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再評華為李洪元事件:讓理性在情緒中重新飄揚
華為前員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最後帶出如此轟轟烈烈的輿情,已經超出了事情本應有的邏輯。老胡作為穿越了這些年互聯網一次又一次激烈輿情的新聞“老司機”,想對朋友們說一句: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機構面對這樣的輿論衝擊,其應對手段都是有局限的。
讓這場風波以最符合中國公眾利益的方式來著陸,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是我們大家從情緒中回到常識和事物的原本邏輯,想一想華為與中國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的真實關係,再回過頭來探尋一下事情原本的脈絡,擺脫那些誇大的東西和試圖誤導我們大家的用意,讓理性的旗幟在情緒的海平面上重新飄揚起來。
首先,李洪元被羈押251天,華為有多大責任?華為的一名基層主管是報案者,這一報案在法律上可能準確,也可能不准確。客觀說,華為的責任就這麼大。接下來是法律程序,李洪元被令人遺憾地羈押了251天,國家賠償表達了對這一羈押的法律態度。但這些都是司法程序問題,不是華為能夠影響的。
有人懷疑華為乾預了這個過程,但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證據,而且華為那樣做的動機是什麼?為什麼深圳龍崗區檢察院最後做的又是不予起訴的決定呢?華為是一家講法律和講規則的公司,對一名前員工搞司法迫害,這不符合該公司的基本價值觀,而且是充滿風險的。老胡認為,我們在做這種懷疑時,不應使用對華為有罪推定的邏輯,並讓它主導輿論。
華為的聲明很短,老胡也批評了這一聲明“缺少溫度”。但據我最新了解,這當中有一些隱情,促使華為低調、簡短地回應。也許過一段時間,事情的脈絡會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在這之前,我們權且將這作為華為的一次“公關失誤”。那麼它因此該受到多大的批評呢?
很多人聯想到,華為一定對自己的員工很無情。坊間關於華為“狼性文化”的傳聞被用來作為對這一批評的佐證。但我想說,華為對員工的關懷不可能不高於中國公司的平均線。任何成功的公司,都首先必須善待員工,否則它決不可能有凝聚力。華為一路打拼到今天,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眼下又在全世界所有大公司中遭到世界第一強國最猛烈的打壓,它如果對員工是冷酷的,隊伍早就散了。
華為的聲明給人以不尊重公眾情感的印象。我前面說了,它或許是隱情所致,或許是公關失誤,但一家大公司不重視公眾情緒,也是決不可能的。華為正被美國往死裡打,它的海外市場開拓面臨嚴重挑戰,國內市場更加成為它不能出閃失的根據地。它怎麼能不重視公眾的看法呢?有一種懷疑是,華為傲慢,就是不在乎。我想說,全世界不可能有一家真正敢於面對自己的市場耍大牌的公司,華為這種走南闖北,知道獲得一個市場的認同是多麼不容易的公司,它的“傲慢”完全不合邏輯,與最基本的商業經驗相抵觸。因此不能不說,這種“傲慢”來源於輿論場的想像。
就事論事地批評華為,我認為是正常的,有時因為信息不對稱,出現對華為的誤解和責怪,也不奇怪。但是形成針對華為海嘯般的負面輿情,我就不認為是正常的了。
請注意,輿論在這件事中有幾個共鳴和不滿,包括工作不穩定的風險,與機構發生衝突時個人處於劣勢並受到迫害,在司法上遭遇被不合理羈押的冤屈等等。華為只是一名基層主管報了案,輿論發酵起來後,就將這些危機感全都傾瀉到華為公司的頭上,這不應該是華為承受的負荷。
老胡不能不說,輿論場針對華為的激烈發酵,有一些是信息不對稱所致,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帶節奏”的結果。在華為最困難、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它因為捲入了一起受到國家賠償的案件,案件審理結果看上去沒有支持華為最初的舉報,隨後所形成的輿論海嘯就撲向了華為,說實話,以老胡的經驗,打死我都不相信這是一個完全自然的過程。
到了這時,我覺得大家需要讓理性出來幫著做一些整理了。華為是當下中國崛起遭遇挑戰時期承重最大的公司之一。美國很明確想要讓它死,國內也有少數人順著美方的思路在詛咒它。在具體的爭議層面,事情是一個邏輯,但當我們的判斷涉及對華為的根本性肯定或否定時,一定有戰略利益和動機會參與其中。作為中國人,我們要有能力拒絕這種參與,讓華為的事情始終在它的原點周圍徘徊。
對華為的正常批評沒有問題,老胡上一篇文章就批評了它,但今天形成的針對華為的輿論面貌,不能不說令親者痛仇者快。我們不能這樣幹啊,警惕不被人朝那樣的方向帶了節奏,這是我們中國人在這個複雜時代必須擁有的集體情商。
也希望華為堅強,正確地面對公眾的各種聲音。請做好你們的事情,並且相信,歷史不會辜負誠懇和百折不回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