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性行為等是大學生感染艾滋病主要原因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年來,中國青年學生感染病例的上升使得高校艾滋病防控日益受到外界關注,教育部啟動的94所高校防控試點已實施三年,如何更好提高青年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能力,仍然是亟需面對的難題。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2019年11月30日發布的最新艾滋病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萬,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其中今年1-10月,全國共檢測2.3億人次,新報告發現感染者13.1萬例。
這其中有多少是青年學生,官方並未披露確切數據。不過在地方層面,據湖北日報報導,湖北省疾控中心專家日前介紹,今年前10月湖北省青年學生感染人數共發現149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另據華商報報導,陝西省疾控中心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省每年新報告學生感染數在100例以上,平均每20名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名是學生。
此前在2018年11月,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員韓孟杰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7年,全國高校學生新增感染艾滋病達到3077例。北京市教委也曾公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6月底,北京市已報告學生HIV感染者1244例,其中在校高校大學生HIV感染者及病人總數為722例。
此外,2019年6月《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曾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國內新診斷的感染HIV的大學生人數年增長率從30%-50%不等。不過,國家衛健委艾滋病臨床專家工作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教授張福杰曾告訴界面新聞,近年來艾滋病發病及死亡人數上升,並不是艾滋病疫情擴散,而是相較於過去增加了篩查力度,報告了更多艾滋病病例。
“從發布的數據看,大學生的病例不算多,也比較穩定,只是因為是社會精英,所以對大家觸動比較大。”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一位研究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該年齡段處於向社會過渡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如果學會自我保護,會有不錯的預防效果。
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的數據顯示,不安全性行為特別是男男同性性行為是當前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湖北日報引述湖北省疾控中心專家說法稱,今年新發現感染者全部是經性途徑傳播感染,同性傳播、異性傳播所佔比例分別為91.3%和8.7%,新報告病例主要為男性。
《中國艾滋病性病》雜誌2019年10月刊登的《青年學生HIV感染及傳播的風險擴散研究》一文認為,高危性行為增加、學校性教育不足、網絡社交平台助推是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高風險的主要原因。
韓孟杰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學生群體對艾滋病知曉率並不低,但是經調查,“有過性經歷的學生,安全套使用率不到40%”,該群體處於性活躍期,容易受外界影響,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針對青年學生群體感染艾滋病的情況,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專門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的通知》稱,各地要增強預防艾滋病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青年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艾滋病能力,提高師生艾滋病檢測認識,幫助認識和杜絕傳播艾滋病的高危行為。
其實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和原國家衛計委辦公廳曾共同下發《關於建立疫情通報製度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高校艾滋病防控試點工作開始啟動。2016年,教育部在11個省份46所高校試點基礎上,將範圍擴大至31個省份94所高校,並專門印發《關於開展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試點推進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三年的試點工作。
今年10月,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十部門還發布《遏制艾滋病傳播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並將“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列入其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在新生入學體檢中發放預防艾滋病教育處方,每學年開設不少於1課時的艾滋病防控專題教育講座。
但是,許多大學生並未能接受到正確、充足的性教育知識。清華大學醫學院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博士後李冠喬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性教育缺失是目前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從事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北京某高校教師李麗(化名)告訴界面新聞,該校每年約有來自20多個學院的8000名新生,但是艾滋病防控講座並未能覆蓋全部人群,由於時間、精力和參與意願等原因,講座只能在部分學院開展,學生數的實際到場率也不容樂觀,“新生入學可能有艾滋病教育,但專門拿出1課時做艾滋病工作的很少,幾乎就是一提而過。”李麗稱。
李麗負責的社團曾計劃開展更多講座及加大新生篩查,但與學校其他單位配合時,對方曾以需要紅頭文件、領導批示為由,進行推諉,認為艾滋病“不適合大張旗鼓地宣傳” 。
“近幾年國家頻繁發文之後,對於高校來說更像是一種強制的要求,但是有的高校管理者並不是非常積極地推動”,李冠喬表示,“目前仍缺乏對整條防控鏈的科學評估,導致很多學校的艾滋病教育課程浮於表面,只是單純地完成指標。”
以何種形式分享艾滋病知識,能夠增加大學生主動諮詢、檢測的意願?李冠喬認為,學生組織可以與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合作,通過互聯網、電話和社交媒體,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傳播有關艾滋病的基本信息。
已經有高校在嘗試新的方式。界面新聞了解到,清華大學紅十字會就設計出了“密室逃脫”、“狼人殺”等遊戲形式,以此讓學生在遊戲娛樂的同時也能更深入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
“青年學生的安全性行為意識薄弱,而社會對於艾滋病的污名化,也導致學生不敢去檢測艾滋病,或在檢測時主動隱瞞身份。即使測出來了,也不敢去確診和治療。”武漢市武昌區為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年的黃豪傑認為,如果絕大部分的感染者都可以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並及時治療,傳給其他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韓孟杰曾在2018年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幫助青年學生提高檢測率,目前全國已有11個省,52所高校設立了校園的自助檢測服務,“可以自行購買診斷試劑。採取尿液以後,可以把尿液送到尿液回收器裡,有專業機構進行檢測,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和手機獲得自己的檢測結果。”
李冠喬指出,售貨機同樣能起到教育作用。據了解,這種售貨機放置在教學樓,主要售賣常見零食,但是也售賣HIV病毒檢測包,“給大學生提供一種艾滋病檢測的渠道,同時也是一種提醒。”
此外,界面新聞注意到,我國艾滋病防控教育也開始向教育體系的初高中階段延伸。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11月30日在發布相關數據時提到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工程,並表示,“完善和落實疫情通報機制和定期會商機制,成立由校領導牽頭的艾滋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初中學段6課時、高中學段4課時的預防艾滋病教育時間,落實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預防艾滋病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