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 除了拿iPad 看劇還能幹啥?
喬布斯入場的時候,身後擺著皮沙發和圓桌茶几。你很難不去注意這奇怪的發布會陳設。大部分時候,喬布斯都更傾向於用一張簡單的黑色方桌來陳列產品,在舞台的黑色背景下,他只要輕輕點亮屏幕,就可以牽走所有人的注意力。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2005年,小巧精緻的初代iPod nano藏在他牛仔褲口袋的夾縫小兜里。2008年,他從牛皮紙信封裡滑出了那台全世界最薄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
這一次要發布的,同樣是一款特別的產品。喬布斯稱它是“介於iPhone和MacBook之間”的設備。沒有多加解釋,他掀開沙發上的黑布,舉起iPad,對著觀眾點亮屏幕,“這就是它的樣子(That』s what it looks like.)”。在隨後的演示環節裡,他坐在沙發上,自然地翹起腿,開始用一種從沒有人見過的方式演示瀏覽網頁,收發郵件,管理照片……
在2010 年初的這場發布會上,喬布斯首次像全世界展示了iPad。“網頁、郵件、照片、視頻、音樂、遊戲、電子書”,他說iPad 在處理這些需求時,比iPhone 和MacBook 更具優勢。
十年後,iPad 已經脫離了這些最基本的需求,蛻變為一套全新的計算設備。
“放大版”iPhone
第一代iPad 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產品,它本質上就是一個“放大版”的iPhone。
iPad的硬件設計思路完全脫胎於iPhone,一體化機身,正面是一塊完整的屏幕加上一個Home鍵,還有著近似的電源和音量鍵佈局。它採用的A4處理器是基於iPhone 3GS上那顆三星 SoC迭代而來,之後這顆芯片又被用在了iPhone 4和第四代iPod touch上。從硬件上來看,最大的區別,僅僅在於屏幕尺寸。
最初iPad 和iPhone 運行著幾乎一樣的iPhone OS 系統,所以除了搭載蘋果自己的Safari 瀏覽器、照片、郵件等原生iPad app 之外,它還可以兼容運行一切iPhone app。半年之後,WWDC 上,iPhone OS 正式更名為iOS。
起初,大部分第三方app 都還沒有針對iPad 進行適配開發,只能在iPad 巨大的屏幕中間顯示一個小小的界面,用戶也可以將這個界面手動放大至兩倍,但渲染分辨率並不會變,所以看起來會有點模糊。一些“老頑固”app 直到今天都沒有針對iPad 進行適配,比如擁有超過10 億活躍用戶的Instagram。
2010 年,iPhone 發布之後的第三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這套“多點觸控交互”感興趣,基於iPhone OS 的開發生態也迅速壯大。相比iPhone,iPad 更能體現觸摸交互的優勢,因為它更大。用戶可以更簡單地用手指滑動菜單,放大縮小圖片、地圖,在“水果忍者”遊戲裡一刀切開五個水果。
iPad 最後的殺手鐧是價格。相比當時最新的iPhone 3GS,初代iPad 有著更“高級”的金屬外殼、更先進的芯片、更大的屏幕,價格卻只需要499 美元,比iPhone 還便宜100 美元。iPad 犧牲的,僅僅是蜂窩網絡和拍照這兩個功能而已。而且iPad 是一個具有一定“分享”屬性的設備,一台iPad 可以讓全家人都體驗到“智能設備”的美妙。
這極大迎合了當時用戶的需求。2010 年,大多數普通人還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門外張望,iPad 給了他們一個“窺見未來”的機會,也成為了很多人“入坑蘋果”的第一站。那幾年裡,iPad 甚至是很多家庭唯一的“電腦”,是很多00 後接觸到的第一台“智能設備”。
iPad 是蘋果甚至整個電子消費品歷史上成功速度最快的產品。2010 年4 月,初代iPad 發售,僅8 個月的銷售額就突破了80 億美元。2011 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多,達到204 億,2012 年,301 億。它只用三步,就跨上了巔峰。
盛世危機
iPad 銷量一飛沖天,它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驚人的快。
2011 年3 月,蘋果推出iPad 2,大幅削減了厚度和重量,且為它配備了前後置兩個攝像頭。一年之後,搭載Retina 屏幕的第三代新款iPad 問世,過後僅半年,iPad mini 和第四代iPad 又同時登場。三年,五款新產品,iPad 在不斷進化中冉冉升起。
2013 年10 月,蘋果給iPad 系列換了一個名字,推出iPad Air,縮窄屏幕邊框,進一步強化了它的輕薄性能,同時還推出了iPad mini 2,搭載Retina 屏幕和當時最新的A7 處理器,讓iPad mini 2 因此成為壽命極長的“一代神機”。
2013 年,iPad 總銷售額達到320 億美元,是迄今為止iPad 取得過最好的銷售成績。自此,iPad 的“好日子”結束了。
iPad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平板電腦終究只能是這個時代的配角。
2014 年秋季,蘋果發布iPhone 6 和6 Plus,開始在iPhone 上嘗試“大屏策略”。這一策略取得巨大成功,iPhone 銷售迎來了一波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在大中華區。
那是智能手機發展速度最快的巔峰時期。iPhone 的性能越來越強、屏幕越來越大,且正在變得越來越普及。4G 時代到來,人們越來越習慣用手機獲取信息、消費內容,無論是文字、聲音還是視頻。
這導致作為“內容消費設備”的iPad 開始失去優勢。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一台5.5 寸的iPhone 6 Plus 已經足夠看視頻、玩遊戲了,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也都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智能手機,他們並不需要一個7 寸或9.7寸的iPad。
從2014 年開始,iPad 的銷售額連年下滑。到2017 年,全年銷售額已經跌至192 億美元,不足巔峰時的三分之二。
生產力和教育
在喬布斯最初的演示裡,iPad 是一個主要用於“內容消費”的設備,你可以用它讀書、看電影、聽音樂,在更大的屏幕上獲得更好的體驗。越來越普及的大屏手機侵蝕了這部分需求,iPad 必須找一條新的出路。
蘋果的反應很快。2015 年6 月,WWDC 上,iPad 迎來了誕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軟件更新,iOS 9。
蘋果在iOS 9 上為iPad 設計了一套新的“多任務”交互機制,用戶可以通過“分屏顯示”同時操作兩個App,還可以從屏幕右側滑出另一個App,通過“drag & drop(拖拽、放開)”的方式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拖動與不同的App,讓數據在App 間順暢移動。
這成為了iPad 獨特軟件交互的基礎。如果說之前的iPad 在軟件層面還只是一個“放大版的iPhone”,從iOS 9 開始,iPad 有了一套更適合自己的軟件。
分屏功能是軟件上iPad 生產力的起點
三個月後,2015 年9 月,iPad Pro 問世。
一切都能解釋通了。為什麼蘋果要做一套對性能要求很高,具有相當複雜性的iOS 9?因為iPad Pro 從一個“內容消費”設備,轉變為了一個“內容生產”設備。身處iPhone 和MacBook 之間,iPad 一直和iPhone 靠得更近。iPad Pro 的問世,標誌著它開始朝另一個方向發展。
配備Smart Keyboard 和Apple Pencil 的iPad Pro,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設備,一個“觸屏”的、“可以塗鴉、繪畫”的、“運行iOS 軟件”的,新的電腦。
Apple Pencil 是硬件上iPad 生產力的起點|Apple
之後幾年裡,iPad 在生產力這條路上越走越遠。2018 年10 月,全新設計的iPad Pro 推出,集各種先進技術於一身。搭載廣角Face ID,可以在任意方向下識別面部解鎖;內置了102 塊磁鐵用於吸附新款的鍵盤外殼和Apple Pencil,且可以給Pencil 無線充電。
iOS 也加入了越來越多針對iPad 的功能,包括類似macOS 的Dock 應用塢,文件系統和更豐富的多任務操作。2019 年,蘋果終於將iPad 的軟件從iOS 中剝離出來,推出了iPad OS。iPad 擁有了自己專屬的軟件,通過“Sidecar(並行)”等功能和macOS 建立起了更緊密的聯繫。
除了生產力之外,蘋果也為iPad 找到了其他的發展道路。2017 年,蘋果專門針對教育領域的需求,推出了價格低廉的第六代iPad,為中小學生提供學習工具的同時,也在培養更多習慣用iPad 進行“創造”的潛在用戶。
電腦是什麼
經過十年的發展,iPad 產品線已經變得非常豐富,以至於顯得有點複雜。有主要面向教育市場、相對廉價的iPad,立足中端的iPad Air 和mini,和將“生產力”性能推向極致的iPad Pro。
回顧iPad 走過的這十年,它的起點是簡潔而明確的,當年喬布斯坐在沙發上,用僅僅七個應用場景概括了這個產品,並將它帶向成功。但這條路很快變得不再可行,整個平板電腦市場都在智能手機的擠壓下逐年萎縮。
今天,你很難用一個詞準確定義iPad。它是一個“內容消費設備”?還是一個“生產力工具”?還是一個“教具”?這些都正確,但都不准確。
2017 年末,蘋果發布了一個iPad Pro 廣告,廣告中的小女孩拿著自己的iPad 走街串巷,做各種各樣的事,工作、交流、娛樂……最後,她的母親問她,“你在電腦上乾什麼呢?”,女孩反問“What’s a computer?(電腦是什麼?)”
這個廣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個廣告“輕視”了電腦的存在。但實際上,它準確地反應了iPad 和電腦的不同。iPad 的移動性更強、更靈活、擁有更豐富的多媒體功能,你可以用它學習、娛樂、生產,做各種各樣的事。
大部分學校都會開專門的課來教你如何使用電腦,但大部分學校不會開課來教你如何用iPad,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的使用方式。
有人會用“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來調侃iPad 作為一個生產力工具的不成熟。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用iPad 做各種各樣的事,比如這篇文章就是在我的iPad Pro 上寫的。除此之外,我還會用它編輯照片、管理博客,掃描一些紙質文件、用Apple Pencil 在合同上簽名……我身邊還有朋友會用iPad Pro 連接到Github 管理代碼;用iPad Pro 設計圖標、畫畫、作曲編曲、在課堂上做筆記。當然,我們也都會用它看視頻、聽音樂、收發消息。
銷量上,iPad 至今沒有恢復到巔峰時期的水平。自2017 年觸底後,整個iPad 業務開始以一個相對緩慢的速度增長。這與之前“乘著時代的浪潮前進”不同,iPad 走入了一個更複雜,也艱難得多的領域。
但它卻因此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再是那個只在七個應用場景下比iPhone 更有優勢平板電腦,而是在每個人手上用法都截然不同的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