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完粑粑馬桶蓋該蓋or開?想保命我選乖乖合上
相傳中世紀的歐洲有著千年不洗澡,隨地大小便的“美稱”,在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認為骯髒的軀體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成了聖潔的象徵,一生之中他們只洗三次澡:出生、大婚和入殮。不洗澡身上便會積累出一層又一層的污垢,頭髮也會蝨子,身上的味道當然也不會好聞,為了掩蓋身上的臭味,香水成為了利器。
比起千年不洗澡的誇張,隨便大小便則是不爭的事實。對於中世紀歐洲的普通人來說,地板就是他們的廁所,拉完就用鏟子往旁邊一放,就了事了。堆積到一定的程度就從陽台倒下,導致室內室外臭氣通天。後來改變後把糞便倒進河水里,而河水又是居民的飲用水源。
可想而知,如此做法導致中世紀的歐洲人一半以上都是死於傳染病。歐洲一直到工業革命後期才出現幾十萬人的大城市,就是因為過去歐洲沒有公共衛生習慣,導致城市人口一超過5萬就開始鬧傳染病,並且蔓延到周圍的鄉村,導致人口大幅度減少。如此幾年一個循環,周而復始。由此可見,糞便裡的確藏著危害人體健康的隱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在處理糞便方面已經越來越成熟。可是很多人對拉完粑粑衝馬桶的時候馬桶蓋該蓋上還是打開有著巨大的疑惑。我不直接接觸糞便,馬桶蓋是打開還是蓋上沒什麼區別吧!
相信不少人都有打開馬桶蓋沖廁所的那瞬間會聞到熏鼻的臭氣的體驗,其實這裡就代表著打開馬桶蓋沖廁所是不健康的,這熏鼻的臭氣裡有這非常多的細菌。尤其是在目前疫情嚴重,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便傳播的特殊時期,衝馬桶一定要把馬桶蓋給合上!
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稱在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病毒 RNA 陽性,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存在“糞便傳播”可能性。從理論上說,呈陽性的可能原因是新型冠狀病毒大量存在於患者的口腔、鼻部、呼吸道黏膜,隨吞嚥進入消化道,最後隨著糞便排出。
另外,糞便傳播是不是真的可以成立呢?暫時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知道的是“RNA陽性”不等於是活病毒,針對相關問題,南方醫科大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教授張其威介紹說:雖然還沒有檢測到活病毒,只是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是有活病毒的概率非常高。
鐘南山院士對此回應道: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現在這個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因為在糞便裡發現病毒,糞便是否傳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
2018年時,有人做了個“衝馬桶時不合上馬桶蓋有什麼隱患”的實驗,檢查後發現,不合馬桶蓋衝馬桶後的空氣中存在著藤黃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大腸埃細菌,像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紅酵母菌、毛黴、黃曲霉等細菌。
實際上,非常多的病毒是可以通過糞便途徑傳播的,專家指出,糞便中的細菌有一部會引起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一些微生物會引起皮膚病,而部分真菌還有可能引起女性陰道炎等疾病。
而目前大家最擔憂的病毒是如何通過糞便傳播的,主要是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衝馬桶時,水沖力較大會將病菌揮發到空氣中,吸入導致感染。另一種方式是感染者或病毒攜帶者便後未洗手,糞便和病毒留在手上,沾在衣物上等,接觸食物等地方,導致其他人接觸後,造成感染。
究其感染的原因,不外乎不重視、不講究個人衛生,不講衛生導致疾病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是不注意如廁衛生,除了很有可能感染新型肺炎病毒,還很容易引起各種各樣的健康隱患的。疫情當前,需要注意個人衛生,衝馬桶時更要蓋馬桶蓋,防止排泄物的細菌外溢,此外,還要注意飯前便後洗手,進行廁所清潔,保持通風,維護生命安全。
所幸,現在科技發展,越來越注意私人部位的清潔衛生,為防止便後肛門周圍殘留糞便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人類慢慢地使用智能馬桶除菌,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遏制病毒傳染。
說到馬桶蓋來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了日本,其實第一個智能馬桶出現並不在日本,智能馬桶的由來可追溯到18世紀的歐洲,一位法國家具商發明了一個帶沖洗功能的馬桶套裝,一個普通的馬桶用來上廁所,另一個獨立於馬桶帶有噴水沖洗功能的坐浴器。但這一產品大使用於歐洲的妓院,再加上英美等國家對法國人享樂主義的偏見,導致他們認為來自來自法國的這款產品同樣充滿了腐化的道德敗壞,並徹底厭惡智能馬桶蓋這種產品。
到了1964年的美國,美國人Arnold Cohen為了自己患病的父親,花費兩年時間,研製出一個由腳踏板控制的集沖洗和烘乾為一體的智能馬桶蓋,並獲得專利。本以為這是一個商機,但是由於美國人對智能馬桶不感冒,加上美國人認為如廁的問題太過於低俗,導致銷量一直不好。之後他就把這個專利授權給日本的TOTO,在美國不待見的智能馬桶,在日本卻獲得了新生。
日本是一個對如廁文化非常重視的國家,他們信奉的大量神靈中甚至有一位專司廁所的“廁神”。日本人喜歡泡湯可見一般,他們認為“穢”不僅代表著不潔淨,還代表著生命接近終結和招致災難,也可在從三乾濕分離看到日本非常重視如廁文化,書中記載,日本古代廁所一塵不染,有焚香和準備好的廁紙,當客人離去後,再次將廁所徹底清潔一遍,並撒上乾淨的沙子,廁所旁還有用來洗手的水罐。所以能夠徹底清潔的智能馬桶在日本得到空前絕後的歡迎也不為過了。
日本人對廁所的清潔的重視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智能馬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傳播,首先遏制了手部接觸的可能性,其次清洗、烘乾功能進一步清洗掉殘留糞便物,減少婦科疾病的患病率。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談“病毒”無一不色變,驚慌。衛生防疫專家指出,目前新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除了直接傳播,比如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直接感染等等,還有接觸傳播,比如用手接觸病毒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等粘膜導致感染。
但近日,又傳言出新的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播。
所謂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的顆粒,形成氣溶膠,會在空氣懸浮一段時間,吸入後導致感染,也就是說即使不和確診患者接觸,也有感染新冠狀病毒的可能。打個比方,一個人他與一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為樓上樓下的鄰居,該患者不帶口罩在進入電梯時,電梯空中會殘留病毒,當另一個沒帶口罩接著進去就很容易被感染。
對於氣溶膠傳播這個說法,2月9日,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主要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播的距離很短,一般一到兩米,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懸浮飄浮。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絹、手肘遮住口鼻,防止飛沫噴濺。
假如真的能夠通過氣溶膠傳播也不必恐慌,一般來說,氣溶膠質點比表面質能很大,又有電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壞,存活度不高。此外,顆粒大小一般大於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醫口罩可以阻止這種粒子,特別小的那種也會隨風飄走,只要帶好口罩,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從1月24日到如今,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已經有3萬多人確診。被傳染的原因更是多種多樣,讓人防不勝防,寧波市一男子確診感染新冠狀病毒,但發病前14天未去過疫區,也與之前確診患者不相識,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患者與一位確診患者在同一菜市場檔口有過短暫接觸,15秒被感染。
無獨有偶,一男士無明顯外出接觸史,也沒有去過菜市場,調查發現他與一位新冠狀病毒確診患者為樓上樓下的鄰居,推測在同乘電梯時被感染了。
另一患者在家期間,觸摸一位後來確診患者的人摸過的把手,結果也被傳染了。
……
每天被感染的例子層出不窮,各種被感染的原因千奇百怪,若是防範不當,一不小心就會中招。面對每天變化層出不窮的的傳播途徑,我們要如何勝利戰“疫”?其實沒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在如今這個非常時期,少聚會,少出門,常開窗,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講個人衛生,保持廁所干淨是目前成本最低,最有效的防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