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低頻血管運動或能清除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的腦部斑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仍在研究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確切原因,但一種稱為β-澱粉樣蛋白的毒性斑塊被認為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利用血管中的自然波動(稱為血管運動)可以更好地清除這種斑塊。
我們的心跳,呼吸和神經系統都會導致我們的血管移動和晃動,但是另一種鮮為人知的血管振動驅動因素稱為血管運動。儘管對其確切原因了解甚少,但血管舒縮引起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這些收縮和擴張是自發發生的,並且發生頻率很低。
人們已經研究了血管運動作為一種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和心髒病患者血液流動的方式,以及我們組織提取氧氣的方式。現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一組醫學科學家已經著手研究它與大腦血管中物質堆積之間的關係。
為此,研究小組將一種名為葡聚醣的碳水化合物注射到了小鼠的大腦中,並通過熒光標記和隨後的成像測試對其進行了追踪。科學家們觀察到低頻血管運動循環在清除葡聚醣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科學家激發了更強的血管運動振盪,這進一步證明了清除率的提高。然後,他們觀察到了在大腦血管壁上積聚有β-澱粉樣蛋白的小鼠體內的血管舒張作用。在這裡,他們發現脈動受阻,清除率因此降低。
如果這些結果可以在人類受試者中復制,他們將表明血管舒縮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如果科學家們能夠找出方法來維持其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最佳功能,那麼他們就可以維持大腦清除垃圾的能力。
主要作者Susanne van Veluw表示:“我們能夠首次證明以超低頻率自發發生的大的血管擴張和收縮是清除大腦堆積物的主要動力。我們的發現強調了脈管系統在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生理中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將治療策略導向促進健康的脈管系統,從而改善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清除率,那麼將來我們可能能夠預防或延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
該研究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