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未來十年是“智能經濟”時代我們對手機依賴會逐步降低
第二屆崇禮論壇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地河北崇禮舉辦。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題為“智能經濟時代:中國創新改變世界”的主旨演講時指出,過去十年是“互聯網經濟”時代,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標籤。兩種經濟形態的差異將在人機交互、產業智能化、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充分展現。
搜狐科技訊
李彥宏認為,隨著智能經濟的發展,未來人們對手機依賴會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將是無處不在的智能屏幕、智能音箱等新形態終端。
人工智能也將推動產業智能化,改變生產方式。如通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智能客服和數字人員工等,在提升效率同時,也將企業員工從重複性事務中解放出來。
李彥宏還指出,未來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等,幾乎每個領域的基礎設施都將發生大變化。他以交通為例指出,即便車輛尚未實現智能、聯網,通過對紅綠燈、路側設備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造,也可以大大提升通行效率,減少交通事故。
以下為李彥宏演講全文:
我剛才講過去十年發展很快,而未來又會是非常不一樣。但是過去的十年跟未來的十年會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我覺得今天站在這樣的一個時點,還有11天就到了2020年,就會迎來一個新的十年的時候,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還是蠻有意義的。
如果說過去十年,我們中國經濟有一個非常亮眼的標籤的話,我覺得這個標籤可能應該叫做“互聯網經濟”。未來十年,如果我們現在預先給它貼一個標籤的話,中國的經濟應該叫什麼經濟?我覺得應該叫“智能經濟”。“智能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有什麼不一樣?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各位,你們昨天晚上誰打開過房間裡頭的電視,請舉一下手?居然沒有人舉手。這是過去十年我們發生的變化。互聯網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尤其是改變了我們的娛樂的方式。我們的娛樂從看電影、看電視變成了刷手機短視頻,變成了玩遊戲。我就不問昨天晚上,你們誰沒有打開過手機了,我相信估計不會有人舉手。
所以這是過去十年我們發生的改變。但是未來十年,我也有一個判斷:我們對手機依賴程度會降低,會逐步地降低。為什麼?大家想一想,當你比如說進入你的車的時候,你的車裡頭有一塊比手機還要大的屏幕,你的車裡頭有非常高檔次的音箱,你的車裡頭將來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攝像頭、其他的傳感器之類的……所以在車裡,它任何一個對應手機的設備,品質都要高於手機,為什麼你在車裡頭還需要拿著手機呢?沒有這個道理。
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使得以後你坐在車裡頭的時候不再需要掏出你的手機。你可以用語音跟你的車機進行對話,你的車機屏幕顯示會比手機看著要舒服很多,車機裡音響放出來的歌曲要比手機放出來的好聽很多。更關鍵的是你和車的交互會變得更加自然。
我剛才講車和路其實也有各種各樣的交互,它是完全整合在整個過程當中的,是無縫的整合。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未來十年當你在車裡的時候你用手機的頻率一定降低了。在家裡頭你用手機的頻率也會降低,今天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趨勢。一年幾千萬台智能音箱的出貨。所以當你到家裡的時候,假如你想知道明天的天氣,如果要通過手機知道,要找到手機,從兜里掏出手機,解鎖,打開APP,輸入相應的關鍵詞……很多很多步。但是如果你對智能音箱說一句,今天什麼天氣或者明天PM2.5指數是多少?它立刻可以回答你。甚至你問它一下,我要穿藍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褲子?它也可以回答你。
不僅是音箱,電視其實也是一塊很大的屏幕,已經在你家里呆了很長時間了,它的表現力,理論上講比手機也要強很多。為什麼我們現在不用?因為它不夠智能。所以當智能時代來臨,當“智能經濟”時代來臨的時候,這些都會改變。
當然了,我們如果要劃分一下,什麼東西在過去十年改變,什麼東西在未來十年改變的話,我覺得在過去十年,我們的消費的方式被改變得很厲害,但是我們的生產的方式被改變得不厲害。所以未來十年,當“智能經濟”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的生產方式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同時,比如現在企業裡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流程很多是可以自動化的。所以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RPA,叫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些東西過去靠人的腦力勞動在不斷重複做的事情,靠機器、靠人工智能逐步都能被替代,所以它會使我們生產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還有比如像智能客服也這樣,比如像電信、聯通,它有很多的客服人員,每天回答的客戶的問題都非常的類似。所以這些客服人員也覺得很無聊,效率還非常低。這些東西通過計算機學習,它都可以自動地來回答。更重要的是可能一個電信公司有100多種套餐,怎麼在一兩分鐘之內就搞清楚哪個套餐最適合這個用戶?這事兒計算機幹起來比人要擅長。
現在有些銀行搞的“數字人”,我要開信用卡賬戶、辦貸款等等,很多這種提問、回答都是有一定的固定的模式。所以機器幹起來更擅長。這些東西都會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產流程。
當然還有一個方向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就是基礎設施的變化,基礎設施在過去十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修了很多高速公路,修了地鐵,修了立交橋,在電信領域從2G到3G再到4G,這些都是很大的變化。但是未來,我覺得我們的基礎設施會發生更大程度的變化,幾乎每一個領域的基礎設施都會發生大的變化。
比如說在教育領域,我想俞老師肯定都想過,未來十年完全可以想像,有任何一個學生,有任何一個問題,機器的助手都可以個性化地去回答這個問題,並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在醫療領域也一樣,未來十年完全可以想像有一個助手可以隨時提醒這個醫生,不要出現醫療事故,不要把兩個相互有衝突的藥開給同一個患者。這些我們完全都可以想像。
在交通領域更是這樣,我們今天交通其實是幾乎沒有智能的因素在裡頭。想到智能,大家會想到無人駕駛汽車,但是汽車的迭代速度其實比較慢,一輛車可能開十年還不會報廢掉。可是交通不是一個單車智能的問題,是整個交通的基礎設施要隨著變化的問題。今天即使是道路上沒有一輛智能的車,沒有一輛車是聯網的,我們仍然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調整紅綠燈的變化時間,去實時的感知路上有多少輛車,每一輛車以什麼樣的速度在往哪個方向行進。所以這樣的智能紅綠燈的控制就已經可以使得交通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早晚高峰通行的速度可以提升20%-30%。
如果將來我們利用了路側設備進行車路協同,我們及早地去提醒每一輛車去做什麼樣的決策,這個通行效率還會有更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會大幅度地降低。
以後出的車全部都是聯網的車了,這個已經變成了現實,不是未來時。所以這些車怎麼能夠跟路側設備進行溝通,怎麼樣提升通行的效率,怎麼樣大幅度降低事故的概率?這是一個我們馬上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喪生,中國萬車死亡率遠高於發達國家。而這些東西,我覺得都可以在智能經濟的時代有非常大的改觀。
所以我們也很期待,如果我們再往長遠去想的話。我前段時間講過一個我自己的理論,人工智能可以讓人獲得永生。這是什麼意思?其實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把人的各種各樣的數據,你的行為、你的照片、你的講話的錄音,你的各種各樣的數據都可以數字化,都可以把它存起來。一旦把這些東西存起來,計算機就可以學習這個人的思維方式。所以有一天我們可以想像,當Tim Cook想要決定一下蘋果要不要開發智能汽車的時候,他可以問一問Steve Jobs怎麼想這件事兒?因為計算機已經可以學習Steve Jobs的思維邏輯了。
當每一個人的思維邏輯都可以被學習的時候,當我們把他生前所有這些資料都數字化的時候,這個人是不是某種意義上講也就獲得了永生了呢?所以人工智能存在的目的不是要威脅人、控制人,而是幫助人、服務人。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個美好的“智能經濟”時代的到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