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線粒體可能會在化療過程中保護癌細胞
據外媒報導,化療是對抗癌症的有力武器,但癌症的複雜性意味著它並不總能獲得預期效果。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些逃避能力背後的一些細胞過程,近日,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機制可能會為化療獲取上風鋪平道路。
這項工作是在索爾克研究所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室進行,在那裡,由Gerry Shadel領導的醫學科學家著手研究線粒體在化療有效性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眾所周知,線粒體是絕大多數細胞的能量來源,但科學家們發現,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早期預警信號。雖然人們攜帶的大多數DNA都包裹在細胞核內,線粒體則包裹著屬於它自己的一小組DNA,稱為線粒體DNA。
當細胞受到壓力或受到病毒或化學物質如化療藥物的攻擊時,線粒體會釋放其線粒體DNA並啟動免疫反應以此來應對威脅。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一組被稱為乾擾素誘發基因(ISG)的基因開始發揮作用。
這些ISG起著保護細胞核內DNA的作用。然而遺憾的是,當涉及到針對癌細胞內DNA的化療藥物時它起到了同樣的保護作用。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一過程在培養中的黑色素瘤癌細胞中也發揮了作用,同樣在小鼠中,當ISG水平越高對化療藥物多西林黴素的耐藥性也就越強。
研究人員稱,通過這種方式,線粒體就像“煤礦裡的金絲雀”,是細胞受到攻擊的早期預警。但當這種mtDNA的釋放是由阿黴素(抗腫瘤藥)觸發時它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核DNA保護效果,而這種藥物本來就是用來攻擊核DNA的。現在有有了這種新認識後就有了可能進行干預的新方法。
“這告訴我,如果你能在癌症治療期間防止線粒體DNA受損或阻止其釋放,那麼你可能就能防止這種形式的化療耐藥性,”Shadel說道。
Shadel及其同事正在致力於後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這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