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抗體診斷試劑近臨床試驗完成階段
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現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但做了4次核酸檢測才出現“雙陽”結果;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一位武漢來京的發熱肺炎患者,同樣經過4次核酸檢測才最終確診新冠病毒陽性……近日,全國各地出現多例核酸檢測“假陰性”病例,引發廣泛關注。核酸檢測為何頻頻出現“假陰性”結果?如何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2月8日深夜,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通過《中國科學報》獨家回應。
(文| 中國科學報趙廣立)
高福介紹說,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診斷試劑可以有核酸、抗原和抗體診斷試劑等多種類型,但目前只有核酸試劑應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的診斷,抗體診斷試劑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
“據我們掌握的情況,IgM(免疫球蛋白M)抗體試劑有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已經接近臨床試驗完成階段,希望很快應用到檢測中;IgG(免疫球蛋白G)抗體試劑也在研發中。”高福告訴《中國科學報》。
“未來,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一定會進一步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高福向《中國科學報》解釋說,目前核酸診斷試劑的檢測標本可以有咽拭子、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血清、糞便等,而對於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肺泡灌洗液是最為理想的標本,但獲得肺泡灌洗液需要呼吸科醫生操作,“有技術難度、被感染風險大、病人接受度低”。
對於(鼻)咽拭子樣本檢測出現的“假陰性”問題,高福告訴《中國科學報》,幾種因素會影響(鼻)咽拭子檢出陽性率,包括採樣的質量、不同臨床類型患者的病毒載量、不同病程期間排毒量動態變化等,這些可能導致少部分患者(鼻)咽拭子檢不出新冠病毒核酸。“當然,這裡也要強調,核酸檢測方法如操作不當也會出現假陽性,規範操作很重要。”
“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早期(鼻)咽部查不到病毒核酸,不是核酸試劑存在假陰性,而是由於患者咽部還無病毒存在,需要結合臨床和其他實驗室檢測方法做輔助診斷,如有專家建議檢測糞便樣本(肛拭子)做為輔助。”高福告訴《中國科學報》。
高福還進一步強調,當前應加快驗證IgM抗體檢測試劑盒能否在發病早期檢測到IgM。
不過他也提到,IgM檢測試劑的研發時間要比核酸檢測試劑週期長。
“若IgM可以在發病早期快速檢測,盡快獲得循證學證據後,就可以很快進入臨床檢測。”高福說。
(原標題:打破核酸檢測假陰性困局?抗體診斷試劑已近臨床試驗完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