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價格戰”白熱化順豐龍頭岌岌可危
近日,“中國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總和”登上熱搜,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2018年我國快遞總量達507億件,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今年我國快遞總量有望突破600億件。“今年參與了3個大項目:脫髮、單身、快遞包裹量”,有網友自我調侃道。
看到這個話題後,也有網友查了下自己的網購記錄,“過去一年共下了85個淘寶單和46個京東單,貢獻了131個包裹。沒想到竟然買了這麼多。”
據國家郵政局,2018年我國人均快遞使用量36.4件,而2014年僅為4.2件,四年之間,人均快遞使用量增長近8倍。
圖/中國郵政局網站截圖
價格戰愈演愈烈
在包裹量即將突破600億件的2019年,據觀研天下預計,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也將突破10萬億元。
近幾年得益於電商的快速發展,快遞市場規模也水漲船高。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為507.1億件,業務收入6038.4億元,自2010年以來,中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在40%左右,與此相對應的是,其間中國網絡購物規模43.77%的年復合增長率。據機構研究,2018年電商快遞件佔快遞業務量比重已超過80%。
電商的持續繁榮,為快遞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而快遞行業的持續競爭和優化,也在進一步反哺電商。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測算,在2010年,發一件快遞的成本在24元到25元,而到了2018年,發一件快遞的成本只有12元左右,降幅超過一半。電商和商家發貨的成本,也進一步降低。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降價是快遞公司搶占市場份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在單件快遞成本降幅不及單票收入(單件快遞的收入)降幅的背景下,快遞公司的利潤被侵蝕,頭部快遞公司的業績也出現下降。
據西南証券研報,2019年上半年,中通、圓通、韻達和申通快遞單票收入分別為1.74元、3.19元、3.3元和3.19元,同比分別下降0.18元、0.38元、0.04元和0.04元。今年上半年,單票收入降幅較大的中通和圓通業績不甚理想,出現下滑,淨利潤同比下降0.37%和4.04%。
但今年上半年,順豐單票收入為23.62元,同比提升0.93元,單票收入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上半年順豐淨利潤同比增長40.35%。
圖/西南証券研報
物流協會研究員楊達卿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單票毛利率下降是快遞行業價格戰的結果,隨著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和韻達,以下均簡稱“通達系”)快遞品質上行,以及今年順豐向下拓展電商快遞,頭部企業在電商快遞件的市場份額爭奪戰更為激烈,“以價換量”的價格戰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戰術。
隨著物流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提升,物流行業成本還會再下降。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未來物流行業將通過技術、供應鍊和物流鏈,推動行業效率進一步提升,進一步降低成本。
據最新公告,今年8月份,快遞上市公司的平均單票收入為11.63元,同比下降2.4%。除了韻達,頭部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都在下降(中通未公開),其中韻達、申通、圓通和順豐的單票收入分別為2.76元、2.72元和21.65元,同比下降13.48%、16.82 %和6.36%。
頭部快遞公司大幅降價的邊際效益如何?是否賠本賺吆喝?三季報或將見分曉。
三分天下
目前,由於快遞行業競爭呈現同質化,低價優勢對客戶的吸引力更為明顯,龍頭順豐的市場佔有率在不斷下降。
據西南証券研報,今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7.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六,位於通達系、百世之後。而通達系和百世的市場佔有率集體上升。今年上半年,5家快遞公司合計市場佔有率在71.1%,目前中通的市佔率19.3%,位列首位。
“順豐在較長一段時間,疏遠電商快遞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戰略誤判”,楊達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之前順豐不介入電商快遞,主要擔心被拉低毛利率和影響品牌定位,但電商件市場也有大量高端需求,當順豐放棄這些市場,就給了通達系上行空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快遞行業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快遞公司分為:阿里系(通達系+百世)、順豐和非阿里順豐系。
阿里巴巴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在終端快遞上也“大手筆”投資佈局。目前快遞行業中,通達系和百世5家公司,均納入了阿里和菜鳥的智能物流體系中,也被默認為是阿里系。
今年3月份,阿里以46.6億元間接入股申通後,7月份再度以99.82億元的價格,獲得申通快遞約31%股權的購買權,如果成功實施購買,阿里巴巴將成為申通的實際控制人。此前,阿里已經控股百世,入股圓通和中通,而韻達早已是菜鳥的合作夥伴。據媒體報導,阿里和拼多多都有意向投資韻達。
楊達卿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因為通達系、百世與天貓、淘寶的業務深度捆綁,合力搶占賽道形成對順豐的卡位,使得順豐市場佔有率下降。但順豐仍是品質認可度最高的本土企業,一旦降價相對容易分食通達系快遞的客戶。
今年5月份,順豐推出專供電商快遞的特惠專配等新產品。公司稱,中國快遞業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在電商快遞市場,新產品打破原有產品價格局限,填補價格區間空白,不斷貼近市場競爭。
“但順豐降價還需要把握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在於能多大程度保障換道投入。順豐要得到的或許不只是通達系的訂單,而是在數字物流時代的主動權 ”,楊達卿表示。
不抱大腿的順豐顯得特立獨行,但是被孤立的危機也在步步緊逼,除了市場佔有率,順豐的業績也出現了波動,被通達係緊追,快遞龍頭的位置看似岌岌可危。
2018年,順豐淨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營業收入為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營收和淨利均位居快遞公司首位,但增幅遠遠落後通達系。
去年,通達系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了超30%的增長,其中,中通以43.83億元的淨利潤位居通達系首位,與順豐只有1.73億元的差距,成為淨利潤最有可能超越順豐的公司。
寡頭格局?
隨著拼多多、社區拼團等社交電商的崛起,下沉市場釋放了低線城市和社區居民強大的購買力,顯著拉動低線城市快遞業務量。據研究機構測算,2018年拼多多約帶來94億件電商快遞包裹,成為行業內除了阿里係以外最大的電商快遞件來源。
“未來快遞行業的增長點主要在下沉市場、跨境電商和即時物流,這三方面將成快遞公司的新戰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下沉市場中的電商快遞對價格十分敏感,通達系快遞以低價競爭優勢,迅速搶占了市場份額。2013年和2014年,順豐曾嘗試與電商合作,但由於賠錢賺吆喝,2014年順豐業績大幅下降。今年再次放下身段,擁抱下沉市場的順豐,能否一帆風順?
除了進軍電商快遞,近幾年順豐早已進行了橫向領域試水,拓展多項新業務。
目前順豐的新業務包括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即時物流、國際業務和供應鏈業務。其中,快運業務已經成為順豐第二大營收來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72億元,營收佔比為10.13%,公司預計2019全年有望突破百億。
然而,在即時物流上,順豐有京東物流這個強勁的對手,在國際業務上,順豐或無可避免地面臨著阿里系的猝擊。今年4月,順豐才剛成為網易考拉認證物流服務商,而9月初,網易考拉就被天貓收購。天貓和網易考拉合併之後,佔據了跨境電商超一半的市場份額。
關於順豐和網易考拉的合作,順豐相關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信息對外披露”。但8月底,在接受機構調研時,順豐坦稱“國際板塊方面,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公司對產品做出調整,收入存在一定波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認為,在拓展下沉市場和多點出擊中,順豐應該穩定既有業務發展,要切實防控戰略失誤,確保服務品質,始終保持良好品牌形象和自身獨特優勢。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快遞公司排位是否會變尚未可知,但毫無疑問,頭部快遞公司的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行業整合也將隨之而來。換句話說,老大和老二打架,最後行業的老三和老四都消失了。
楊達卿認為,頭部企業“邊打邊換道”,通過價格戰贏得主動權,順勢借助資本推手轉向智能物流。在智慧物流的賽道上,將洗掉一些造血能力不強的快遞企業,進而實現快遞資源集聚,而這種資源集聚或將不是少數單體企業一枝獨秀,而是類似“菜鳥網絡+快遞集群”等超級生態圈的資源集聚。
解筱文亦表示,價格戰進行到一定程度,快遞頭部企業市場權重不斷增強後,必然將實現企業新的整合兼併。在電商市場博弈和自然調節中,快遞龍頭優化運營模式,加強技術創新提質增效,將向更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