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們識別狗狗情緒的能力取決於其成長的文化環境
據外媒BGR報導,即使某些人沒有飼養寵物狗,但他們似乎能自然而然地識別狗狗的情緒。一項新的研究試圖揭示其中的原因,並表明某些人的成長環境等原因可能使人們與狗狗有著特殊的聯繫。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任務是邀請來自歐洲和摩洛哥的150多名參與者識別狗狗的情緒。這些志願者是成組招募的,成年人和五歲至六歲的孩子都可以參加。參加者包括非穆斯林歐洲人以及在歐洲和摩洛哥的穆斯林民眾。
在穆斯林國家的傳統社區中,狗狗經常被視為不純潔,很少融入家庭。顯然,這與穆斯林會討厭狗狗的錯誤觀念無關,而只是暗示不同的社會在對待狗狗的總體態度上可能存在重要差異。
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方法,用於測量一群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與狗狗進行大量互動的個體對狗狗情緒的識別。非穆斯林歐洲人默認情況下對狗狗的了解要多得多。
關於人與狗相處得如此好的一種理論稱為“協同馴化”。這個想法是,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可以說,基於生存和友誼與狗狗的互動可能已將對狗狗的熱愛印在了我們的DNA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在沒有狗狗的家庭中長大並且與它們互動很少的人應該具有識別狗的情緒的能力。
在測試了所有志願者對狗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識別能力之後,看來該理論至少可以發揮作用。參加這項研究的孩子表現出一種內在的能力,能夠讀取某些狗狗憤怒或興奮的情緒,在這方面,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群體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研究人員還表示,在成年人中,在對狗狗具有積極態度的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參與者識別狗狗情緒的可能性更高,這可能導致對該物種的不同被動接觸、興趣或傾向。在歐洲和摩洛哥,沒有飼養寵物狗的穆斯林民眾比沒有飼養寵物狗的非穆斯林民眾更難以準確地識別狗狗的情緒,這表明定期接觸動物是更好地了解它們行為的關鍵。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測量了參與者對黑猩猩的情緒識別能力。雖然靈長類動物是在動物界中與人類最親近的物種,但沒有一組志願者表現出能夠識別其情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