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價值20多億美元的AR幻夢現在醒了
那個用特效來吹出AR 神話的Magic Leap,終於有了新動靜。當地時間12 月10 日,增強現實(AR)領域的“知名”公司Magic Leap 宣布,將Magic Leap One Creator Edition 改名為Magic Leap 1,並發布兩個Magic Leap 生態系統新組件:企業套件和設備管理器,進一步促進企業解決方案的實現。
從消費級產品到企業解決方案,Magic Leap 在一系列負面新聞中走出了它To B 的一步。
【 圖片來源:The Verge 所有者:The Verge 】
20 多億美元吹起的AR 迷夢
位於佛羅里達的Magic Leap 是一個十分神秘、估值奇高的增強現實設備初創公司。
其首席執行官Rony Abovitz 畢業於邁阿密大學,早在2004 年曾創辦過Mako Surgical 醫療機器人公司,2010 年Abovitz 的工作室還在發行唱片,和技術搭不上邊。2011 年Abovitz 成立了Magic Leap,發行了一款名叫Hour Blue 的AR app,跨出了在AR 領域的一大步。
之後幾年,Magic Leap 遲遲不發布產品,通過公開多個Demo、申請專利等,不斷為產品建立預期,吊著眾人胃口。
2016 年,Magic Leap 發布了一個鯨魚7D 視頻,畫面令人瞠目結舌:一隻鯨魚從體育館地面上一躍而起,落回地面時又化作泡沫,而觀眾們則發出驚呼,似乎不穿戴任何設備就裸眼觀看了這一節目。一時間關於這個7D 視頻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大眾對Magic Leap 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批評聲——在線新聞雜誌《The Information》於2016 年12 月8 日刊登了一篇名為“Magic Leap 背後的事實”的文章,其作者Reed Albergotti 披露,那隻是用特效技術製作出來的概念視頻,其中的技術離真正實用還差得很遠。
然而,沒有產品、用視頻炒作的質疑聲似乎並不影響其融資步伐。Magic Leap 在融資層面不斷走上巔峰,一度成為史上最貴“概念”公司,前後融資20 多億美元。
Magic Leap 自創建以來的融資情況如下:
- 2014 年2 月,A 輪5000 萬美元,投資者不明確;
- 2014 年10 月,B 輪5.42 億美元,谷歌領投,高通、KKR、KPCB 等大牌投資機構跟投;
- 2016 年2 月,C 輪7.935 億美元,阿里巴巴領投,投資方還包括谷歌、摩根大通,此次估值達45 億美元;
- 2017 年10 月,D 輪5.02 億美元,新加坡政府旗下淡馬錫控股領投,參投方包括EDBI,巴西Grupo Blobo,以及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當時估值達60 億美元。
- 2019 年4 月,獲得2.8 億美元融資,投資者為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
“AR 神話”已經完全破滅
2017 年12 月,在外界的期待中,Magic Leap 的第一款黑科技產品“黑科技”終於揭開面紗,它被命名為Magic Leap One Creator Edition。在官網,Magic Leap 對這款產品通過六個部分進行了介紹:
- 光場顯示可產生不同深度的數字光線,與自然光線無縫融合,產生逼真的數字物體,保證用戶長時間使用的舒適度。
- 強大的傳感套件可檢測物體表面、平面和物體,從而對物理環境進行三維重建。
- 光場所構建的虛擬物體可以被放置在用戶想放置的地方,如同真實物體一般。
- 聲場音效會模擬真實世界的聲音,包括聲音的距離和強度。
- 集成處理器可處理高保真、遊戲級別的圖形圖像,其性能可達到筆記本電腦水平。
- 交互界麵包括多種輸入模式,如語音、手勢、頭部姿勢和眼球追踪。
另外,Magic Leap One 主要針對C 端市場,應用場景包括購物、娛樂及效率三類。Magic Leap One 包含三部分:一個AR 眼鏡Lightwear,一個手柄和一個處理器Lightpack。
然而,水平視場角只有40 度的Magic Leap One 並不符合大眾預期。從專利上來看,Magic Leap 並沒有採用其宣稱的光纖掃描技術,而是用了與HoloLebs 相同的光波導技術;此外,其交互設計也與ARKit 類似。在早期為數不多的採訪中,Abovitz 表示,手中的一枚類似眼鏡片的玻璃,正是Magic Leap的技術核心,他稱之為“光學芯片”——但“光學芯片” 並沒有用到Magic Leap One 中去。
到底Magic Leap 是營銷高手還是技術大牛,一時間質疑聲不絕於耳。《連線》雜誌記者Jessi Hempel 在體驗了Magice Leap One 時發現,這款產品有不少小問題,比如說手柄失靈、畫面卡頓等;最終他給出的評價是:
說實話,這些體驗與我之前玩過的AR 和VR 設備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說它秒殺一切對手就有點誇張了。
一直到發布半年多之後,也就是2018 年8 月,Magic Leap One 才開始通過Magic Leap 官網和AT&T 門店售出,據有關人士的說法,在這款產品發售6 個月後,僅售出了約6000 套,而之前的目標是10 萬套。
2019 年,Magic Leap 傳出了多條負面新聞。
Magic Leap E 輪融資進展不順利、Magic Leap One 銷量慘淡,產品大量積壓。8 月22 日, Abovitz 與摩根大通抵押代理人Eleftherios Karsos 簽署的一份“轉讓協議”被曝光,協議中涉及抵押專利約1903 項,包括前ODG 專利。11月,公司CFO 和創意策略部高級副總裁SVP 高管均已離職,另外Magic Leap 正在縮減人手以降低運營成本,多個部門員工已遭裁減。
到如今,Magic leap 的“AR 神話”已經完全破滅。
定位調整,Magic Leap 還要自救一番
顯然,Magic Leap 並不打算承認自己的失敗;在產品面向C 端消費者銷售無力的情況下,它還打算面向To B 市場自救一番。
在本次調整中,Magic Leap 面向企業,推出了售價2995 美元的Magic Leap 1 Enterprise Suite,取代Magic Leap One Creator Edition,並發布了兩個Magic Leap 生態系統新組件:企業套件和設備管理器。
Magic Leap 首席產品官Omar Khan 表示,Magic Leap 1 會有“小幅度調整”,但Magic Leap 1 的外觀似乎並無變化,在工業設計和光學方面,包括視野和整體視覺品質,顯然也沒有重大改變。Magic Leap 盡量避免將其稱為“下一代”頭顯,還表示計劃在2021 年發布Magic Leap 2。
值得注意的是,Magic Leap 1 作為一款商業產品,用戶群體將不再是開發者或創作者。根據此前了解到的信息,早在2015 年,Magic Leap 官方就表示會把遊戲、娛樂和通信作為首要的發展方向,之後會向其他方向發展:可能是商業、也可能是工業或是醫學方面。nreal.ai 產品經理趙志昊也曾在文章中提到:
雖然Magic Leap 尚未披露B 端的合作方向,但不難想像B 端業務的發展同樣需要優質體驗的支撐,Magic Leap 很可能已經在B 端開始進行秘密佈局。
此次,Magic Leap 將更新操作系統,並推出一個面向專業用戶的軟件套件,包括將在近幾個月以beta 版本推出的虛擬協作應用Jump。Magic Leap 同時推出企業套件,包括專用支持、專用設備管理軟件以及頭顯出現故障時的“快速更換”程序。企業可向員工推出設備,員工通過企業證書登錄後,可管理設備和數據,以及部署企業或自定義構建的應用程序。
然而,Omar Khan 表示這一舉動並不意味著Magic Leap 放棄了消費者市場。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消費者市場很小,而且目前大部分AR 公司,比如Epson,Microsoft 和Vuzix,已經將重點轉移到專業用戶身上。Magic Leap 有四個關注的方向:虛擬通信與協作、3D 可視化、遠程培訓與協助、基於位置的體驗——當前,這些方向市場競爭激烈。
“我覺得我們有些傲慢自大了”
Khan 認為,雖然相比於其他AR 公司,Magic Leap 起步較晚,但他相信Magic Leap 1 仍然可以憑藉視覺品質、人體工學優勢以及軟件生態系統兼容性贏得用戶青睞,公司也一直在設計可供用戶全天候舒適使用的設備。
與此同時,Magic Leap 也在積極尋求外部合作,擴大全球市場份額。Magic Leap 已發布了約24 份合作聲明,且其合作夥伴不乏一些知名企業,比如游戲引擎開發商Unity 和製造廠商Jabil。另外,JetBlue Airways 也已與Magic Leap 達成合作,表示明年將嘗試打造熱門目的地酒店的“沉浸式體驗”。另外,今年早些時候宣布與Magic Leap 合作的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 已證實Magic Leap 1 即將進入日本市場。
正如Khan 所說:
此次聲明預示著空間計算新篇章的到來,將為各行各業提供一個先進的技術平台。我們的合作夥伴率先開發了突破性應用程序,旨在提升企業業務及其客戶體驗。我們將利用智能應用程序改寫劇本,幫助所有利益相關者提高效率,提升參與度,並迎來新商機。
話說的好聽,但人們不會那麼再容易相信了。
早在2018 年8 月,在接受《連線》雜誌記者Jessi Hempel 採訪時,Rony Abovitz 表示想做回一家普通的、用產品說話的創業企業。他意識到所有的炒作都是一個錯誤,並說道:
我覺得我們有些傲慢自大了。
但也許已經為時已晚。無論To C 還是To B,在AR 神話破滅之後,一個冷峻的現實正在浮出水面——正如《連線》雜誌記者Jessi Hempel 所言:
也許他說的沒錯,不過冰冷的現實還是蓋住了曾經的熱潮和天花亂墜的市場營銷,Magic Leap 只是個普通的科技公司罷了,它們也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和人力來追求一個夢想。世界上沒有巧克力工廠,只有工程師和設計師,而他們匆匆忙忙的拿出了第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