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退休之後,聯想江湖爭議未決
在過去四十年群星燦爛的中國企業家群體中,坊間獲封“企業教父”稱號的只有柳傳志一人。作為聯想帝國的締造者,柳傳志身上有著這樣一個抹不去的符號——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1984年,經濟改革的序幕拉開,隨即一股創業大潮湧起,身在體制內的柳傳志躍入其中,在親身經歷中國經濟絲縷變革的同時,他也目睹了同一時代企業家們的浮沉。
他創建的聯想集團,曾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裡最閃亮的一張名片,年至古稀,他又親率聯想創投奔赴港交所敲響上市的鐘聲。
激盪35年間,柳傳誌曾多次進退。是他不願意放手嗎?應該不是,聯想集團他本已退的干淨,但因2009年陷入巨虧,讓他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力挽狂瀾,對楊元慶“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如今的聯想已經從微末到龐然,而柳傳志卻不能再扛著它前行。沒有公開發布會,連內部都沒舉行隆重的儀式,12月18日18時26分,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出一則公告後,75歲的柳傳志,宣布退隱江湖。
公告顯示,按照既定計劃,聯想控股董事長、執行董事、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卸任公司董事長及執行董事,將擔任聯想控股名譽董事長、資深顧問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
這位從時代的夾縫中走出來的企業家轉身離場,也宣告著由柳傳志表徵的一個時代符號自此終結。
沒有柳傳志的日子
若聯想控股沒了柳傳志,在接班人的猜想中,外界將最大的砝碼壓在了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身上。
然而,從公告來看,聯想控股執行董事、總裁朱立南卸任公司總裁之職,將繼續擔任聯想控股董事,並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同時還擔任君聯資本董事長、聯想集團董事。
經濟觀察報記者看到,在聯想控股的新班底中,兩個此前尤為低調的人物被鎂光燈聚焦。聯想控股原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寧旻接任董事長,並任提名委員會及戰略委員會主席。而新任首席執行官則由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聯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蓬擔任,同時公告顯示,董事會亦提名李蓬為公司執行董事。
在五少帥中年紀最小的寧旻,生於1969年,這讓他在聯想中的角色並不如其他幾位突出。但是,在聯想控股2013年融合了戰略決策與管理執行兩大委員會,成立執行委員會時,這個看起來憨態可掬的高管的名字卻赫然在列。
從公開資料來看,寧旻1991年加盟聯想,歷任聯想控股總裁助理、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財務與資金、資本運作、風控與審計,以及資本市場和公共關係等相關工作,並主持財務投資業務的運營管理。
2012年,寧旻成為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彼時便被認為會是聯想控股接班人的候選者之一。2014年,在聯想控股改制後,他被委任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兼董事會秘書,再到2015年,又被任命為聯席公司的秘書。
實際上,自2015年後,寧旻還肩負著另一重任——他是柳傳志的“機要秘書”,柳傳志的日常飲食和養生計劃等,都是由他在安排,其中甚至包括柳傳志每天要進行多久的體育鍛煉,他都做出了兩個小時的明確規劃。
柳傳誌曾說,“我真的不是把工作當成唯一快樂的人,如果他們做得挺好,我當董事長也不痛苦。”毫無疑問,在柳傳志的邏輯裡,聯想控股的接班人一定與聯想的發展、投資策略合拍。
結合聯想控股此前披露的持股比例可知,除了國科控股(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聯持志遠、中國泛海和聯恆永信等作為機構股東分別持股36%、24 %、20%和8.9%外,執行委員會成員中柳傳志、朱立南、寧旻、陳紹鵬和唐旭東分別持股3.4%、2.4%、1.8%、1%、1%。
從高管的持股比例來看,57歲的朱立南本可以“順位繼承”,但最終寧旻接棒。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柳傳志和朱立南從聯想控股上市之後就開始認真準備企業的傳承問題,他們認為公司未來的領導核心應是:年富力強,更具創新精神,更為國際化的班子。
經過內部觀察、培養、評估,以及外部甄選,他們一致認為,寧旻和李蓬是最合適的董事長和CEO的接任人選。
爭議在成就之間
在柳傳志創造中國商業傳奇的過程中,屬於他的並非都是高光時刻,期間也曾頗具爭議。
1988年,40歲的他,與中科院計算所的10個科研人員,一頭扎進小平房裡創辦了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的前身)。
外界看到了柳傳志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商業創新的那種果敢,但據曾與柳傳志並肩作戰的,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彼時中科院計算所一直為他們保留著職位,“做不下去還可以回去,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從創業之初的“倒賣”電子表、電冰箱等產品,到倪光南作為公司總工程師主導研發了第一代聯想漢卡,成功推向市場後,讓聯想看到曙光。
隨後,聯想的自有品牌PC也在1990年面市,歷經多年發展,聯想甚至代表國產品牌PC與海外巨頭競逐。
那是1994年,倪光南提出聯想應該走技術路線,研發創新“中國芯”,以對標海外英特爾的“芯片”技術攻勢。然而,彼時身為聯想總裁的柳傳志未予認同,他認為聯想在當時並不具備技術儲備和資本的實力,無法支撐芯片研發的需求。
就此,發展路線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成為聯想成立以來首次面臨拐點。分歧的最終結果是,聯想取消了相關研發項目,舉全力發力銷售貿易。這也成為聯想多年後被詬病“缺少核心技術”的根源所在。
當然,“貿工技”路線的選擇,讓聯想在當時成果累累:不僅讓自有品牌PC業務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甚至在2004年成功收購了IBM全球的PC業務,一躍成為全球PC業務的霸主。
然而當下重新審視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鮮少有人將聯想排在前列。反倒是從設備貿易起家的華為,後來因對創新研發更為投入,成為目前國內引領“中國芯”及通訊設備技術創新的典範。
柳傳志並不避諱談及主導聯想當年的發展選擇,“當年我走的道路,人家說我不重視技術,只做貿易,我覺得是他們沒有身臨其境,其實當時主要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投資機構,我只能通過貿易的方式積累資金後,再做技術上的突破,因為技術投資需要的資金量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也會拿與他同齡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作比較,而柳傳志總會謙虛地“自貶”,“我並沒有任正非那樣的膽量和氣魄去做技術的研發投入。”
柳傳誌曾坦言心有遺憾的是,執掌聯想期間BAT都曾找來,但他錯過了。這讓他於2001年大刀闊斧地將聯想集團分拆為二,並直接將聯想集團的接力棒交給了37歲的“門徒”楊元慶。
柳傳志再次投身創業大潮,坐鎮聯想控股,當起了投資人。他想去挖掘、發現一些領域的創業者,並幫助他們實現成長或蛻變。
屢現風暴眼中
將聯想集團交託之後,柳傳志執掌聯想控股的過程,讓其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投資家的角色轉換。
在他的規劃中,“控股的主要職能是定方向,選人才,配資源,監督和考核。”不只子公司的業務方向由控股來定,“誰做領軍人物,啟動資金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都要由控股來定”,控股甚至可以對子公司進行監督考核。但柳傳志還強調,聯想控股不會介入子公司本身以及被它投資的企業的具體業務。
然而,不少人仍會將聯想集團與聯想控股混淆,這一問題甚至讓後者在2015年上市時遭遇重創。
是年6月底,71歲的柳傳志帶領聯想控股登陸港交所,彼時發行價定為42.98港元,一共發售3.52億H股,融資總額達151.7億港元。
但是,由於很多投資者對於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並不能真正地分清楚,這是一個重要因素,也帶來聯想控股上市當天的破發,僅收於42.95港元。上市之後,聯想控股股價一度暴跌近40%。聯想控股不得不花費超20億港元回購股票,以圖“救市”。
“市場並不理解聯想控股的業務,仍然停留於從事IT業務的聯想集團。”在上市初期,柳傳誌曾就股價跌勢對外如是表示。
確實,聯想集團是聯想控股的支柱。在2015年前後,聯想集團曾因手機業務虧損嚴重,不得不面臨巨虧45億元的重大危機。而作為母公司,聯想控股更加受到連累。
柳傳志認為,支柱企業面臨的一些困難,並不會讓聯想控股的根基從整體上受到動搖,也正因此,控股才要通過戰略投資形成多個支柱產業。
正如柳傳志在聯想控股上市答謝宴上所做的感慨,“由於戰略上的失誤,我也犯了很多錯誤,有很多地方依然要很小心、很謹慎地做。”
他心裡清楚,要做好一名投資家並不容易。
扎進投資領域的柳傳志,還曾數次面臨危局。
那是2013年的一次小範圍的企業家座談會,柳傳志在會上拋出了“在商言商”的論調,其原話是,“從現在起我們要在商言商,以後的聚會我們只講商業不談政治……”
隨後引起商界的軒然大波。不少商業大佬都開始就此展開討論,隨之問題被放大至企業家責任感的問題,就此延伸出了一個至今備受爭議的論題——企業家或企業究竟要不要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無害的言論可以說,但對企業嚴重有害的言論不會說也不敢說。”柳傳志做出回應,他稱自己所言是實事求是,並不想進行辯解。
這讓外界將這位老人推向了輿論的潮頭。此後,吳曉波對這一事件曾做評論,他認為柳傳志說出在商言商這句話時,本身就是一個參與中國當代政治的姿態。
再次置身鎂光燈之下,是在聯想2018年陷入“5G投票”風波中時,74歲高齡的柳傳志,因不忍“不愛國”的輿論譴責,親自站出來,並與楊元慶和朱立南聯名發表了一封名為《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的公開信,對事件予以澄清。
除了表達聯想在5G標準的投票過程中沒有任何問題,柳傳志認為,“聯想當之無愧是中國民族計算機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中國到世界的一個縮影,全體聯想人都會記住歷史,傳承信念。事實怎能歪曲!聯想的榮譽豈能任人踐踏!”同時,他呼籲中國企業應團結,不能被外人所挑撥。
一時間,柳傳志身上除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符號,還多了一層“家國情懷”的烙印。也正因此,在退休的消息發出那刻,業內對這位老人終於轉身離場產生了深層的關注。
12月16日晚,柳傳志要退休的消息便被廣為傳播,聯想控股前員工陳昊看到後,隨即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張2014年與柳傳志的合影,他說到,“第一份工作,在柳總的耳濡目染下成長,是何等的幸運。致敬!”
在陳昊的眼中,之所以欽佩柳傳志,是因為“他很正派,有想法,對企業管理的貫徹很堅定。”
確實,柳傳志的眼中有不少“鐵律”,諸如子女不能進聯想工作。他希望聯想可以是“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而他的子女則在聯想之外的領域為人熟知,其中尤以女兒柳青從高盛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到加盟滴滴並一路升任總裁而引人關注。
啟幕年輕管理者時代
友人曾勸柳傳志動筆寫自傳,把自己這一生的經驗教訓或人生感悟,抑或是在聯想帶隊伍、謀規劃、定戰略的管理方法論化為鉛字留下來,但都被他拒絕了。
不過,柳傳志確實有興趣和耐心去與創業者溝通交流。在聯想之星為創業者提供的培訓課堂上,柳傳志經常會親自站上講台,像創業導師一樣“傳道授業解惑”。只是,他始終不願被貼上“教父”的標籤。
在紀錄片《十年二十人》中有這樣一幕,財經作家吳曉波採訪柳傳志,並稱他為“教父”,對於這個稱呼,柳傳志反應急切,當下就攔住了吳曉波。
柳傳志謙虛。有數據顯示,聯想控股目前掌管著1000多億元的基金,投資公司的數量多達600家,領域所涉廣度也超過了BAT。他也備受擁躉。2015年,他組建起了一個名為“泰山會”的企業家組織,除了他本人作為會長外,像萬通集團馮侖、阿里巴巴馬雲、復星集團郭廣昌、遠大空調張躍、信遠控股林榮強、巨人集團史玉柱、百度李彥宏等大佬均是該組織會員。
這一覆蓋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近半壁江山的陣容,不難看出柳傳志在中國企業家中的地位之重。也正因此,他被尊稱為“中國企業教父”。
在柳傳志退休當晚,楊元慶感懷其為良師諍友,並寫下,“柳總所傳的道,是’為國爭光’的道,是’永遠要立更高目標’的道。”
談及自己在商業市場的思考邏輯,柳傳志說,“我信奉的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而是’拐大彎’。”這讓他在57歲那年“拐大彎”,甚至直接躍出了最熟悉的IT行業,進入金融服務、現代服務、農業與食品、房地產以及化工與能源材料等多個行業,描繪起了投資版圖。
縱觀當下市場經濟各業態中,“聯想系”帝國不可小覷。其中,聯想控股作為母公司,不僅有下屬聯想集團、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這五家子公司,控股還相繼捧出了登陸港股的神州租車,衝進創業板的拉卡拉,以及正在備戰IPO的曠視科技等。
柳傳志直言,聯想走的是一條產業化的路,風險性比較小。在他看來,聯想控股在做的事情是未雨綢繆。因此,除了在消費、金融服務和人工智能板塊的戰略投資,聯想控股在農業和食品板塊有上市公司佳沃股份,先進製造與專業服務領域有聯泓集團等,在賽道選擇上,聯想控股多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緊緊關聯。
如今,聯想集團的IT業務中,PC重回全球市場冠軍的位置,此外,聯想控股旗下的聯想創投集團也在通過投資更多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大數據相關創新企業,以進一步豐富聯想集團的新科技能力。此外,聯想的產業佈局也在不斷向外輻射,金融、現代服務、農業、酒業、物流、文化、能源礦產……柳傳志搭建起的聯想帝國愈發龐大。
然而,從2019年的中期財報來看,聯想控股營收雖然同比增長15%達1793.11億元,但其淨利潤卻同比下降6%,僅為26.65億元。盈利勢頭亟需提振,加之股價一直在中位徘徊,聯想控股雖然處在柳傳志的光環之下,可以明確的是,它需要一個全新的長期戰略指導,這個任務交到了寧旻身上。
作為柳傳志相中的千里馬,寧旻跑到了聯想控股的前方,於他而言,接下來如何讓聯想帝國愈發向好,或是最為艱鉅的任務。
而於商界,當柳傳志表徵的經濟改革後第一代企業家的符號成為歷史,由寧旻等年輕企業家啟幕的新時代,又將譜寫怎樣的商業傳奇,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