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互聯網司法尚處探索階段推動制定電子訴訟法
互聯網司法制度總體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最高法將推動立法機關製定專門的“電子訴訟法”。12月4日,《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外發布。最高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這是中國法院發布的首部互聯網司法白皮書,也是世界範圍內首部介紹互聯網時代司法創新發展的白皮書。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7年8月18日,我國設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2018年9月,又先後增設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印發《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有效明確了身份認證、在線立案、電子證據、在線庭審、電子送達、電子卷宗等在線訴訟規則,為完善在線訴訟程序和規則作出了有益探索。
“目前,互聯網司法制度的總體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李少平表示,三家互聯網法院和各地法院陸續制定出台訴訟規程、訴訟指南、審判手冊等文件,細化在線審理規程、明確在線訴訟規範,有力推動在線訴訟規則體系逐步完善,實現互聯網司法實踐成果有效轉化為程序規則和長效制度。
目前,互聯網法院大多數案件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訴訟,實現訴訟流程從“線下”到“線上”轉變。
“即使在已經實現全流程網上審理的三家互聯網法院,根據案件情況和當事人需求,仍然可以提供靈活便捷、可轉換的線上線下混合訴訟機制。”最高法院司改辦主任胡仕浩透露,截至目前,三家互聯網法院約有9%的案件是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審理結案的。
胡仕浩表示,互聯網司法建設尚處於探索階段,目前傳統法院和傳統訴訟模式仍是解決糾紛的主要渠道,對於不會使用、也不想使用互聯網打官司的老百姓,完全可以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全流程線下訴訟,“條件成熟時,我們將推動立法機關製定專門的’電子訴訟法’,實現訴訟制度的創新與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法院還廣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科技,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司法中的深度應用。
在區塊鏈領域,“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統一平台”,完成超過1.94億條數據上鍊存證固證,利用區塊鏈技術分佈式存儲、防篡改的特點,有效保障證據的真實性,極大減輕法官認定證據的難度。
在大數據領域,“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台”可實時匯集全國3507個法院的審判執行、人事政務、研究信息等數據,2019年10月31日,已匯集全國法院1.925億案件數據,目前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審判信息資源庫。
在人工智能領域,各地法院積極開發了各類智能化審判輔助系統,不同程度實現案件繁簡甄別分流、案件智能畫像、庭審自動巡查、法條及類案精準推送、自動生成文書、文書瑕疵自動糾錯、裁判風險偏離度預警等功能,成為法官辦案和群眾訴訟的有力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