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3元口罩報價48元?業內人士揭海外口罩代購內幕
疫情爆發後,口罩成了必需品,同時也成了“奢侈品”,不僅價格翻倍,還一“罩”難求。據了解,為滿足市場所需,部分口罩生產企業提早復工,甚至整個春節假期都沒休息;而另一方面,國內商家也在通過各個渠道從美國、韓國等地採購口罩,以彌補市場供應缺口。
不過,近期,有業內人士向中新經緯記者反映,在韓國,部分工廠隱瞞庫存、坐地起價,口罩的採購價已經從年前的3元/只漲到了20-25元/只,有商家的報價甚至一度達到48元/只。
口罩採購價漲超7倍,部分韓國供貨商坐地起價?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市場對於口罩的需求可謂是與日俱增,加之此次疫情恰逢春節假期,國內口罩生產企業大多停工,更是加劇了這種供不應求的現狀。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國內很多電商平台開始在海外採購口罩。然而,在實際採購中,這些平台卻遇到了令人無奈,甚至是氣憤的事。“不只是價格上漲那麼簡單,韓國等地的供貨商可以說是隱瞞庫存、坐地起價。”一位不願具名跨境貿易人士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
據該人士介紹,年前,韓國口罩的採購價約3元/只,而最近幾天,其價格多在20-25元/只,足足漲了七八倍,“有些工廠的報價更誇張,都漲到了48元/只。現在已不單單是’一天一個價’,甚至每小時可能都在變。”
上述跨境貿易人士提到,如果只是單純的價格上漲,則完全可以理解,“供不應求導致市場價格上漲,這是一個自然經濟規律,但現在的問題是,部分供貨商利用信息不對稱等坐地起價。”
據了解,目前,韓國一些供貨商已經不再允許採購方進到工廠,“前期大家還是能夠進到工廠提貨,後來就不讓進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多少貨。但供貨商會問你要多少貨,評估後開個價看你能不能接受,能接受還是會再問別人,看有沒有人能出更高的價格。”該人士表示。
洋碼頭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據洋碼頭聯合創始人兼CMO蔡華介紹,當前情況下,在韓國採購口罩,基本上是處於“現金買貨”的狀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即便是這樣,有些時候也可能拿不到貨。
“現在簽合同、交訂金已經沒用了,都是背著現金等在工廠門口交易。這一段時間,我們的財務基本上是24小時不休息,我們打聽到哪個工廠有貨,凌晨四五點,我們韓國那邊的採購人員就背著幾億韓幣等在工廠門口了。”蔡華表示。
事實上,不僅是國內平台方,韓國當地消費者想要買到一隻口罩也沒那麼容易。“現在,韓國當地市場基本上也沒有貨,即便有貨的話,價格也都高的離譜。”蔡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方面已經開始對當地口罩生產商惡意囤貨、坐地起價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據韓聯社消息,韓國企劃財政部2月4日表示,韓國政府將從2月5日起至4月30日實施“關於禁止衛生口罩和消毒液囤積居奇行為的通告”,有違反行為者將被判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0萬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通告,以調查日為準,生產者和銷售者的口罩和消毒液庫存超出其上年月均銷量150%目持續保有5天以上時,將被視為囤積行為。
國內消費者購買到的一款韓國口罩。受訪者供圖
中國國內產能迅速恢復,“口罩荒”問題或有所緩解?
據了解,隨著年後工廠陸續復工,中國國內口罩產能正在迅速恢復。有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隻,產能利用率達到67%。
此外,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消息,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啟動7天24小時全產能生產,一條生產線提高至原來產能的3倍。同時,原有的大量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在完善了淨化、消殺菌等工序,經檢驗合格即可以生產普通醫用口罩,國家有關部門已開通了相關生產資質的快速審批通道。
中新經緯記者梳理髮現,一些主業與口罩無關的企業已紛紛跨界加入生產大軍。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將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日產量預計達到170萬隻以上;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近日在龍華園區也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目前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中,預計在2月底可日產200萬隻口罩;而在莆田,雙馳實業、泰盛實業等多家鞋服企業加班加點轉產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在確保原料供應的前提下,預計每天能生產口罩合計超過150萬隻……
另一方面,為緩解大量人員返工後市場上的口罩供應壓力,洋碼頭等電商平台也在加緊全球採購。“我們同時在美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等採購口罩,接下來會陸續到貨。韓國工廠並不是我們唯一的採購來源。”
蔡華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國內買家前期之所以大多選擇去韓國採購口罩,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距離近,物流速度相對高;二是韓國工廠的產量相對較大,有較多本地工廠,而像美國的一些口罩品牌,生產工廠多在中國,還未復工;三是中韓貿易比較發達,很多電商平台與韓國溝通較多,美妝、日常用品等韓貨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高。
“不過,隨著韓國部分工廠坐地起價、隱瞞庫存等行為頻發,大家對於韓國口罩的採購熱情或有所降低,畢竟韓國口罩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此外,單就產品質量而言,北美、歐洲等國家的標準可能會更高。”蔡華提到。
據蔡華介紹,在韓國口罩價格瘋漲之前,洋碼頭就已經開始在歐洲等國家採購相關產品。“現在,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東南亞國家,只要是符合標準的口罩都在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洋碼頭自1月22日開設健康用品專區以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銷量由每天2萬單上升到8萬單,其中口罩單數佔比超過了1/2。“以每單平均銷售20只口罩計算,每天約有超過100萬隻口罩供應。”蔡華向中新經緯記者透露,下週,一大批從歐洲進口的、更高標準口罩也將陸續進入國內,在洋碼頭上線售賣。
“隨著國內口罩產能迅速恢復,以及全球各地符合標準的產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國內’口罩荒’的問題肯定會有所緩解。”蔡華表示。
蔡華認為,消費者不必盲目囤積口罩,“我們其實也在鼓勵大家按需購買,普通用戶不用囤大量口罩,盡量將N95等防護性更好的產品留給醫務工作者、前線工作者以及更需要的用戶。我相信,產能恢復後,口罩的供應也會迅速跟上。”(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