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說“買它”你就“剁手”,腦子是怎麼想的?
“打開某網站隨便看一下,購物車裡就多了一堆東西。”“本來沒打算買,看了購物直播就’剁手’了。”和小伙伴的日常對話裡,經常有關於買買買的迷思。在做出買不買、買什麼的決定時,大腦究竟是怎麼想的,這個艱鉅的問題吸引了包括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圖片來源:Pixabay
他們聯合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產生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神經經濟學。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就有一群科學家,試圖弄清楚大腦是怎麼感知並確定選項的價值,以及在面對不同價值與回報的選項時,腦中哪些區域參與了抉擇的製定。他們的研究進展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為了真正從生物學基礎上理解經濟行為,這群科學家沒有以人類作為實驗觀察對象,而是選了聰明的人類表親:獼猴。
科學家們分析了獼猴在面對不同選項時視線會停留在什麼地方。他們認為,這是做出經濟抉擇時的一個核心問題。“研究證據顯示,對一個選項的注視時間越長,越有可能選擇這個選項。”研究第一作者Sean E。Cavanagh 博士說,“但在做出決定的過程中,注視什麼選項的特徵還沒有弄清楚。”
▲你是救兵請來的猴子嗎?我是實驗用的獼猴(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者設計了一組實驗,讓猴子在電腦屏幕上出現的兩張圖片中自由選擇,然後觀察和分析猴子是基於哪些因素來做出決定的。兩隻雄性獼猴參加了實驗,它們會移動操作桿來表明抉擇:“選它”。
經過訓練,它們知道不同圖片意味著得到的食物獎勵有多有少——對於猴子來說,意味著經濟價值不同。
結果顯示,當屏幕上出現了訓練過程中不常見的圖片時,猴子的視線會迅速被新奇刺激吸引過去。然而,令研究者意外的是,儘管猴子們偏愛盯著新奇刺激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最終偏愛選擇新奇的那個。相反,猴子會快速在兩個選項中表現出對經濟價值的偏好。而且,對不同選項的經濟價值高低越熟悉,它們的注視方向就越偏向於價值高的選項。
▲本研究的實驗流程和結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它們掃視兩個選項後,第一次把視線投向其中一個選項時,“就強烈受到了價值大小的影響,這一點令人驚訝。”研究者發現。因此,他們猜測,在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中,可能眼睛余光看到的信息已經引起了快速的評估,從而讓注意力偏向更有價值的選項。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基於價值做出抉擇的過程,其神經生物學基礎比過去預想的更加複雜。因為在此之前,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2016年發表了一項研究,認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負責編碼選擇項的估值”。
▲圖中顯示了大腦左半球的內側,紅色所示的前額葉是大腦最前端的部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而此次研究顯示,飛快地掃視就可以有價值高低的偏好,因此研究者在論文中總結說:大腦的其他區域,也就是“包括尾狀核、黑質網狀部和視上丘組成的皮質下跳視系統”對於編碼選項價值,可能是更有力的候選者。
儘管有了這些發現,目前看來要完全弄懂買買買的謎之決定,科學家們還剛剛起步。但可以想見,當我們打開購物網站的那一刻,大腦中已經開始發生復雜的神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