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對螺旋星系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螺旋星系(如我們的銀河系)形狀如何形成。對遙遠星系的新觀測揭示了其中的奧秘。平流層紅外天文台研究人員認為磁場在這些螺旋星系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小組說,磁場是看不見的,但可能會影響星系的演化。研究小組指出,儘管科學家對重力如何影響銀河結構有相當好的了解,但他們才剛剛開始了解磁場的作用。旋渦星系中的磁場與整個星系中的旋臂對齊,其跨度超過24000光年。科學家們沿著螺旋星系NGC 1068或M77的臂部測量磁場。與星形結構對齊的磁場意味著產生螺旋形的重力也正在壓縮磁場。研究小組指出,這種對準支持了臂部如何被迫形成螺旋形狀的領先理論,即“密度波理論”。
銀河M77位於Cetus星座,距地球4700萬光年。它的中心有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據說其活躍程度是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兩倍。M77兩臂充滿了灰塵,氣體和強烈的恆星形成區域。利用紅外觀測,研究小組能夠確定磁場緊緊跟隨新生恆星的旋臂。這支持了密度波理論。該理論表明,手臂中的氣體和星星不會像風扇上的葉片那樣固定在適當的位置。相反,由於重力壓縮,氣體和星星會沿著手臂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