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手機走了它曾是加拿大電子行業的光榮與夢想
昨天,加拿大手機製造商黑莓(BlackBerry)正式發佈公告,將停止所有內部硬件研發工作,硬件外包給富士康這類的合作夥伴,以減少資本支出,讓黑莓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或許以後我們依然能看到印著黑莓logo的產品,但那已經不再是原本的它。
這個品牌,以及關於它的所有情懷,即將畫上一個句號。
911的幸運兒
911事件讓幾千條生命和幾棟大廈瞬間毀滅,同時也讓來自加拿大的“BlackBerry”聲名鵲起。
若翻回2003年前後,國內玩家關於黑莓手機的帖子,大多會看到這樣的描述:
在“911事件”中,美國通信設備幾乎全線癱瘓,但美國副總統切尼的黑莓手機成功進行了無線互聯,能夠隨時隨地接收關於災難現場的實時信息。從此,在美國掀起了一陣黑莓熱潮。美國國會因911事件休會期間,就配給每位議員一部“Blackberry”,讓議員們用它來處理國事。
實際上,911事件中影響手機通訊的不是“信號”而是“信道”。而黑莓設備,無論BIS還是BES(push信息功能),都有自己的專用信道,類似高速公路上的緊急通道,所以消息能發出去。
無論如何,黑莓火了。
整整十年前,筆者在上一家公司做的黑莓專題
粉絲啟蒙國內市場
最先感知黑莓的是數碼玩家們,之後誕生了一批相關論壇、一堆熱情的鐵粉、以及一群希望趕上時尚潮流的小白。
在大陸市場,最先用上黑莓手機的那批人,手裡的其實大多是二手貨,甚至翻新機。
並且,這種情況持續了多年。
大約在2008或09年,還有很多數碼編輯寫過如何識別打孔黑莓(電子洋垃圾)翻新教程。
那時候,國內數碼網站編輯會寫這樣的文章
如果現在商家說還有全新iPhone 4,沒人會相信。但那時候的中關村賣場生意尚好的手機櫃檯幾乎都擺著黑莓7290甚至7230這樣四五年前的產品,上面印著各種國外運營商的logo,論壇裡還會時不時出現些精華帖子,告訴網友哪個版本更穩定等等。
同一時段,也是美劇正在中國火爆的年代,《越獄》中探員Mahone手持8700c的鏡頭長久留在黑莓粉絲的眼中。
《越獄》中的黑莓手機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黑莓手機硬件愛好者”的地下世界,他們黑莓手機來自除了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地,單純的喜愛黑莓手機全鍵盤敲擊的快感、與其他手機不同的外形、甚至是那個特殊的logo;因為沒有進入中國,不但黑莓賴以成名的BIS或BES服務在國內沒有,還會有GPRS信號斷網的各種惱人問題。
大陸市場的遲到者
北京時間2010年6月18日,RIM(Research In Motion,黑莓手機的製造商,後來改名BlackBerry)聯合神州數碼面向國內市場正式推出了他們的黑莓智能手機8910 Curve,這也是中國零售市場上第一款正版的黑莓智能手機;12月17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和RIM公司聯合推出的面向高端個人用戶、中小企業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中國移動黑莓中小企業及個人版業務;同年,中國聯通和電信也接入了黑莓推送服務。
2010年黑莓來到中國市場面對以便用戶開展業務
自此,黑莓結束了在中國大陸的僅能從水貨商家那買到硬件的情況,最有特色的黑莓服務也終於落地中國,能供給個人服務使用(實際上中國移動2006年就已引入黑莓,不過只對外企和國內大型企業提供集團級郵件推送服務)。
但這結局來的太晚了,所以並不美好。在中國,黑莓依然是少數人的專利,而且推送郵件或BBM(BlackBerry Messenger,基於黑莓BIS/BES服務的一項手機內IM軟件,可相當於用自己的推送服務聊天),對國內用戶來說吸引力不大。而價格不便宜,當時中國移動服務費是98元/月,包含BIS流量30M;或108元/月,包含流量50M。
黃金年代的失意人
黑莓曾籌劃過兩次大的轉型,一次是BB10系統,一次是搭載安卓系統。
據說,黑莓很早就開發自己的新版操作系統BB10,專門為觸控而開發(以前黑莓手機基本都不是觸控屏)、優化過的操作系統、擁有集成社交網絡、個人化和專業化等等特點。但正式發布拖到了2013年1月30日,外界稱之為“黑莓救命稻草”同時發布的還有兩款搭載BB10操作系統的手機Z10/Q10。
當年新浪前方記者在BB10系統發布會
黑莓Z10和Q10的硬件很不錯,方正的設計得到了不少讚許,但軟件缺少開發者支持;同一時代的失敗者還有微軟的Windows Phone,如果要給兩者找個共同的失敗理由,“第三方開發者”這股因素該排在第一名。
黑莓在2015年秋季推出的Priv手機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原因是其終於採用了Android操作系統,但顯然為時已晚,而且價格也太高,所以最後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
在堅守了多年的BB10系統之後,黑莓幡然醒悟。那時候,國內的安卓手機市場已經是小米魅族華為等國產廠商的天下,國際市場上,700美元的售價區間早被iPhone 6s或三星 S6 Edge牢牢佔據,黑莓宣稱的“安全”“加密”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用戶痛點,沒有得到任何機會。
轉年之後,黑莓也嘗試推出過DTEK50這樣的低價安卓手機產品,在每星期一款旗艦的安卓陣營中優勢並不明顯。
於是轉型安卓計劃再次失敗。
後記:奇蹟沒有上演
每個數碼編輯都能講出一堆關於這個品牌和它產品美好往事,但真正用過它的推送服務,即便是它的粉絲,更多討論的也是黑莓手機硬件本身,這並非黑莓公司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這種錯位始終困擾著黑莓的大陸業務(後半程則是全球業務),從不曾解決。
於是儘管在世界範圍內大熱,但黑莓在國內錯過了與諾基亞同台競技的年代,2010年進中國時候趕上神一般的對手iPhone 4,2011年平板電腦最熱的時候失敗而歸,之後雖然有Passport這樣叫好叫座的產品,但硬件單品在iOS和Android的生態打法之下,敗局已成。類似索愛T618那樣單機救主的奇蹟沒有在任何品牌身上再次上演,黑莓也不例外。
一家老牌勁旅幾經戰略調整,之後徹底迷失了方向,palm、諾基亞、黑莓重複了一樣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