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卸任:我戰勝困難不計其數這輩子太值
一個半月前,換了“江湖”的馬雲去了趟日本。在一間禪意風格的日式庭院中,馬雲見到了“偶像”柳傳志——今年9月,已75歲高齡的柳傳志因身體原因赴日本修養,期間探望者也絕非馬雲一人。有人曾指出,要論身價,柳傳志恐怕遜於多數當紅企業家,甚至不及馬雲的四百分之一。為何他備受尊重?殊不知,身價只是個表面象徵。
“我自己不畏懼死亡,因為我已經很值了,但是我很注重健康,我希望在聯想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夠起到作用,我希望給家人和朋友帶來歡樂,我還要努力練好高爾夫球,我還有很多想看而沒空看的書、電影、電視劇,我還想學太極拳,再有時間我還想學唱歌……”
——柳傳志2014年公益演講
1984年至今,太多企業家擁有過這種“象徵”,卻又消失在時代浪潮中。
回看中國商界35年,能挺立潮頭者屈指可數,柳傳志是其中之一。
開創、認可、滿足、名譽、指責、爭議、謾罵、憎恨……再多的詞彙都難以勾勒他的商業生涯。
在他退休之際,不可否認的是:
他是改革第一代弄潮兒;
是聯想商業故事的領路者;
是馬雲偶像、雷軍恩人、王健林大哥;
更是中國經濟騰飛30年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
身經百戰、歸隱幕後、江湖不老、地位猶在。
1、“老頭不管”
簡單幾句話,顛覆了對這位老企業家的認知,甚至“看”到了他可愛的一面。
大約兩年前,柳傳志在美國養病,新浪科技與他有過一次越洋電話採訪。
在談及熱點事件時,電話那頭的語氣雖然緩和,但時常一針見血、直指要害。採訪尾聲聊到了移動互聯網,嚴肅的氛圍卻突然輕鬆起來,“這個我得好好說說,打長途,貴,你也用微信吧?那個打起來是真方便,還免費,還有那個移動支付… …中國在這些方面確實走在了前面……”
簡單幾句話,顛覆了對這位老企業家的認知,甚至“看”到了他可愛的一面。
的確,在歸隱幕後的這幾年,柳傳志的生活輕鬆自在了不少。
一位接近柳的人士習慣稱他為“老頭”,該人士透露,老頭這兩年很少插手公司事務,“他把自己定位為參謀,比如搞投資,你告訴他什麼可能會成為風口,他願意幫你從大環境中把控方向,提示利弊、敲敲警鐘,但具體投哪家?投還是不投?老頭不管”。
正如馬雲承認不懂技術,柳傳志也在內部多次坦言:商界瞬息萬變,自己的步伐已相對緩慢,雖在不斷學習與思考,但決策權終究要交給年輕一代。
“更多的時間在陪家人,每周老頭大概會來公司一兩趟,下屬們會把事務壓縮,集中在他辦公日統一處理”,該人士說,即便開最重要的董事會,老頭更多時候都是在傾聽,“開會時如果你不認識他,你可能猜他只是個顧問,絕不會認為他是主席(笑)”。
之所以如此坦然,得益於柳傳志多年培養的領軍人物:楊元慶、朱立南、趙令歡、寧旻、陳紹鵬、李蓬……這些人各個獨當一面。“老頭”的輕鬆,也是必然。
2008年,柳傳志接受新浪科技專訪
除了當“參謀”,柳傳志還有個相對繁重的“任務”——定期接受采訪。他更願將自己的見聞與理念廣泛傳播,激發和鞭策企業家精神。不過,有些陳年舊事他回答了上百遍,自己都感到乏味。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他可能更喜歡接受年輕記者的採訪,“就跟爺爺向晚輩講故事一樣,他會有耐心,也會抒發一些新的情感”。
與年輕人共事,了解年輕人想法,是柳傳志近些年的愛好之一。
他甚至喜歡讀網絡小說,追追神劇,偶爾還與網友們扎堆神聊,“聽說他喜歡看高曉鬆的脫口秀,很長見識。還和高曉松私下約了飯,邊吃邊探討節目裡的觀點,很有意思”。
《南方人物周刊》此前報導,柳傳志以前喜歡競爭性的體育運動,比如打高爾夫球來督促自己保持進取的心態。近些年竟喜歡上更具思考性的德撲,時常組聚,還與馬雲交手,雙方各帶一隊,現場PK。
2、九死一生
怡然自得、淡泊名利、和藹可親,這些可謂柳傳志後半生的真實寫照。但究其前半生,性子急、脾氣大、敢於開拓又擅使手腕,另一個柳傳志又漸漸“浮現”。
時間倒回至1984年。
這一年,柳傳志40歲,工資只有78元,一家7口人擠在一間12平米的小屋中,而這間小屋還是自行車棚改造的。
不惑之年,還在中科院悶頭搞研究的柳傳志“憋得不行”。他曾總結說,“我可以忍受清貧,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無為、虛度時光”。
恰巧這一年,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會見日本代表團時談到: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後變得落後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所以,中國決心打開國門,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關村的一間傳達室,聯想在此創業起步
這一年的10月17日,柳傳志和11名同事在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2號計算所的傳達室裡,創辦了聯想公司的前身。
從這天起,他把大家投身到一個未知的領域中:
搞研究?可能略知一二;
辦企業?根本一無所知。
很快,他就為自己的“無知”交了學費:最初起家的20萬本錢,半年的時間被人騙走了14萬。
跌跌撞撞中,聯想吃力前行。3年多後,命運眷顧了他。漢卡,成為聯想的第一桶金。
1988年,電腦剛剛興起且售價不菲,柳傳誌發現在香港進口電腦要遠低於內地售價,於是他建立了香港聯想,並藉助各種關係,拿到了美國AST電腦的總代理。
可是,當時內地電腦市場已經有三四個美國品牌,AST電腦並無優勢。於是,他帶人給AST電腦裝配了聯想漢字系統,此舉成為了內地“英文盲”的福音。很快,AST電腦在中國市場上脫銷,聯想盈利暴漲。
80年代的柳傳志
聯想進階,面臨選擇。
在國產品牌毫無勝算的情況下,柳傳志決定克服阻力,做自主品牌。
1989年年初,聯想集團在海淀影劇院召開了成立大會。他在會上大聲宣布,聯想已擁有360名員工和16個國內外子公司以及研發培訓中心等,這家從中關村成長的企業,已經成為一家外向型計算機集團。
話音落,眾人心潮澎湃,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
可惜,屬於聯想的“新時代”還未開啟,就提早落幕了。
同一年,由於缺乏管理經驗,產品質量欠佳,導致資金積壓,香港聯想的虧損持續加劇。網傳,當年年底柳傳志做了階段性總結,並提出“瞎子背瘸子”的產業發展策略。所謂“瞎子背瘸子”,即優勢互補。當時香港聯想是3家公司合資,之所以成功,是因綜合了3家公司優勢因素——導遠公司熟悉當地和歐美市場,有長期海外貿易經驗;中國技術轉讓公司能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穩定的貸款來源;聯想計算所公司可提供技術和工程師。這也為聯想未來出海打下了基礎。
轉機來自於1990年的官員考察。這批官員肯定了聯想的能力,並頒發了生產許可證,聯想可以生產自銷系列微機,第一台自有品牌電腦誕生。
1993年,由於中國關稅降低,國外電腦品牌IBM、AST、戴爾等大舉進入中國,聯想品牌受挫。柳傳志進行了內部大調整,換上了當時還不到30歲的楊元慶,承擔自主品牌重任。
聯想香港上市
次年,聯想香港上市,這也是柳傳志提出的戰略部署之一。根據當日香港股市記錄,公司售出1.68億股,每股1.33元,市盈率為13.8倍,超額認購數量達到409倍,香港聯想的市值達到8.28億港幣。
3、三次抉擇
一定意義上,聯想集團的興衰決定著柳傳志的成敗。即使再度出山,也要力挽頹勢。
2000年後,擺在柳傳志面前的有三次抉擇。
這一年,聯想分拆成功,分別成立了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他意識到,公司必須要走多元化道路。於是,楊元慶成為了聯想新的掌舵者。
餘下幾年,聯想腹背受敵: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增長形勢緩慢且競爭尤為激烈,低端在血拼價格,高端有歐美日大廠把守,無法撼動。
反觀聯想,既不能把控成本,又沒有雄厚的研發實力,不上不下,甚是為難。
久而久之,聯想的路越走越窄,“曲線救國”的唯一方式是:走出去。
聯想收購IBM PC業務
2004年,聯想上演“蛇吞象”,將互聯網巨頭IBM的PC業務成功收購。柳傳志多次肯定了該事件的意義,並將其定義為“成功”。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尚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吞掉國際巨頭,聯想算是先行者。
實際上,早在2001年,IBM公司就給聯想拋出了橄欖枝,但收購之舉遭到了管理層的否決。據悉,管理層給出了“鐵的事實”和“致命風險”的回應:前者是“在全世界併購案例中成功的只佔25%”,後者則是“聯想一旦購併失敗,面臨的不僅是傷筋動骨,而是粉身碎骨”。
柳傳志是明白人。即便沒有前車之鑑,他也在暗中推動著這次收購。經過三年的推敲與論證,IBM PC業務被收購完成。
在楊元慶的掌舵下,新聯想繼續楊帆。
可惜機不逢時。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全球重組計劃耗費巨額資金,聯想集團全年虧損2.26億美元,成為公司成立25年來最大的一次虧損。
“世界金融危機只是導火索罷了”,已退隱幕後的柳傳誌發聲了。他說,真正的原因是在收購IBM PC業務之後,出現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所導致的企業管理問題,“IBM員工喝礦泉水,穿西裝和吃低熱量飲食。聯想公司員工則喜歡喝魚頭湯,穿開領襯衣和抽煙。生活習慣尚且如此,更不用說行事作風和看問題的角度”。
他十分清楚,若處理不好員工的關係,也就處理不好中國人與世界的關係,“企業遲早要完蛋”。
2009年2月,柳傳志不得不再次出山,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新擔任總裁。“柳楊組合”力挽狂瀾,聯想經歷了3個季度的連續虧損後,扭虧為盈。2011年年底,柳傳志看戰局穩定,決定再次功成身退,把帥印又交給了楊元慶。
聯想控股在香港上市
退後的柳傳志決心再打一仗:推動聯想控股整體上市。
2013年,他還經歷了一場輿論風波。那一次,他在企業家團體內部提出“在商言商”,迅速引起熱議,甚至出現了眾多質疑的聲音。在公眾心目中,他的中國企業家領袖的形像一下子變成了商人,“只是一個商人”。
“我從來沒想過當什麼領袖。正好,我非常願意回到商人的位置”,面對質疑,柳傳志淡然回應,“但凡是影響到企業,危害了企業或者是危害到員工的利益,那我就不說了,這就是在商言商”。
兩年後的6月29日,柳傳志再一次站在了香港交易所,這次他為聯想控股敲鐘,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
4、最後一戰
聯想,從一個20萬起家的中關村小公司,到如今的世界500強,今天看來輕描淡寫,很多糾葛難以釐清,也不必深究。
聯想控股上市後,柳傳志把總司令和總設計師的位置交給了朱立南,將自己定位為參謀,甚至是“演員”。
他坦言,在一些問題上會給出一些建議,但不會指手畫腳,一些對外工作他會出面,猶如一個“演員”。
“聯想的舵手必須有主人翁意識,朱立南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合適的”,柳傳誌曾評價道,一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舵手。相對而言,他對職業經理人比較排斥。聯想集團在2008年的危機,主要是職業經理人的一些短期行為造成的。
柳傳志與朱立南
聯想控股的舵手朱立南,是與柳傳志並肩作戰多年的老將。2000年前後,朱就獲得過柳的賞識,“朱立南在集中集體智慧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能夠把很多事情分析得很清楚”。
拉卡拉創始人孫陶然此前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評價道,“柳傳志、朱立南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聯想系的文化是高度一致的,核心價值觀也是高度一致的,求實、進取、創新。所謂的求實就是實事求是,說到做到,想清楚再承諾,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這是最核心的一條基礎。你不符合這條,在這個體係就活不下去”。
所以,縱觀聯想人才儲備,無論是集團還是控股,都不是柳傳志自家的家族企業,而是“柳派門生”傳承的家族企業,由柳傳志一手栽培、多重考驗、獲得認可的門徒傳承。
柳傳志再度出山,就發生在去年,這或許是他的最後一戰。
2018年5月16日,一封由柳傳志和楊元慶、朱立南聯合發布的聲明引人注目:“聯想不能容許有人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
5月初,一場發生在2年前3GPP會議上的投票被舊事重提,這次投票事關全球移動通信5G編碼標準。有網文稱,在3GPP舉辦的一次有關5G標準的會議記錄中,同為中國企業的中興支持華為,但聯想卻投票給了外企高通。
期間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斷冒出“聯想為什麼不給華為投票”、“聯想站隊高通,導致華為以微弱差距輸了”、“聯想坑同胞”、“聯想賣國”等指責。
柳傳志與楊元慶
柳傳志在聲明中呼籲:聯想全體同仁“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誓死打贏這場聯想榮譽保衛戰!”他還發布了一段音頻,嚴厲譴責了事件的幕後操縱者:“聯想的兄弟姐妹們,到了我們挺身站出來的時候了!朗朗乾坤,如果幾萬名員工都不能讓正氣自保,我們還辦什麼企業?我們就是一群窩囊廢!”
…………
如今事件早已平息,聯想也已走過拐點,柳傳志又恢復了他看似安逸的生活。
今年7月,他在談及退休話題時表示,“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理想的狀態是擔任聯想控股的名譽董事長,公司在戰略上有大的問題,我只是知道一下,只看年輕人最後做的結果,這,才是老頭真正該做的事”。
5、一番感悟
不管是在對大環境的把握,還是在為人處世韜略、管理思想及用人心得等方面,柳傳志都保持著謹慎和脫俗的智慧。
幾年前,柳傳志在《人民日報》上撰文,回憶了多年心境,並為創業者敲響警鐘。
“創業態度上,我相信一句話——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盡量先把事想清楚,知道水深水淺後再考慮創業。未必馬上要做,通過一段時間,沉澱最初的想法,把事情想明白後,堅決去做,不要動搖。企業做戰略決策也是這樣,事前把情況反复想好,再去堅決執行,而一旦動搖,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比方過去的火車站電話因為線少,總是忙,要想打通就不停地撥,但前提條件是把號碼撥對,然後下決心,最終能撥進去。”
“立大志,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立大志。我女兒曾問我願意做大樹還是做小草,我說我當然願意做大樹。小草甘於默默奉獻值得肯定,但整個社會是大樹在推動前進。歷史創造英雄,有時也是英雄創造了歷史。我也見過一些人,心胸很大,但能力不夠,也很痛苦。因此每個人首先要看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企業創業過程中,僅有奮鬥與受累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具備其他條件,比如素質、天賦、機會。要明確哪些事果斷要做,哪些事果斷不能做。我建議創業的學生,將宏大的目標分成若干個階段。人生要先設立一個目標,經過努力完成後,再設立另一個目標,繼續努力。人正是在穩紮穩打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成功。千萬別拿長跑當短跑,長跑開始時寧可慢一點,適當地分配體力,在最後關頭衝刺。假如一開始就拼命領跑,以求獲得喝彩,也許未到終點就已趴下。”
“企業的不斷發展和持久成功,最根本的,要靠企業家自身的品質。企業家自身需要具備三種素質,一是目標明確,意志堅定,這是首要條件。成功企業家創業過程中,沒有一個不是跌跌碰碰、走很多彎路、受許多挫折的。第二是企業家的學習能力。環境不斷在變,需要不停調整戰略,這要求很強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30%來自書本,更多的一部分應該從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第三是企業家的情商,要有寬闊的胸懷,能容忍、會用人、能讓利。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企業文化很好地建立起來。這三條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如果加上機遇等其他因素,企業會走得更遠。”
結語:
柳傳志這一代人,理想、信念和責任,比天大。
35年,他幾度出山挽救聯想,“最後一戰”後要想為自己而活。
18日下午,聯想控股將正式宣布柳傳志退休的消息,一個時代就此謝幕。
他曾直言:“我自己覺得這輩子就是太值,我戰勝了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挑戰,我生活在中國歷史時代的拐點上,我衷心的希望,能夠活著看到中國全方位成為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