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逃過”核酸檢測,是變異嗎?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跟它的變異沒有關係,而是我們對這種全新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的結果。通常而言,病毒不可能這麼快就產生變異,不管是武漢、北京還是上海,目前收集到的病毒樣本都是相同的,還沒有出現變異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核酸檢測呈陰性的確診患者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高佔成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檢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也不例外,它檢出假陰性也是在所難免,同時檢測檢出率的結果也和患者本身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取樣採樣的方式方法和實驗室自身的檢測條件等等多種因素相關。
楊占秋表示,現在核酸檢測試劑還不完善,沒有把所有情況都包括進去。另外,核酸檢測需在病人體內排毒的情況下才能查出病毒。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是2-14天,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病人體內還沒有排毒或已經排過毒了,在這些情況下是查不出來的。此外,當前核酸檢測的標本採集也存在局限。例如常用的鼻咽拭子檢測的準確性低。因為新冠肺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時會出現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的情況。
為應對上述情況,楊占秋認為,檢測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的檢測方法也是臨時性的救急手段,在可靠性、敏感性上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病人在臨床上的症狀、體徵等情況以及CT影像等其他檢測結果來綜合判斷。高佔成強調,如果初次檢測結果陰性的屬於疑似病例患者,按照衛生健康委現行診療方案的要求,需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嚴格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