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在逃離地球前於2017年的夜空中上演了一場90秒的燈光秀
2017年的一個冬天晚上,許多人在澳大利亞南部夜空中見到了一團明亮的火球,且持續時間長達一分半鐘。作為星際天體與地球大氣層發生摩擦所產生的必然反應,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但有趣的是,這枚流星並未墜落地球,而是再次飛向了冰冷的深空。
2014資料圖(來自:NASA,via Cnet)
2017 年7 月7 日(北半球夏天),這枚所謂的“放牧流星”被澳大利亞的沙漠火球網絡給捕捉到。當時它在該國西南部點亮了一條尾跡,掠過了大氣層上方808 英里(1300 公里)。
在提交給《天體物理學雜誌》的一篇新論文草案中,一組研究人員估計,這枚火球的重量在132 磅(60 公斤)左右、直徑約1 英尺(30 厘米)。
實際上,並非所有小流星都能夠在掠過地球高層大氣時被彈走,這與它們接近時的角度有很大關係(淺入淺出)。
只要速度夠快、且沒有被大氣層減到過低的速度,它就可以擺脫將它拉到地表的引力,從而再次逃回太空(只要沒被大氣消耗殆盡)。
長期以來,很少能見到此類“放牧流星”。即便翻閱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記錄,也只有零星的幾個。2017 年7 月7 日的這次發現,已排得上第二名。
1972 年的時候,一枚卡車體型的“放牧流星”,在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點亮了近100 秒鐘。不過後來的研究發現,對該事件的原始數據分析存在錯誤。
其後或花費數十萬年的時間繞太陽系運動,與木星近距離接觸,最終被太陽系彈出、或拋入海王星的橫穿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