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支付盯上老年人退休金夠“剁手”嗎?
“最近家裡的長輩也開始在網購時使用信用支付了,說實話還是挺擔心的。”在廣州某外貿公司工作的吳圓,說起遠在四川的老媽最近總是打電話詢問如何開通花唄、白條時,眼神中充滿了憂慮。半年前她才教會老媽用手機網購,如今卻擔心在開通這些信用支付功能之後,老媽管不住自己的手,“畢竟連我都戒不掉網購的癮,雙十一還用了三千元的花唄。老人對這個更沒有意識了。”
年輕人在網購中使用平台提供的花唄、白條等信用消費支付方式,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那麼,當各種各樣的信用消費走進中老年群體,尤其是下沉市場的他們,會不會讓子女們都像吳圓這樣“心驚肉跳”?
購物滿減優惠誘惑力大,中老年群體鑽研信用支付
如今,信用消費已經成為網購用戶首選的支付方式,而市場紅利也在逐漸消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平均每四個90後,就有1人用花唄進行信用支付。花唄的貸款餘額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992億元。
而根據“ 京東世紀貿易”發布的數據顯示,京東白條91.94%的債務人年齡在40歲以內,從筆數和本金餘額來看,30歲以下的債務人佔比超過半數。截至2019年6月末,京東白條應收賬款餘額達到了411.32億元。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年輕消費群體一直是主流,中老年群體仍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
“之前我辦信用卡,用信用支付網購,我媽都是很反對的。”
吳圓告訴懂懂筆記,老媽一直認為消費應該量力而行,任何鼓勵消費的信用支付方式,都不應該被提倡。因此,但是最近媽媽卻經常在電話中詢問,如何開通電商平台上的信用支付功能。她再三詢問原因,才得知媽媽是為了購物時能享受信用支付的滿減優惠,“而且說是身邊的朋友告訴她的,大家都在用。”
當吳圓引用媽媽當初說過的“網購要量力而行”時,老媽卻有些生氣了。執拗地表示身邊同齡的朋友、工友,都在使用這種信用支付,自己不能落伍太多,“還告訴我首次使用某個信用支付的話,買食用油能便宜一百。”
“和年輕人抵擋不住心儀的化妝品、潮品打折優惠一樣,退休的中老年人也抵擋不住糧油、雞蛋、日用品的小恩小惠,能省的盡量省,所以對這些分期支付就著了魔了。”由於無法說服媽媽,吳圓只好教會她開通了一款應用。
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但讓吳圓意想不到的是,老媽介紹了不少平日在一起跳廣場舞的“舞友”,也經常向其請教如何開通信用支付,“估計很多子女都不支持(爸媽)開通信用支付,怕被騙和亂花錢吧。”
在家庭主婦的圈子裡,任何優惠的信息都會一傳十、十傳百。為了網購滿減優惠或者信用支付的一點兒折扣,中老年人可以扎堆研究如何薅取平台的“羊毛”。包括熱衷於傳播助力鏈,甚至借用他人賬號註冊開通信用支付,賺取更多的優惠。
“這可比雙十一網購的年輕人還瘋狂,我都沒有耐心去計算優惠的力度了。”吳圓擔心媽媽開通了信用支付之後超額消費,或是被直銷機構哄騙,通過信用支付方式購買那些誇張的保健品。“真的操碎了心,我要經常告訴她哪些東西不值得用信用消費去買,和她當初念叨我刷信用卡購物時的狀況簡直一模一樣。”
信用支付,讓不少的年輕消費者超額超前消費,花明天的錢享受當下的生活。然而,如今信用消費的舌頭,已經開始從化妝品、潮品往日用品、糧油商品傾斜,目標就是吸引更多的中老年消費群體。
這些玩法的背後,究竟是什麼目的?
信用支付增量見頂,中老年群體成金礦
今年雙十一前夕,花唄宣布取消賬號限制,新增支持多賬戶開通花唄的功能。這意味著在完成實名認證的基礎上,一張身份證信息最多可以開通三個花唄,此舉被部分媒體稱為“變相刺激”雙十一的消費。
此外,根據京東金融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京東白條交易額僅用十秒便成功破億(元)。電商巨頭們漂亮的成績單,也可以說是通過信用支付方式支撐起來的。
“從未使用過花唄、白條等信用支付的80後、90後,絕對屬於少數派。”在深圳某數據機構從事消費行為研究的蔣毅磊說,根據研究顯示,在日常消費過程中(含網購、線下移動支付)使用過信用支付的80後、90後用戶佔比將近80%。其中,每月使用信用支付頻次超過五次的用戶佔比42%。
更有一部分年輕用戶強調,除非商家不支持信用支付,不然都會優先用信用支付,每月賬期之後再進行還款。
“對於部分年輕用戶而言,信用支付並非是應急,而是一種支付的習慣了。”蔣毅磊分析,部分用戶即便卡里有錢也習慣使用信用支付,“只要及時還款,又不收利息費用,還讓人有一種佔便宜的優越感。”
然而,那些堅決不使用信用支付的年輕用戶態度也很篤定。有超過20%的年輕消費者表示習慣於購物使用信用卡消費,且無論電商平台推出何種優惠政策,都不會去開通線上信用消費應用。
“有的是害怕自己管不住消費購物的慾望,有的是真的不喜歡超前消費。”因此,無論電商平台如何刺激用戶用信用支付,都難以“征服”這部分消費者,“2018年調研(不使用信用支付的)用戶有23%,今年年中的數字還有21%左右。”
蔣毅磊猜測,正因為各種優惠、滿減的手段作用有限,因此,部分支付平台才發力向中老年消費群體滲透。“與其投入、獎勵年輕消費者,拉動他們開通信用支付,不如讓利給退休的中老年人,傳播聲量還更大一些。”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相比年輕用戶,中老年消費群體更加重視“省錢”,只要有切實的優惠,這部分消費者可以是積極鑽研、不辭辛勞“這和轉發鏈接拿獎品,排隊搶購打折幾分錢雞蛋的道理一樣,大多數中老年人時間充裕。”
或許,中老年消費群體早已成為支付應用撬動業務增量的主要目標。那麼對支付機構而言,培養中老年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能帶來那些收益?就不怕他們薅完羊毛就Byebye?
信用消費易衝動,長輩剁手止不住
“這才是無金融、不網購。”
在廣州一家生鮮電商機構任運營經理的敏希看來,公司目前與多家支付機構合作推出的信用支付滿減、優惠活動,相比以往生鮮創企一味用補貼獎勵註冊用戶,信用支付滿減的活動效果是能降低企業經營負擔。
中老年人更關心柴米油鹽的價格,因此生鮮電商用補貼形式吸引用戶,其中部分優惠來自企業讓利,部分折扣是由支付平台補貼。這樣一來。生鮮電商平台能以具有競爭力的低價獲取用戶,支付平台則可以刺激用戶開通信用支付,“同樣的模式,在超市、便利店、日用品電商領域也很常見。”
“雖然長輩們平時都反對子女透支消費的方式,但在日用品、生鮮方面,他們也會上癮。”敏希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在她們的平台上使用信用支付,即可享受滿100元減30元的優惠,這使得不少中老年人都開始研究開通的方式。
儘管一些用戶“薅羊毛”之後就會刪除App,但只要平台一直推出優惠,就能夠確保中老年人持續不斷地在平台上購買生鮮產品,“在生鮮以及生活用品上,中老年人的剁手能力其實並不亞於愛網購的年輕消費者低。”
以她所在平台推出的青瓜特惠活動為例:五公斤青瓜售價為70元,若使用信用支付參加滿減活動,算上配送費用則為62元。她們剛推出活動時原以為優惠有限,不會有太多用戶購買。
“誰知道下單的量超級大,三天就售出了超過1000袋青瓜。”看似遠超家庭“消耗量”的黃瓜,竟然因為信用支付滿減的優惠被一掃而空,“後台數據能看到拉新的數字不低,註冊用戶有不少中老年人。”
在信用支付、滿減優惠的培養下,這一消費群體也養成了大量剁手的習慣,無論家裡缺不缺,只要足夠低價優惠就會下單購買回家囤著。敏希表示,並不是老爸老媽們不愛超前消費,而是買買買的理由和目標與年輕人不同。
“和年輕人使用信用消費一樣,上年紀的用戶只要有優惠,就會開始習慣接受一些原本不懂或不習慣的消費行為。”相關電商業內人士指出,使用信用支付最大的價值,就是容易讓消費者衝動消費,這種習慣的養成基本上不分年齡和消費能力。
無論是電商機構還是支付應用平台,背後都藏著服務金融化的野心,“連快遞公司都提供短期借貸了,還有什麼消費行為不能用信用借貸完成?”
與很多年輕人在心儀商品面前把持不住一樣,年長的用戶往往會因為網購的各種優惠而動心,能夠刺激他們消費衝動的,線上信用支付應用是一大誘因。為了些許優惠,不少中老年人忘記了過去訓誡晚輩量力而行、務實消費的忠告。不知道未來在信用消費應用的滲透和下沉大勢下,老爸老媽的退休金還夠不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