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30 Pro評測:外觀大改拍照升級的它香不香?
“華為Mate30 Pro可以考慮分期真香一個”; “我也想真香一個,但有點缺錢”; “主要是太香了”。實話講,在朋友群裡看到這段對話時我是蒙圈的,這些平常不怎麼看評測、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了解手機的小伙伴,紛紛表示被上週在海外發布的華為Mate30 Pro香到了。
即便是前陣子蘋果舉辦的秋季發布會,我都沒能感受到圈子以外小伙伴這麼熱烈的討論。這時我這才意識到,華為這次的產品可能不太一樣了。
華為Mate30 Pro
當然,產品如何,不能光憑群眾的感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手機上。於是華為Mate30 Pro評測機一到,我就迫不及待拆開包裝,經過幾天的試用後,寫下了這篇評測,來回答“到底香不香”。
瀑布屏下硬朗的線條和圓潤的手感
瀑布屏的設計華為沒能拿到首發,但當屏幕點亮的那一刻,依然能感覺到視覺衝擊。
華為Mate30 Pro
官方將Mate30 Pro正面這塊6.53英寸OLED屏幕稱為“超曲面環幕屏”。從名字上也看得出來,華為將曲面屏幕的彎曲程度做得更大,以至於從正面看過去屏幕兩側的邊框“消失”了,滿眼都是屏。
和vivo的“無界瀑布屏”相比,華為Mate30 Pro的玻璃蓋板曲度更大,和超細邊框銜接得更好。這樣一來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別,首先視覺上會覺得Mate30 Pro線條感更強更硬朗;其次握在手裡,手掌和玻璃接觸的更多(而不是邊框),手感更圓潤。
不過vivo NEX 3採用了升降式鏡頭,正面一整塊都是屏幕,而華為Mate30 Pro則保留了劉海。
華為Mate30 Pro前面的“劉海”
留住劉海,一方面可以在裡面加入更多傳感器,比如前置攝像頭、3D鏡頭、光線傳感器和姿態感應器;另一方面,沒有機械結構介入,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手機重量。Mate30 Pro 198克的重量不算輕,但用慣了200克以上的手機你會覺得“哎呦,還不錯”。聽筒倒是完全取消了,改用磁懸發聲技術,利用屏幕震動發聲。
無論是“超曲面環幕屏”,還是vivo的“無界瀑布屏”,最大的作用就是營造視覺無邊框的效果,說白了就是更好看、更驚艷。為了這樣的效果,手機邊框也不得不做得更窄。華為在Mate30 Pro側邊徹底取消了實體音量鍵,僅邊框保留了實體電源鍵。
華為Mate30 Pro
手機邊框變細意味著實體按鍵難於安放。vivo選擇用壓感式設計代替,按上去有點像iPhone 7的Home鍵,而華為選擇利用側邊屏幕來實現。只要雙擊電源鍵附近屏幕區域就能喚出音量調節,滑動屏幕就可以調節音量大小。而且有了線性振動馬達的加持,在音量調節的時候震感非常爽快。
相較之下,華為的音量調節方案更有科技感,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有一些困擾。因為“超曲面環幕屏”的關係,整個手機變得更細長,如果說電源鍵的位置剛剛好,那麼電源鍵上面的區域就要“夠著”操作了,尤其想把音量調大的時候,大拇指壓力很大。而且這種操作姿勢很容易造成手滑,如果一不小心手機沒拿住,結果可想而知了。
華為Mate30 Pro底部
Mate30 Pro頂部和底部都是對稱式設計,細長的橢圓形非常規整,並且保留了底部削平的方案。手機不僅可以立在桌子上,也不會因為各種開孔而感到硌手。也是這種盡可能對稱的設計讓手機前後玻璃銜接得更順滑,手感更圓潤。
Mate30 Pro背部
華為Mate30 Pro背面取消了上一代的“超跑之眼”(俗稱“浴霸”)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圓環式的設計,官方宣稱這依然是傳承自“四眼車燈”的超跑設計。這種設計更突出拍照,造型也更貼近相機。不過這四顆鏡頭鏡頭組成的相機模塊微微凸起,直上直下,摸上去略微硌手。
總體來說,華為Mate30 Pro和前代產品相比,設計上變化頗大。華為進一步利用曲面屏的特性,營造了視覺無邊框的效果,並儘可能將手機做得圓潤。我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看著線條硬朗,摸著卻溫潤如玉。
那些“驚人”的交互真的好用嗎?
在Mate30 Pro上,華為做了幾項“驚人”的交互,讓看過發布會的小伙伴直呼“看著就高級”。其中包括上面說的雙擊側面屏幕調節音量,也包括AI隔空操作和AI屏幕隨心。對於後兩種交互我也重點體驗了一下,下面說說感受。
AI隔空操作
AI隔空操作顧名思義,通過前面那顆手勢傳感器識別用戶手勢,即便不碰到屏幕也能實現截屏、上下滑動的操作。初次上手,覺得隔空握拳截屏這個功能確實驚艷,截屏速度快幾乎沒什麼障礙。而隔空滑動手機就需要時間適應了。
開啟這個功能後,用戶伸出手就會看到屏幕上方有個“小手”的標誌,此時意味著識別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隔空操控了。向上滑動比較順暢,但輪到下滑的時候就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了。而且上滑是伸出手掌識別,然後向下扇,非常自然;而下滑就需要手下垂,識別成功後向上扇,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至於手掌的識別情況,熟悉了之後,大多數情況識別都挺準確的,偶爾也會失效。就我這段時間的體驗來說,識別手掌是一道關,需要適應適應才能保證識別準確性。
華為給這個功能定義的使用場景是在餐廳吃飯時用手機翻微博不用再放下食物;在廚房翻菜譜也不用擦乾手再摸手機。但事實是,當手機平放的時候,識別手掌並不是每次都成功。如果做飯的時候識別不那麼靈敏,我想我會選擇用小拇指滑下屏幕。
不管怎麼說,這功能看上去很炫酷,雖然三星前幾年就做過類似的交互,但體驗上會有所不同。華為不僅借助了前置姿態感應器,還通過麒麟990芯片的微核NPU進行計算,既有硬件的功勞,又有算法在起作用。
AI屏幕隨心
另一項功能AI屏幕隨心,看上去更高級。手機會根據使用者臉部的角度判斷畫面方向,如果檢測到人臉不是正對著手機,屏幕就會自動旋轉。
這個功能很貼心。我平常使用手機一般會關上屏幕自動旋轉的功能,因為躺在床上看手機翻身側躺時屏幕就轉了,這時會很心煩,再動一動才能把手機豎過來。而有了這個功能之後,手機不再單一靠重力感應旋轉屏幕,而是加入了人臉角度作為參考。經實測,即便側躺過來,Mate30 Pro也會因為正對著面部而保持豎屏,讓躺著閱讀變得更加方便。
拍照再拔高夜拍更清晰
從P9開始華為在拍照功能方面突飛猛進,我想華為近兩年在全球市場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原因也要歸功於此。
華為Mate30 Pro背部攝像頭
其實,從去年的Mate 20 Pro上,拍照功能已經遠高於行業的水準,P30又加入了潛望式變焦拍攝技術,而到今年的Mate30 Pro相當於Mate 20 Pro+P30 Pro,再次拔高拍照水準。
先說硬件方面,Mate30 Pro使用的與P30 Pro相同的RYYB濾色陣列(紅黃黃藍排列方式),將綠色像素替換為黃色像素。官方認為這種排列方式尤其是對夜間進光量會有很大的提升。
硬件方面Mate30 Pro採用一枚3D深感攝像頭、一枚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一枚配有1/1.7英寸4000萬像素主攝像頭之外,這次還加入了一枚1/1.54英寸4000萬像素等效18mm焦距主攝。對,你沒看錯,Mate30 Pro同時有兩枚4000萬像素主攝像頭,並且官方還強調這枚新添的主攝是一款電影級攝像頭也是華為目前最大的感光元件,也就是說這枚攝像頭在夜晚拍攝視頻的效果會更好。
在3D深感鏡頭的加持下,華為Mate30 Pro可分離主體與背景,把人物從畫面中“摳”出來,實現類似視頻拍攝時的景深感。
在拍攝過程中感覺Mate30 Pro在人物對焦這塊的速度非常快,從人物入鏡開始,基本不需要反應,背景很自然的過渡到虛化的效果。
人物邊緣處稍欠優化
但是,目前對於人物的邊緣虛化的調校還不是很完美,人物在頭髮邊緣處的虛化不太自然。後續還有個建議,希望能在這項功能中加入“美顏”。
為了和主打拍照的P系列拉開定位,Mate30 Pro沒有配備潛望式攝像頭,而是利用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實現5倍混合變焦、30倍數字變焦,覆蓋18mm-80mm等效焦段。
下面是華為Mate30 Pro與iPhone 11 Pro Max的拍照對比。
逆光環境下樣張對比
白天逆光環境下,兩款產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眩光。華為Mate30 Pro整體顏色偏紫,整體的細節要好於iPhone 11 Pro Max。
傍晚環境樣張對比
傍晚的樣張,iPhone和Mate30 Pro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風格,Mate30 Pro的整體顏色飽和度更高並且畫面銳度比iPhone 11 Pro Max更明顯。在局部路燈處,華為的整體表現要更好一些。
局部細節
夜拍環境下,使用華為Mate30 Pro夜景模式,iPhone 11 Pro Max自動模式。在操作體驗上iPhone 11 Pro Max的自動模式更適合普通用戶操作,手機會自動判定拍攝環境是否需要夜景模式,並且手持/穩定期影響長曝時間多少,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華為Mate 30 Pro在不開啟AI識別下,需要手動切換至夜景模式,這一代夜景拍攝加入AI的支持,和iPhone大體相似,在夜晚手機會對拍攝環境的光線自動調整曝光時間。
夜景模式拍照對比
通過兩張樣片來看,iPhone出現了輕微的偏色,而華為的白平衡比較準確。由於兩張照片曝光時長均為自動模式,華為的畫面銳度高並且通透感強。
廣角夜拍對比
廣角夜拍模式算是iPhone的一個弱項,它的夜景模式目前適用於標準焦段拍攝,超廣角模式下則暫沒有這項功能,所以在這塊華為領先了一步。
局部放大對比
iPhone 11 Pro Max廣角模式下,畫面有塗抹感,相較而言Mate30 Pro亮度、對比度更高。在長曝光的加持下右側“FAO”的顯示效果華為明顯好於iPhone。
變焦夜景拍攝中,iPhone的畫質不如華為Mate 30 Pro但顏色更加真實。
變焦拍攝對比
Mate30 Pro後置3D深感攝像頭的加入在拍攝人像過程中,對焦時間更短,同時也遇到了算法問題,尤其在人物周邊的細節尤為明顯。
變焦局部細節
拍攝過程中還有個小細節,iPhone 11 Pro Max對於後置的鏡頭在白平衡、顏色等做了相同的調校,所以拍攝過程中變焦時,差別不是很明顯。
變焦時切換鏡頭顏色不一
但華為Mate30 Pro拍攝時使用變焦功能,可以很明顯看出後置攝像頭的調校不太統一,出現了明顯的割裂感。當然這也是目前安卓手機的通病。
總體來說,iPhone 11 Pro Max與華為Mate30 Pro最明顯的區別還是在夜景拍攝上,華為不管是廣角模式還是變焦模式下都可以使用夜景模式,這也是iPhone的一點遺憾。
首搭麒麟990處理器散熱做的不錯
通過剛才拍照對比可以看出,Mate30 Pro在夜拍環境下的效果可以算是高出業界一截,原因在於這次麒麟990處理器。
麒麟990處理器
先來說說麒麟990處理器的主要規格:4G版本採用7納米製程工藝,2個2.86GHz大核、2個2.36GHz中核、以及4個1.95GHz小核。這次新浪手機拿到的是4G版本。
麒麟990處理器採用第五代自研ISP,官方稱吞吐率提升15%,能效提升15%尤其是在暗光下,首次在手機芯片上實現BM3D專業級硬件降噪技術,照片降噪能力提升30%。
另外在NPU(神經單元)方面990處理器採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大核(Big-Core)+NPU微核(Tiny-Core)計算架構。
其實,990處理器最值得說的地方在於它是全球首款集成式5G處理器,原先的驍龍855系列、麒麟980兩款處理器都是在單獨掛載一個5G調製解調器,在性能、發熱、續航等多方面性能不如集成式效果理想。
麒麟990處理器跑分成績
但很可惜,通過跑分軟件來看,麒麟990處理器的綜合性能並沒有超越蘋果的A13仿生芯片。
平均溫度31度,高溫出現在攝像頭附近為33度
另外這次Mate30系列使用自研立體高速公路散熱系統,對向後傳熱通路、向前傳熱通路進行改革,散熱節點材質進行提升,包含PCB板+銅金屬覆蓋+銅金屬支架+導熱凝膠,並加入熱管+石墨+石墨烯,能夠迅速導出熱量,實現較為均勻散熱。
Mate30 Pro玩《和平精英》平均溫度31度,高溫出現在攝像頭附近為33度,整體玩下來也沒有出現過熱的情況。在散熱方面華為Mate30 Pro做的非常不錯了。
支持27瓦無線快充還能反向充電
Mate30 Pro充電測試
Mate30 Pro採用4500毫安時電池,並且隨機附贈了40瓦充電頭,經過實測從電量0開始,每5分鐘以12%的電量增長,直至65分鐘左右充滿電。另外Mate30系列支持27瓦無線快充。
總結:
從去年“穩了”開始,華為開始著力於將旗艦手機各個方面打造的更為均衡。如今看來,這代的Mate30 Pro在外觀上大刀闊斧,而拍照更像是去年的升級款。當手機拍照已經接近天花板時,華為將視線放到“攝像功能”和超廣角夜拍上,做進一步的完善,與此同時在手機的設計上Mate30 Pro也更為精緻。
而芯片和網絡部分,在5G還未正式拉開序幕前,華為的芯片技術已經將NSA/SA技術用到巴龍5000調製解調器上,而今年的990更是將5G調製解調器集成在了一起。這也是自主研發芯片的優勢,不必像其他安卓廠商一樣,跟著高通的節奏走。
過去我們總覺得安卓旗艦和蘋果iPhone相去甚遠,如今不僅僅是差距縮小,甚至在某些地方表現更突出。如果以前還會毫不猶豫買蘋果,現在真的需要好好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