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發公告道歉,一邊“雲炒鞋”,這狠nice
2019年創投市場異常的冷清,但這不意味著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不再上演,“雲炒鞋”成為了很多00後第一堂金融實踐課,沒有經過炒股、炒房、炒幣套牢的小白們掐指一算,該交“學費”了!9月26日,球鞋交易平台nice因24號滿減活動一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公告,稱部分商品“閃購”價格出現不合理波動,少量用戶惡意哄抬閃購價格,因此平台封禁了68名用戶,並提出將進一步整頓炒鞋行為。
文丨靠譜的阿星
然而公告一出,不僅難以服眾,甚至在評論區很多網友稱nice這一行為是“賊喊捉賊”、“帶頭割韭菜”,縱容炒家哄抬價格增加GMV和收入,然後又以“鞋穿不炒”的名義關閉相關商品,使高價接盤者無法出貨。
不管nice的活動初衷如何,散戶們被打了一計悶棍,此前nice全力推行炒鞋氛圍,又在散戶利益受損時“喊冤”,這種吃相開始讓參與用戶失望甚至憤怒,相應事件始末值得關注。
01
當“羊毛黨”被薅羊毛,何處說理去!
在公告裡,nice指責“羊毛黨”自建小號,自賣自買,用兩部手機買賣對刷,造成鞋源假象緊張從而惡意哄抬價格。
但是經過媒體調查了解到,這是由於9月24日nice平台推出了“全場現貨閃購商品滿1500減50元,滿2500減75元,每位用戶每天有4次折扣機會,7天共28次”的滿減優惠;如果用戶開多個賬號對刷就能夠從中牟利。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平日相當廉價的小件商品被哄抬到不可思議的價格,例如在宜家賣4.9元的克諾里格鑰匙鏈,價格飆升至1500元以上;100元左右的supreme傘兵配件迅速漲到2000元以上;200元左右的品牌聯名機器貓公仔,被炒到了2300以上……
難道是nice這麼快就“萬物皆可炒”的階段,又或許是平台覺得這樣的操作過於明顯,9月26日中午12點半左右,nice關閉傘兵、機器貓等商品的評論和成交記錄,並封禁一批惡意炒作的賬號時。
“nice說白了就是一個炒鞋平台 ”其創始人周首曾在直播間裡這樣說道,但是現在炒鞋平台開始封炒鞋賬戶,對已深陷其中的散戶們來說是一個“做空”信號,於是散戶們瘋狂地拋售砸價,並瀰漫恐慌效益,高點進場的散戶成為了這次滿減活動韭菜,有點類似股市裡的“殺豬盤”。
炒幣的90後或許還記得,有些交易所為了薅有信仰韭菜的比特幣以及大盤相對堅挺以太幣曾經直接在交易時斷電、撥線,製造黑客盜幣事件,實際上,nice前期做的是社群炒鞋氛圍是“拉盤”,其閃購等各種策劃活動或多或少有收網的味道。所謂“韭菜”或者賭徒往往都是輸到只剩褲衩時才知道被忽悠進了圈套,只是那些並平台指責為“對刷”的“羊毛黨”不僅沒有薅到羊毛,還被反倒一耙,但是nice的“義正言辭”真的站得住嗎?
02
nice閃購參與“雲炒鞋”活動是否涉及法律風險?
nice一開始定位於圖片社交社區,2018 年看中了“球鞋熱”轉型做“潮人社區+ 交易平台”。入局頗晚,又在市場緊張激烈的競爭格局之下,nice是真有點“坐不住”了,抄近道在“炒鞋”方面開了掛。筆者查閱了nice APP裡炒鞋還像模像樣做起了K線圖、做指數分析,活脫脫的迷你版“股市”,只不過基本面不是上市公司,而是資產證券化了的“鞋子” 。
為什麼說nice在炒鞋之上異常激進呢?與一般球鞋交易平台會的“寄存”模式並收取服務中介費不同,nice的特色在於“閃購”即商品售出後就被視為交易完成,如果用戶想要再次出售該商品,直接在平台上選擇出售即可,不需要完成出庫、物流、再次入庫的流程,這樣簡化了轉賣流程,甚至不用買家驗貨就可以再次售賣。也就是說交易只需要“雲操作”即可,至於鞋子是不是用來穿的則沒有那麼重要了。
nice的“閃購”模式為專業炒鞋“莊家”們洞開大門,只要有資金先入為主,把一開始的低價都掃一遍,然後立即掛高價等待下一個人接盤。當有更多的人湧入時候,交易量就會暴增,甚至可以不斷的買入賣出的循環。
這種明目張膽鼓勵“金融化炒作”的行為是否是將“電商”平台銷售演變為二級市場的“憑證交易化”活動,此前工人日報經濟新聞就提出警告,這種模式涉嫌金融違法,提醒用戶警惕。
由於炒鞋對於鞋狗來說帶有某種娛樂性質的,甚至有人覺得自己的小眾愛好演變為大眾狂歡時而感到振奮,從而忽視這種炒鞋本身的法律風險。閃購這種電子現貨模式究竟風險在哪裡,待筆者為你道來:
第一大風險是製造泡沫,脫離實物的虛擬化交易很容易形成“鬱金香泡沫”。17世紀時曾經荷蘭稀有的鬱金香曾經賣到天價,一顆鬱金香價格超過13頭牛的價格;當時的“海上馬車夫”國民有財富愛攀比為了方便交易還專門設立了鬱金香交易市場,鬱金香逐漸演變為交易符號而不需要實際轉讓,很快更多階層加入到炒鬱金香的囤積投機之中,甚至把航船改種“鬱金香”,最終炒到一顆鬱金香價值3000金幣,於是有商人開始拋售鬱金香球莖,很快鬱金香開始一文不值,無數靠借款或變賣家產的人一夜之間身無分文,一些貴族家庭財富灰飛煙滅,最終整個荷蘭一蹶不振,退出歐洲強國。歷史留給人們的教訓是人們不會吸收教訓,其實把鬱金香的故事換成一個交易物就是現在“炒鞋”。
第二大風險是沒有相關的金融牌照的情況下舉辦具有證券化交易實質的二級市場,鑑於當前炒鞋交易量相對於此前炒幣時期是小巫見大巫,大體可以排除一些“洗錢”行為;但是閃購模式製造交易火爆的假像不斷吸引外來資金進入,恐怕會陷入“龐氏騙局”風波之中。
ICO之所以被國家進行嚴厲整頓和明令禁止在於,炒幣行為本身是模擬化的A股市場,很多交易標的可以無限制發布代幣,瘋狂吸收散戶的資金;而散戶拿到了代幣之後就會組成社群模式,以“老韭菜”帶新韭菜增強流動性,但是莊家在拉盤之後往往跑路則造成散戶崩盤,反正很多交易所服務器均在海外。在幣圈進入大熊市之後,很多莊家實際上已經湧入到了鞋圈,甚至從操作手法以及話術上與此前“空氣幣”、“傳銷幣”如出一轍。
與空氣幣依附於有保值增值屬性的比特幣不同的是,鞋本身是工業品,理論上可以上聯名款、限量款只是商家的營銷手段,設計的款式也可以不斷推陳出新,這使得炒鞋本身更容易被控盤成為品牌的促銷活動以及莊家操盤行為,沒有人能夠穿上那麼多鞋,炒鞋人本身穿的也是普通鞋,鞋說到底就是一個金融工具,一個噱頭而已。
(nice炒鞋的曲線圖模仿股市)
第三種風險大量沒有風控能力的年輕人進入投機操作,如果最終因為投資出現資金鍊斷裂甚至負債將會引發社會問題。據了解,已有人在黑貓投訴上投訴nice只能充值不能提現,還有賣家投訴nice違規扣除保證金,侵害賣家的正常權利。當面對越來越多的提現申請,nice的資金鍊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輿論也會推進監管插手的腳步。而一些炒鞋巨虧的年輕人甚至還出現輕生衝動。
(如果這位用戶真的輕生,該由誰來擔責?)
二級市場有一句話叫做“當大潮退出,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而nice閃購有多少炒鞋者在裸泳呢?由於目前炒鞋熱還在沒有退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水很深。
03
nice會真正停止炒鞋嗎?閃購還在運營中
小散們的憤怒聲音已經開始聚集發酵,他們似乎開始明白,閃購活動自帶流量和GMV使得nice成為了“炒鞋”的獲利者,此次滿減活動不過是nice把炒鞋模式延伸至炒小眾挂件和義烏小商品,以前是割鞋狗韭菜,現在還沒有等韭菜長齊,再用其他商品多割幾次。
nice不得不做出一些回應,在其發布的公號之中“以nice官方名義陸續回購9月24日至26日的買賣中設計到違規和不正常價格交易的閃購商品”,試圖平息怒怨。有媒體已經開始質疑閃購模式刺激GMV以及交易服務費的數據水分,筆者從nice上發現,相應的一些閃購活動依然存在,雲炒鞋行為依然沒有停止。
必須要指出的是,“炒鞋”雖然帶來看似熱鬧繁榮的流量,但其實對於真正愛鞋用戶、對於跑鞋交易平台的長遠發展均是相當不利的。能賺到大錢的只是極少數的大莊家。
再加上,在閃購活動中被沖商品的特徵均有市場價很低、入手難度低、平時不會積囤,卻賣出離譜的價格,明顯是在“收智商稅”,現在已經是平台在剪羊毛了。如果這種帶金融屬性的操作行為不被禁止,或許上述所提到的金融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涉及年輕人生命財產安全的事故風險到來概率會提升。
對正規球鞋交易平台行業來說,個別平台的“炒鞋”行為實際上是將幣圈的浮躁、割韭菜之風引入至心智尚未成熟、缺乏金融風控意識的95、00後群體之中,明顯是把鞋圈當成韭菜園,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顯然是不利於行業長期發展的,畢竟Z世代帶來著互聯網的未來,這個行業的潛力依然不可估量。
結語
最近多家主流官方媒體強調“鞋穿不炒”,堅持認為,“只有回歸到潮流文化的初心,打造良性的產業生態鏈,潮流經濟才有可能進一步繁榮。”當行業自律無法徹底貫徹,此風若愈演愈烈,相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機行為的製止或許會很快到來。
nice的行業官方聲明以及補償舉措,希望不是短暫的安慰以及搪塞藉口,畢竟只有真正走正道、秉持正念的規範平台,才有資格成為一家真正受人尊敬的互聯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