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拼”了:從全民一折到日常五折甘心撒錢“養”用戶
北京的陽先生感覺自己賺到了。12月3日晚上9點多,從大望路到西二旗,30多公里的路程,打滴滴竟然只花了8.9元。如此遠距離的用車服務,怎麼能只花費一張地鐵票的錢?陽先生把自己的體驗分享給朋友,原來他用的是滴滴新推出的拼車產品,並且享受到了一折拼車。
就在各個平台聚力投入順風車業務之際,滴滴在12月3日這天另闢蹊徑,在全國26個城市上線了“全民拼車日”活動。儘管滴滴此前早有拼車業務,但不同的是,首個“全民拼車日”裡,“拼成一折,最高減100元”的“福利”吸引了無數用戶的目光。
同在北京的熊女士雖然沒趕上一折的福利,“那天拼車沒拼成,快車也給我打折了。”以前對拼車無感的她發現,現在用滴滴拼車很划算。
轉變
其實,有別於如今被誇讚的情形,4年前拼車服務剛被推出時,就像一個新事物必然面臨適應週期一樣,司乘兩端的“利益”博弈成為滴滴的困擾。
家住北京的陳雷對拼車服務的印象並不好。“拼車價格與快車的價格相差不大”,他覺得拼車也就9折左右的優惠,但卻要耗時間等待拼單,“於我而言,時間比錢更重要”,何況不知道要和什麼樣的陌生人共享,綜合來看,他總會果斷選擇快車或優享服務。
不只乘客對拼車有吐槽,當經濟觀察報記者對話快車司機們,發現他們對接到拼車單也忍不住有抱怨。
崔師傅最初以為接一個拼車單,便可以按拼單的次數收費,可結果不盡然。原來,最遠那單的價格決定了司機師傅接到的拼車單的最終收入,拼車人數多,也不過漲了幾塊錢。最讓崔師傅頭疼的還有,以前的拼單雖然設有乘客上車站點,但去接拼單乘客的路上往往會繞行很遠。
迭代,總要歷經時間,而滴滴方面也深知拼車業務遺留的問題,於是,在11月27日這天,特地舉行了一場拼車業務溝通會。在宣佈業務新功能和策略的同時,為了把業務邏輯講清楚,業務負責人不惜用數據公示來對外解釋,滴滴拼車做出的改動。“以前是拼成、拼不成,拿的都是一個價格,這個價格可能不夠低,跟快車預估價比較接近。”滴滴拼車總經理盛克華知道,在這個情況下,並不是所有用戶都願意使用,畢竟選擇拼車還要付出一些時間成本。
改變勢在必行。在真正創造共乘的情況下讓用戶獲得回報更多,拼車為鼓勵共乘,把更多的補貼、折扣給到拼成的用戶,用以乘車更實惠,同時給到司機以增加收益。
最新推出的拼車產品,被外界評價為滴滴拼車的2.0版本。有別於過去的“一口價”拼車,如今用戶可以選擇確定拼成再出發,同時,滴滴還提供了兩種用車方案選擇。
具體來看,用戶若趕時間用車,可以直接在快車頁面,勾選接受拼車。若無法拼成便享受一口價出行。假設用戶不著急又追求性價比,便可以在獨立的拼車頁面發出拼車訂單,等待順路拼單成功後出行。
此外,據滴滴方面表示,此前堵車增加的費用因由司機承擔,導致不少司機對拼車“愛恨交加”,為了平衡司機的收入,滴滴拼車現在改成了按照時間和里程收費,並在不影響乘客計費的前提下,計劃在52個城市探索給司機提供共乘里程的多倍計價。
這讓崔師傅不再怵接拼車單,為了提高收入,看到滴滴拼車的定價策略,他又有了期待。
考量
之所以舉辦全民拼車日,盛克華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我們堅信,拼車是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出行方式。”他說到,對乘客,不僅可以通過共享空間來分擔車費,還能在早晚高峰更容易打到車;對司機,也能大幅提升座位的利用效率,付出同樣的時間和成本,獲取更高的收入;對城市,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並減少道路擁堵,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綠色高效。
但“要把拼車做好,不是僅靠拼車團隊的努力就可以,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參與。”經過思考與討論,盛克華及團隊才決定投入資源,來打造了這樣一個全民拼車日,讓陽先生這樣的用戶喜於拼車,也為不了解拼車的用戶打開了一個通道。
拼車日第二天,滴滴公佈了一組數據,12月3日全民拼車日當天6:00-12:00,共有310萬用戶參與到全民拼車日,拼成功情況下人均節省車費約23元,其中有68萬乘客是首次體驗拼車,活動累計分享195.2萬個快車空閒座位。
毫無疑問,“全民拼車日”打出的一折拼車太具有誘惑力了。當天,記者結束採訪後也進行了體驗,下午五點五十分,正值下班堵車高峰時段內,從酒仙橋某酒店到北京工業大學西門,原價58元的車程,記者也只花了5.8元,與陽先生有同樣感受,比一張地鐵票還便宜。
拼車日後,截至目前,記者看到,進入滴滴的下單首頁,時常會有拼車五折的顯眼標識,足以看出滴滴不惜補貼,意圖吸引更多用戶使用拼車。
陳雷12月中旬出差上海期間,嘗試用了幾次拼車服務,也嚐到了“甜頭”。同樣行程,卻可以享受比快車優惠一半的價格。在他看來,“只要不趕時間,還是蠻合適的。”當被記者問及呼叫拼車訂單及拼成的次數,他也坦言,還是會有不能拼成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他會選擇快車的同時,接受拼車,“這樣一來,響應快得多。”
這也是為何熊女士沒有拼成,但仍能以“一口價”的折扣價格享受快車服務。
“拼車這件事不太便宜了,不但不便宜,有時候不太容易。”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曦解釋到,特殊天氣和高峰時間段的網約車不但需要排隊,收費也高於平時,而新的“拼成出發”功能通過分擔車費來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更低更便宜的價格。
在他看來,作為網約車的一種,拼車可以解決彼時司機和運力車輛難以提升的問題,同時有效降低空駛率。
在摸清拼車的背後邏輯之前,首先要理解一個概念——空駛率,即(行駛總時間-接單時間)/行駛總時間。對於司機而言,空駛狀態是他們最不願又無奈面對的狀況,既要付出油錢的成本,還絲毫沒有收益。據滴滴方面透露,過去一個月裡,拼車訂單讓司機空駛率降低了16%。
眾所周知,提供出行服務的網約車,在中國既是高頻,又是剛需。但中國的運力供需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車比人少,運力無法滿足龐大的出行需求。而滴滴首推的拼車業務,在業內分析人士半彿看來,這是相對完美的共享經濟模式,“全流程有監控,按座位收費,一口價,兼顧了效率、成本與安全的平衡” 。
特別是站在用戶角度,除了拼車的高性價比,滴滴方面深知,用戶真正的剛需其實是出行更便利。基於這一判斷,陳熙坦言,“拼車幫大家省一點,把省下來的錢買買咖啡,希望打車能快點打到,希望路上別那麼堵,早一點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或者早一點回家。”
考驗
北京的劉師傅近來接得最多的也是拼車單。在他對比來看,現在拼車成功率高了不少,一單掙的錢也比以前多了。”不過,他對如今實時拼單這個模式倍感好奇,“滴滴怎麼監測到的呢?”此外,他還向記者反映情況,“有時候走在三環路上,拼到的單子需要繞出去接客人。”他不知道滴滴在分派拼車單時,能否避免類似情況。
煥新了的滴滴拼車,在技術側經歷了不小的考驗。
滴滴出行CTO張博表示,利用深度學習模型,滴滴建立起了實時供需預測系統,致力實現最小程度的繞路,同時讓多個乘客順路同行的路線匹配度更佳。
“滴滴每一次實現拼友間的成功匹配,平均需要額外進行18.6萬次匹配計算。”張博指出,能精準匹配,是滴滴結合每天超過400億次地圖路徑規劃請求,每日處理數據超過4875TB的能力,再經過算法優化得以實現。
不過,在採訪中,陳雷說到,如今拼車單一旦拼成功,乘客需要在一定時間範圍內上車,若未按時,司機有權取消訂單。他已經遭遇了兩次,在奔向司機師傅的過程中,因超時被無情取消訂單。無奈之下,又得重新預約,繼續等待。
盛克華也進一步講到了團隊進行的技術突破,“拼成出發的功能是鼓勵用戶提前發單,利於積累需求並且提前尋找拼友,這樣大幅度提升後台匹配拼友的效率,也能匹配到更順路的拼友。”滴滴拼車以這種方式,大幅提升了拼車業務的整體效率。
當然,拼車還需要進一步解決一些難題,以提升用戶體驗。
盛克華告訴記者,具體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進一步提升乘客找到拼友的概率,另一個則是繼續優化繞路問題。“在提升拼成概率方面,我們會不斷迭代算法,加強供需預測能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拼了,更多人願意提早發單並多等一會兒了,找到拼友的概率也能有效提升。”
他還給出了一個數據,滴滴拼車在繞路方面的優化是,除了嚴卡繞路時間,也對感知層面比較差的繞路體驗進行優化,“今年我們的繞路時間已經減少了30 %”。
面對司乘之間在利益、時間及需求等多個維度上的博弈,滴滴拼車為了平衡兩端,都做出了相應改變。
半佛認為,滴滴作為平台,業務推出的初衷自然是想讓司乘共贏,但既然拼車是一門生意,雖然當前滴滴仍在大力補貼司乘兩端,但可以預想到的是,只要安全合規,被培育起了使用習慣的用戶增長後,拼車業務也會是其產品線中可以盈利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