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提醒:中國沙漠造林或加劇水資源短缺應選合適樹種
在全球變暖環境下,植樹造林可能導致水資源的過度消耗?世界權威科技期刊,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24日刊文,質疑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中國在西北部大規模植樹的工作“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短缺”。
(原標題:《自然》提醒:中國沙漠造林或加劇水資源短缺,應選合適樹種)
【編譯/觀察者網鄧睿侃】
不過文章提及,國家林業局已經認識到在乾旱地區植樹造林的一些缺陷,近年來,林業局和地方政府已經轉向種植需水量較低的灌木。
觀察者網編譯全文,供讀者參考(略有刪改)。
《自然》雜誌網站標題截圖
《自然》雜誌稱,作為對抗沙漠擴張行動的一部分,中國在過去40年裡種植了數十億棵樹,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國北部。
每年,中國在幾乎和愛爾蘭面積一樣大的地區播種。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還與其他國家分享了控製沙漠擴張的方法。
這些樹確實擋住了擴張的沙漠。但一些科學家擔心,這種種植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短缺。許多樹木並非原產於種植它們的地區,而且它們被放置在因全球變暖而雨量較少的區域,所以會消耗很多水。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地理學家特洛伊·斯特恩伯格(Troy Sternberg)說:“這個想法很好,但是在沙漠裡種樹有點傻。”
而一些中國科學家則認為,“在貧瘠地區種植植被是有充分理由的,但這項計劃需要考慮到當地的情況。地方和國家政府已經在種植更多的灌木、草本植物和其他用水較少原生植被。”
綠化中國
文章稱,因為過度放牧等耗盡了邊境的植被,讓風和重力侵蝕土壤,戈壁沙漠和其他類似的干旱地區正在擴張。中國最大的植樹運動“三北(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計劃”,也被稱為“綠色長城”,旨在阻止這種擴張。自1978年開始實施這項計劃以來,已經在中國北部13個省種植了660多億棵樹。
中國政府說,大約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沙漠每年擴大10400平方公里。而在2017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報告說,中國的沙漠正每年減少2400多平方公里。
一項2018年的研究(《源於歸一化植被指數的中國森林面積變化及其驅動因素(NDVI-derived forest area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China)》)分析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衛星數據,發現森林覆蓋率的增加與中國政府的統計數據一致。但分析同時表明,伐木政策的變化比在此前沒有植被的地方植樹造林更為重要。
1999年,中國政府開始施行“退耕還林”計劃,種植了數百萬棵樹,旨在修復黃土高原北部的主要農業區的受損農田。
“兩年前,我就在這裡。讓我非常震驚的是,原本光禿禿的地貌,現在已經被植被覆蓋。”法國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的氣候研究員菲利普·西亞斯(Philippe Ciais)說。
而植樹造林的步伐還在繼續:2018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宣布了到205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0%的目標。目前,覆蓋率在22%左右。
蘭州大學氣候研究員黃建平說,森林的生長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和必要的進展。
不過,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所所長符淙斌表示,現在確定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他說,土地恢復通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100年。
水資源短缺
文章稱,大規模植樹也有一些缺陷。在中國西南部,研究人員發現農民正在砍伐當地的植被,以便在政府的項目中為種植非本地植物籌集資金。
另一點就是水資源短缺。文章稱,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一些植樹地區,正變得越來越乾燥。
7月在網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國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進展(Progress in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China)》)發現,1994年至2008年間,中國的半乾旱地區比1948年至1962年間增長了33%。
另一份論文(《全球旱地最近的變化:來自兩個主要乾旱數據庫的證據(Recent changes in global drylands: Evidences from two major aridity databases)》)發現,自1980年以來,中國的干旱地區增加了大約16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伊朗的面積。
相比於原生植被,許多被引種到黃土高原的植物會消耗更多水分。
2016年的一項研究(《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已接近可持續水資源極限(Revegetation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is approaching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limits)》)發現,恢復活力的生態系統已經在吸收降雨,減少流入河流的水量。此外,乾旱的氣候可能加劇這種狀況,引發人類缺水。
上個月發表的一項模型研究(《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對區域生長期水分平衡的影響(Impact of revegeta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on the regional growing season water balance )》)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並聲稱不要繼續推行“退耕還林”計劃。
代替方法
曹世雄說,考慮到水資源短缺是很重要的。他認為,國家林業局已經認識到在乾旱地區植樹造林的一些缺陷,近年來,林業局和地方政府已經轉向種植需水量較低的灌木。
今年3月,中國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接受中國官方媒體採訪時表示,應該努力保持植被健康,而不是簡單地植樹造林。“此外,植被應該在不適宜居住的地方用正確的技術種植。”
曹世雄說,當地方政府與研究人員和社區合作,尋找種植低需水量植物的方法,創造經濟價值時,種植計劃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這些包括用於中藥的草藥,其中一些可以與灌木共生生長,農民可以收穫和銷售。