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漲價玩家造血or渠道裹挾
告別一元時代——繼共享單車之後,已經逐鹿約5年時間的共享充電寶,近期以漲價之姿重回公眾視野。“我逛商場就會用到共享充電寶,漲得挺多的,但是由於經常忘記帶,所以還是會用。”張丹(化名)是一位共享充電寶長期用戶。其近期一項訂單顯示,9月12日19時51分租用小電充電寶,21時歸還時收費4.5元。
如今,租用來電、雲充吧等共享充電寶兩個小時費用均為4元。新京報記者註意到,共享充電寶調價後普遍為2元/小時,以餐飲、酒店等大眾消費區為主。而在景區、口岸等特殊場景,有漲到5-8元/小時的情況。
目前,共享充電寶市場基本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這一行業也早已進入盈利階段。對於漲價,專家表示,回歸正常商業邏輯後,調整價格系常態。業內人士則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共享充電寶漲價存在渠道裹挾的情況。行業地推入場競爭較為畸形,共享充電寶企業互相競爭讓利,一些入駐門店坐地起價。
●巨頭時代
“三電一獸”稱霸市場,收費告別“白菜價”
“總有會忘帶充電寶,或充電寶不夠用的情況。”林森(化名)今年4月排隊等吃飯時用過共享充電寶,彼時共享充電寶已經供不應求,但仍是“白菜價”:租用一個小時1塊錢。
漲價風潮起於今年下半年。街電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表示,今年春節後,公司為達到運營平衡開始調整價格,定價普遍漲到2元/小時,有些場景入駐競爭激烈的定價還更高。9月時,一家餐飲門店的怪獸充電寶顯示,收費標準2.5元/小時。來電同樣有可能加入漲價行列,其大部分場景定價為1-2元/小時。
“我們不希望看到漲價。但是如果其他友商都漲價,也不排除,日後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酌情動態調整。”來電科技CMO任牧9月25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共享充電寶此次並非一刀切式的全行業全場景提價,也沒有清晰的提價輪次,但從總體上看,行業的收費標準的確比之前有所提高。新京報記者註意到,共享充電寶已經漲價至2-4元/小時,大多收費集中在2元/小時。
如今漲價的玩家,主要為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三電一獸”。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預計將超過3億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份額,街電以40.5%佔比排名行業第一,而小電、怪獸及來電佔比分別為23.6%、20.9%和11.7%。
2017年是共享經濟元年,資本的青睞讓共享充電寶風光無限。乘著風口,2017年春夏之交的40天時間裡,共享充電寶行業拿到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額約為12億元,這個融資數額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一哄而上快速迎來洗牌重整。當年10月,樂電宣布停止運營,在此之前,已經有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企業出局。此外,包括泡泡充電、創電等多家企業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基本進入到巨頭階段,“三電一獸”背後多有資本力量加持。2017年8月,聚美優品宣布完成對街電的收購,其全資子公司將持有街電60%的股份。曾任職阿里的唐永波則在2016年創辦了小電,其曾先後完成金沙江創投和王剛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騰訊、元璟資本近億元A輪融資,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領投的3.5億元B輪融資。
此外,創建於2014的來電科技,曾獲得SIG海納亞洲、紅點創投中國基金、九合創投等2000萬美元A輪融資。而怪獸充電的創始人蔡光淵曾任優步上海的總經理兼全國市場總監,創始團隊來自美團、優步、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怪獸充電在2017年獲得兩輪融資,順為資本、小米科技、高瓴都曾參與。
不過,進入2018年,融資趨緩,2018年3月小電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2018年底,怪獸充電完成了新一輪3000萬元融資。除此之外,共享充電寶行業再難看到資本注入。
●激烈搶食
充電寶企業地推競爭有些場景入場費不菲
“共享充電寶漲價和共享單車漲價是一個邏輯,經過前期競爭,市場格局洗牌之後,頭部企業出線,用戶消費習慣也被培育。如今調整價格,賺取利潤是合理的商業發展軌跡。”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告訴新京報記者。
實際上這也是國內地推江湖的潛規則。任牧告訴新京報記者,共享充電寶漲價其一主要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渠道成本進一步提升。此外,在一些場景,漲價的主動權並不掌握在共享充電寶企業手裡,而是商家。有時,商家為多獲收益,會主動要求在店裡定更高的價錢。“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給商家提建議,但是否採納,主動權在商家。”
業內人士文先生(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共享充電寶漲價需要分兩個情況來看,第一種是正常漲價,行業玩家慢慢在調價,大家需要賺錢,行業需要健康有序發展,這是必然規律。另一種漲價存在渠道裹挾的情況,有些場景入駐需要不菲的入場費,尤其是一些娛樂場所。
“一瓶礦泉水正常零售價就1-2元,但是在飯店、酒吧、KTV,以及車站機場等場景的售價就可能達到幾倍或十幾倍。”文先生表示,行業地推入場競爭較為畸形,共享充電寶企業互相競爭讓利,一些入駐門店坐地起價,也令消費者使用費水漲船高。剛開始,共享充電寶企業與入駐門店商定五五分,但是其他企業提出三七分,或者一九分。
“共享充電寶的地推競爭比較激烈,當時有多家品牌前來推廣,目前門店有街電和小電兩家。”福州一家連鎖餐飲的門店負責人萬達(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共享充電寶是新事物,許多門店都有入駐,消費者的使用頻率也高。對於共享充電寶品牌入駐,門店並不吃虧,可以得到一筆收入,目前分成是五五開。
實際上,如此穩賺不賠的生意入駐商家也很青睞。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商家與共享充電寶品牌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獲得共享充電寶利潤的分成和與同行競爭者保持一致,其次才是吸引消費者和提升消費體驗。
●漲價背後
共享充電寶行業實現盈利,上調價格“造血”
低價戰略只是商業推廣的手段。對以租金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上調價格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企業需要逐步緩解之前巨額補貼所帶來的虧損壓力,逐步提高費用標準減少收支差,這也有利於企業的後續融資。
共享充電寶誕生之初,艾瑞諮詢數據曾顯示,來電科技、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寶的成本100-150元,每個充電寶一天平均租借頻次為一次,單次收入為1元左右,單個充電寶回本週期平均4.5個月。
若按此推算,共享充電寶行業早已進入盈利階段。街電CEO萬里曾透露,2018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經過市場驗證實現規模營收,“幾家頭部企業陸續實現了盈利。”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電累計用戶量已達1.07億,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累計用戶量首個突破億級別平台。而聚美優品的財報顯示,街電去年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
“目前各玩家訂單流水不錯,財務數據也還行,無論戰略投資還是財務投資,都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有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2019年將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關鍵年份,資本將關注該行業,格局或生變。
今年4月,有消息稱,螞蟻金服或正在攢局撮合國內兩大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與小電合併。對此,街電方面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消息不屬實。”小電方面則表示,不予置評。
對於共享充電寶“悶聲發大財”的觀點,任牧認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經過5年發展競爭,在很多城市已經發展相對成熟,頭部幾家玩家全部具備了盈利能力,並且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甚至盈利。他提到,企業要為合作商家創造價值,實現多方共贏,承擔較高的運維及入場成本。還要面向未來,加大技術研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久發展。
“回歸正常的商業邏輯後,調整價格是一個常態,但個別場景漲價太過分,由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這是不可取的。”丁道師表示。對於共享充電寶的前景,丁道師認為,共享充電寶可以賺錢,只要能活下來,養護成本比共享單車低,也沒有政策風險,目前正處於回歸正常理性的階段。
一位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共享充電寶行業是一個挺好的投資賽道,可以賺錢。而近期,美團點評被傳出,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2017年,美團共享充電寶項目第一次開始小規模測試,後被擱置。此次再啟動擴張,或許也看到了其他玩家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