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流行戴口罩?不小心把感冒傳染給別人理論上會愧疚至死
2020年1月末,很多人一早定好的行程被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的七零八落。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爆發式增長的嚴峻形勢,口罩這個昔日鮮少被全年齡層寵幸的防護用品迅速在全國各地脫銷,一躍成為緊俏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出現之前,中國本不缺口罩。
作者| 黃青春
FT中文網援引行業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口罩行業總產量45.4億隻。這一數據與工信部發布的口罩行業日產能基本吻合。
1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工信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介紹: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
然而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形勢面前,14億人的購買力能使任何商品瞬間脫銷。
口罩發放消息傳出後,7個定點藥房門口都排起了長龍
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全民戴口罩在日本早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氛圍。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2017年的數據顯示,當年日本全國生產的口罩數量達53億隻,其中78%提供給家庭使用。
而在中國,2016年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有過統計:
中國各類防護口罩年需求量在8億隻左右,按口罩用途分工業防護、醫用衛生和民用三大類,其中民用口罩年需求量僅2億隻左右。
日媒去年曾有篇報導,根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的數據,2009年全球流感大爆發時,日本口罩的銷售額比上年翻了一倍,達到340億日元(約合23億元人民幣) ;流感之後,日本口罩銷售額回落,但依舊處於逐年增長的趨勢,預計2019年口罩銷售額將達到370億日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
日本民眾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消費口罩,背後原因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
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世界,日本全國超過2300萬人被感染,死亡人數達39萬人。而最近歷史學家用人口學的方式推測,這個數字應該在48萬人左右。
張涵在《日談》文章中評價道:“這次慘烈的公共衛生教訓讓日本國民認識到近代化並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也包含著社會的整體化,系統化的深刻轉型。”
此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爆發霍亂疫情,2009年H1N1流感後日本爆發疫情,2019年初日本再次遭遇流感疫情。
這些接連發生的重大衛生事件給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公共衛生防護逐漸上升為日本社會集體共識,口罩的用途也逐漸從狹義上的醫療防護用品延展成廣義上的生活必需品。
如今對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口罩除了起到醫療防護作用外,它還能應對花粉過敏、防止PM2.5、保濕護喉、避免社交、瘦臉美顏、方便出行。
可以說,日本口罩文化在民眾敏感心態、獨特理念、社交禮儀等訴求的共同推動下極大促進著日本口罩產業的繁榮,而產業的繁榮和競爭又進一步滿足著民眾更多差異化的需求。
1、“不小心把感冒傳染給別人,理論上會愧疚至死”
“不給他人添麻煩”是日本人深入骨髓的理念。
日本民眾如今對公共衛生意識極高,每年流感高發季節幾乎所有人都會帶上口罩。如果你患有流感而不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會被認為是對別人不負責、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朝日新聞》在一次調查中問及“不帶口罩將流感傳染給別人怎麼辦”時,有兩位年輕人想了一下,說道:“如果不小心傳染到別人,理論上會愧疚至死。”
中國很多網友可能不太理解,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怕給別人添麻煩?
這源於日本社會向來以壓抑著稱,人與人的交往要求做到禮儀周全。
在日本,即使別人說的話你不感興趣,也要裝作一副非常感興趣的樣子不斷回應。而戴上口罩後嘴巴被遮住,表情不會暴露,交流起來會輕鬆不少,所以戴口罩成為眾多年輕人“隱藏內心”的一種手段。
在日本《朝日新聞》幾年前做過的“你為什麼戴口罩”調查中,多位職場白領表示:“與人交流時做出驚訝、傾聽或者高興的表情太麻煩,口罩是遮住我真實想法的隱形衣,對我來說非常有必要。”甚至有受訪者說,戴口罩是種“精神保護”。
在《朝日新聞》採訪中,也有多位大學生表示:“我懶得跟別人說話,所以戴口罩。”
這其實還牽涉到日本民眾深入骨髓的“本音建前”文化——“本音”是個體心中的真實情感與慾望應該藏起來,“建前”則是必須展示在公眾面前的行為表現。這種存在於自己真實情感和得體公共形象之間的矛盾,恰好能通過戴口罩解決。
日本醫療工作者菊本祐三曾寫過一本書叫《裝飾性口罩(だてマスク)》,他在書中寫道:“日本人戴口罩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口罩就像“鎧甲”一樣起到保護的作用。”
幾年前,曾有日本研究機構調查過“戴口罩對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社交恐懼患者在戴口罩的情況下比沒戴口罩的情況下對交流者的視線對視、自發性的發言數量增加,對於溝通的自信也有所提高。
以上都是戴口罩避免給別人添麻煩,而戴口罩同樣可以隔絕他人帶來的麻煩。
比如,日本人對異味容忍度極低,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戴口罩就能有效隔離異味。而日本超市、藥妝店一些黑色口罩裡含有活性炭,可以“預防口臭”;一種叫FRISK的清涼型口罩,戴上能有效抵擋電車裡飄蕩的汗味、腳臭。
當然,很多年輕人戴口罩還源於對日本公共空間儀表舉止文明的遵守。
日本女孩子非常喜歡化妝,但遇到急事出門來不及化妝或只是需要出門買點東西時,她們就會選擇素顏戴口罩出行,而日本男生如果晚起或者宅了一段時間沒刮鬍子也會選擇戴口罩出行。
這種情況下,口罩搖身一變成為折衷外部社會要求和個人生活便捷性的工具。
2、防花粉過敏,防寒保濕
日本人約有四分之一對花粉過敏,民眾普遍患有花粉症。即使在中國從沒有得過花粉症的人,一般去日本生活兩三年後也會患上花粉症。
究其原因,日本在昭和時代以前為了保證森林覆蓋及木材的供應,房屋較多是木質結構。戰後的日本為了大量重建房屋急需更多相應的木製建材,於是舉國上下種植杉樹。因為杉樹生長周期快,木質輕盈,很適合做房屋建材。
但是,杉樹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杉樹分公母,母杉樹開花時會每年定期飄散大範圍的花粉,而日本整體環境整潔,空氣過於乾淨,導致杉樹和櫻花的花粉會在春天肆虐日本全境。
所以,日本在春天都會對空氣中的花粉量進行預報,就像我們預報PM2.5含量一樣,這也促使日本人養成了春季全民戴口罩的習慣。
比如中國電商平台上的爆款PITTA MASK黑色口罩就能很好應對花粉症,其採取網狀迷路防護結構,既能隔絕粉塵、花粉,又能讓空氣分子剛好通過,使得透氣性比普通口罩高出50%,佩戴不會產生憋氣的感覺。
另一方面,日本是季風氣候,秋冬季節空氣乾燥寒冷,很多人選擇戴保濕口罩出行不僅能減少冷風對面部的傷害,還能緩解唇部乾裂。甚至,很多日本女孩會戴著專門的保濕口罩睡覺。
小林製藥生產的加濕口罩
比如,小林製藥生產的加濕口罩在日本就是爆款,消費者戴著睡覺時過濾片中的水氣可以防止臉部、嘴唇乾燥,還能在夜間滋潤喉嚨,使呼吸道暢通。
3、口罩成時尚單品,瘦臉還神秘
即便以上需求都沒有,但日本年輕人還是格外喜歡戴口罩,因為口罩在日本早已成為年輕人常備的時尚單品。
由於日本人太喜歡戴口罩,近年還衍生出一個新詞“口罩症候群”,意思就是即使沒得感冒、對花粉不過敏、沒有防寒保濕需求的人群也要戴口罩。
比如,尤妮佳曾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小顏口罩”,除了防花粉、飛沫外,因為口罩底部是V型剪裁,可以很好地修飾臉型,戴上會比常規剪裁的口罩顯得臉更小,比美顏軟件還好用。
這種瘦臉口罩戴上後邊緣包裹很服帖,中間嘴唇部分間距寬,立體透氣,還不會弄花妝容。所以,日本時尚口罩的廣告會經常出現潮流男女代言人。
大概就是以上諸多原因共同作用下,戴口罩這個行為在日本再也不是簡單的衛生防護,其背後包含了民眾在生活、人際交往諸多問題上折中的最優解,也最終促成了日本口罩文化的流行。
寫到這,不免想起加繆《鼠疫》中的一段話:
“據醫書記載,鼠疫桿菌永遠不會死絕,也不會消失,他們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幾十年;在房間、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廢紙裡耐心等待。
也許有一天,鼠疫會再度喚醒它的鼠群,讓它們葬身於某個幸福的城市,使人們再罹禍患,重新吸取教訓。”
日本人確實在不斷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讓戴口罩從最初的的醫療防護衍生出如今的口罩文化,而我們呢?
“2003年非典之前,中國口罩廠家並不多,非典期間以及之後出現一輪井噴,後來因為霧霾又冒出來一些企業,霧霾沒有那麼嚴重,一些口罩企業就被淘汰了。”國家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武漢)主任劉宏斌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稱,“國內的口罩企業過的並不滋潤,甚至產能嚴重過剩。”
這從側面說明,中國民眾只有在面對疫情肆虐或突發事件時才會自覺戴上口罩。
希望,將來大家走出庚子鼠年這場全球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陰霾後,依舊能保持戴口罩的好習慣。
畢竟,誰也不知道曾經發生過的苦難會在何時再次捲土重來。
參考資料:
[1].日本為什麼流行戴口罩,日談,張涵
[2].你不知道的日本“口罩文化”大揭秘,多慶屋Takeya,多妹
[3].人及傳播學:理論與能力,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胡春陽
[4].“每隻利潤四五厘”,中國口罩產業17年沈浮,棱鏡深網,王卓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