案又一次展示了Facebook的尷尬一面,但好在這回它扮演的角色不在只有尷尬與無力。本文綜合編譯自馬來西亞《星報》的兩篇文章,力圖展示出在此次槍擊事件中,暴力者與施救者手中共同的那個Facebook。
2月8日的這一天,Parkphum Dejhutsadin的手機突然響個不停,這位在Facebook上擁有200多萬粉絲的知名醫生馬上發現,有數十位來自泰國的粉絲給他發了消息,他們在絕望的向他求助。
此刻,這些人正蜷縮在購物中心的一個角落裡。他們無處可逃,外面就是那個士兵,那個已經殺掉20多人的恐怖分子。絕望的人們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登上Facebook 和其他社交網絡向外界求助,希望那些看到求助信息的人能幫助他們逃出生天。
Parkphum 在Facebook 上自稱為“摩爾實驗室的熊貓”(Mor Lab Panda),其人設是一個有著熊貓眼,經常半夜睡不著覺為用戶提供醫學建議的醫生。在收到求助信息之後的16個小時,他一直不眠不休的幫逃生者想辦法、找出路,確實也沒有辜負這個人設。
“他們把躲藏的地點告訴了我,還發來了照片。政府沒法知曉每個人的藏身地點,但我能找到。”Parkphum 說道,“我一夜未合眼,因為我不想他們死。”
長期以來,社交媒體在恐怖主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為人所詬病。很多人相信,社交媒體是在助長、鼓勵這些大規模槍擊事件的發生——就像去年發生在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清真寺大屠殺那樣。然而在這次的泰國槍擊案中,Facebook 們卻在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購物中心的營救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32歲的殺手Jakrapanth Thomma 在地下室被擊斃之前,泰國特種部隊成功突入商場,將數百人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我們一直在通過Facebook 與被困民眾保持聯絡,” Pongpipat Siripornwiwat,呵叻府警方的副指揮官對路透社表示。“如果沒有Facebook,我們的救援工作將會非常困難,我們無法確知有多少人困在其中,也不知道那裡的情形究竟如何。”
Facebook 裡的人生
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槍手是來自查亞弗姆省(Chaiyaphum province)的一名士官長,他喜歡在Facebook 上發布帶有武器和戰鬥裝備的照片和視頻。
其中一張照片的標題是“使命召喚”——這是時下流行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名字——而另一張則是一把左輪手槍,上麵包裹著一個佛教護身符。
2月8日這一天,他開始了他的暴行,他讓整個城市成為了戰爭區。
他先是從營地的軍火庫偷了武器,在突襲軍火庫時,殺死了一名士兵——他在那里當過班長,對這個地方很熟悉——接著他又去了寺廟和購物中心,所到之處盡是淋漓鮮血。
他還在Facebook 的實時更新中記錄了這場大屠殺:
“TMD,我竟然抽筋了”,他在一則動態中寫道,“但不管怎樣,沒有人能逃避死亡。”
“他們的富有是用欺騙換來的,他們利用他人,損人利己。他們一定以為,自己在地獄裡也能用得著那些錢吧!”
泰國總理後來表示,Jakrapanth 認為在一項房產交易中沒能拿到一份他自以為應得的佣金,這直接導致了他心理崩潰。
兇手發布的最後一個信息是“我是否應該到此為止呢?”而此時,距離他打出的第一聲槍響,已經整整過去了四個小時。
在此前克賴斯特徹奇槍擊案中,兇手也曾通過Facebook 信息流直播槍殺;2017年,還有一個泰國父親在Facebook 上直播了他殺害自己孩子的全過程。在以上兩起案件中,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的反應都是緩慢遲滯。
好在這一次,Facebook 終於吸取了點教訓。在獲知槍擊事件後,他們關掉了槍手的Facebook 和Instagram 賬戶,刪掉了他發布的內容以及其他用戶分享自他的內容,甚至還包括在他自己的賬號被屏蔽後,其他人以他的名義創建的各種惡搞賬號。
Facebook的代表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在Facebook 上,那些犯下此種暴行的人沒有立足之地,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對這樣的行為表示讚揚或支持。”
這位發言人隨後還補充道,他們正在與泰國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將盡快刪盡所有違反其平台政策的各類內容。
“我們還響應泰國皇家警察提出的緊急請求,向他們分享了與槍手有關的信息,以防止可能發生的新的傷害。”但對於這一話題,聲明並未提供更多細節。
Twitter也在忙碌中。由於該平台上也存在不少槍殺事件的現場視頻,Twitter 發言人表態稱,他們正密切監控平台,將及時刪除視頻內容,並屏蔽圖片內容。
不過警方也指出,這位槍殺29人,造成57人受傷的劊子手在被擊斃前不只是用社交媒體直播他的暴行,同時也在用社交平台關注著警方的行動。
“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幫助警方解救被困人群,另一方面也在幫助兇手追踪我們的動態。” 副指揮官Pongpipat 表示。
某種程度上說,這起悲劇凸顯出的正是Facebook 作為日常交流平台對於泰國6900萬人口的巨大影響。泰國有5600萬月度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每天花在社交網絡的時間大約有三個小時。其中,絕大部分線上社交活動都是通過手機來完成的。
“熊貓眼”
上文提到的Parkphum 是在泰國國家血液中心工作的醫學技術專家,他在泰國頗具聲名。一個直觀的例證是,不少人正用著以他“熊貓眼”和“白大褂”的卡通形象為原型的聊天表情包。
“事實證明,人們發給我的每一條有關躲藏地點、被困人數的信息都是正確的。因為警方正是按照這些信息才順利找到了被困民眾。他們當中有的人躲在了H&M 店,有的藏在了Eveandboy(一家化妝品店),還有的躲在了健身房……說實話,我覺得現在我已經能把那家購物中心的設計平面圖直接畫出來了。” Parkphum 表示。
除了Parkhpum,Facebook 上還有不少坐擁百萬粉絲的知名人士加入到了定位被困人群的工作中。
36歲的Witawat Siriprachai 是Facebook 社會評論頁面裡標籤為“戲劇成癮者”中的“中士”,他說:“我告誡他們,盡可能保持安靜,先把手機調成靜音,再把他們的位置和電話號碼發給我。”
“我警告他們不要在信息流內容裡加上位置標籤,因為槍手在暴亂中一直使用著Facebook。”
事發時,42歲的Pat 就在購物中心裡。她說她剛吃完飯,就听到第一聲槍響,她下意識的選擇逃跑,最後躲在了一個手機店裡。在接受采訪時,她表示自己依然心有餘悸。
她說她在手機店裡待了足有五個多小時,期間一直在刷著Facebook 的信息流,跟進事件的進展。她很擔心發出什麼聲響引起槍手的注意,於是她小心翼翼的給朋友們發信息,讓朋友們告訴她如何联係到警方。
“我就在那裡一動不動地等著,周圍一片漆黑。終於,警察跟我聯繫上了,問了我所在的具體方位。”
警方後來根據她提供的信息,為該樓層的人協調好了逃生路線和時間,當他們確認槍手在三樓以下時,所有人都沖向了消防出口。在蹲伏奔跑中,蒙面特種部隊隊員將他們帶到了安全地帶。快到晚上11點時,Pat 向朋友們報了平安,告訴他們,她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