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眼中的柳傳志
一直計劃退休的柳傳志,今天正式宣布退休了。王健林曾評價柳傳志“真正有企業家領袖的範兒”,馮侖戲稱柳傳誌已經可以把自己的像掛在牆上供人頂禮膜拜。他還有一個外界賦予的稱呼——“教父”,這是莫大的肯定,但他很淡然:“我不承認這個稱呼。”
在至今仍活躍於公眾視野的民營企業家中,柳傳志是絕對的前輩。他和最近頻頻發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同齡,比後者還大了幾個月。業已卸任的馬雲則是小他二十歲的後輩,只是,與馬雲的自在放手相比,柳傳志的退休過程充滿了家長般的操心。
古稀之年,奔波忙碌,未免太過辛苦。但總結這輩子,柳傳志卻說“太值”。他經歷過了當下年輕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也承受住了自己年輕時做夢也想不到的生活。聯想成立35年,相當於柳傳志的半生心血,他是聯想陷入危機時的關鍵解藥,是聯想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然而他的貢獻,卻不止於此。
時代的柳傳志
柳傳志這一代的企業家,骨子裡都帶著家國情懷。
新一代企業家裡,他最欣賞的是馬雲。2017年,馬雲在底特律的美國中小企業論壇發表演講。柳傳志看到相關報導,激動溢於言表。他寫了很長一篇感言,稱讓他真正在意的,是“能把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在經濟領域的突破在國際上展現,為中國人增光露臉的事情”。讓他總是如鯁在喉的,則是“外國人,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人,特別是美國人,真的不了解中國,把中國看低了、看扁了。”
柳傳誌所激動的,對於新一代的企業家、創業者來說,也許是陌生的,但這卻是柳傳志做企業時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以振興民族產業為己任。無論是聯想後來在“做大與做強”中選擇“做大”,還是收購IBM的PC業務、發力國際化,這些都是聯想戰略上的佈局,也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聯想和柳傳志做到了。
聯想已是全球PC產業的霸主。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聯想蟬聯全球PC出貨量第一,市場佔有率接近四分之一。此外,聯想聚焦專注策略,更多將投資集中在具有盈利增長潛力的國家,比如歐洲,就是聯想為其移動業務選定的新戰場。
而柳傳志本人,是“中國改革風雲人物”、全國勞動模範、《時代周刊》評選的“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在柳傳志看來,改革開放的歷史像一本書,一頁一頁裝訂而成。中國高科技產業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在接受采訪時坦陳:“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把能量積蓄起來了,後邊就該有更大的突破。高舉改革開放的大旗、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我們就會不斷地提高眼界、不斷超越,向著更高的目標挺進。”
他是開創中國PC產業先河隊伍的帶頭者,也是眾多企業家們敬重的老大哥:
2016年,馬雲接棒柳傳志,成為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第二任主席。他在演講中表示,柳傳志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他將其稱為“中國企業界的財富”。
李彥宏評價聯想是“民族產業的一面旗幟”,為中國信息科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賈躍亭認為,柳傳志是當代最值得尊重的企業家之一。
在劉永好心目中,柳傳志是最具企業家精神的一位創業者、企業家,公平正直又仗義熱心。
毛大慶則表示,柳傳志是他一輩子最為敬重的人。
他和聯想就像船長與巨輪,親歷了改革開放,經濟浪潮起起伏伏,而他堅韌、敏銳、與時俱進,把握住了聯想進擊的方向,聯想也載著他遠航,迎接掌聲、讚美、榮譽、尊敬。
聯想的柳傳志
聯想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
它誕生於中科院的“一院兩制”。當年,柳傳志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做計算機樣機,但做完了就放在那裡,只為“跟上世界先進水平”。
後來,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周光召國外考察歸來,提出“一院兩制”:在專門做基礎研究的同時,鼓勵科技人員創辦企業,將技術成果轉變為生產力。
很多科學家不願意走這條路,柳傳志卻想試試,除了成果擱置的不甘外,也因為他認為“自己還是有能力在應用領域做出點事的”。
於是,1984年11月,柳傳志和10位同事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這就是聯想的前身。35年裡,聯想和大多數中國民營企業一樣,經歷了創始人的戰略方向分歧、股權改制與重組、領導層交接班等難題,卻總能相對順暢地得到解決,這其中,柳傳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0年,柳傳志將聯想集團一分為二,分別交給了楊元慶和郭為,轉身邁入投資領域,做起了聯想控股。收購IBM的PC業務後,他向楊元慶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然而2008年,聯想集團全年虧損2.26億美元,面臨成立25年來最大的一次虧損,於是,柳傳志重新出山,直至業績走向穩定,股價上漲,扭虧為盈。
救場後的柳傳志,再次退居幕後,直到去年5月,聯想陷入5G標準投票風波,柳傳志罕見發聲,以《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聯名信做出回應,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當時聯想在輿論場上的被動局面。
作為中關村最早的一批創業者,柳傳志的管理風格是“溫和鷹派”,他擁有東方式的游刃有餘,更兼具西方式的嚴格管理。聯想成立初期,他“按章辦事”,也“在該出手時出手”,不越過那道線的位置,聯想仍然生存了下來。改制階段,他展現了過人的遠見和謀略,以及十足的耐心與決心,他的原則是“既要改革,還不能做改革的犧牲品”。世紀之交,多年耕耘後,聯想在他手中成為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旗幟和標杆。2009年,他挽狂瀾於既倒,出山掌舵,拯救了深陷巨額虧損泥潭中的聯想集團。
還有他開闢的新事業——聯想控股,上市並不是這局棋的結束,“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下,柳傳志的期望是建立“聯想系”資本帝國大版圖,他曾透露,2018年後,聯想控股旗下子公司有望陸續分拆上市,A股將是聯想控股在資本市場謀篇佈局的下一個重要戰場。
而柳傳志還是那個柳傳志。只是,那個對未來充滿信念與勇氣的青年,那個願意親自嘗試的工程師,那個在正確與錯誤中探索前行的創始人,已至暮年。如今,舞台站上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那些是他選擇的,而他和聯想,是時代選擇的。
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的“常青樹”,現在,“常青樹”正式退休,35年兢兢業業,他需要休息,也應該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